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拥抱语文

时间:2022-07-27 11:25:24

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拥抱语文

摘要:为了真正实现生本学习,我们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演绎成课程,使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宽阔的视角、灵动的思维学习语文。

关键词:课堂生本 课程活化成生活 生活演绎成学材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立于教室的正中央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对教师这样定位:“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纤夫’”。对于生本学习中学生的所得他是这样计算的:“收获教师给予的30%,收获自己发现的100%加学生互动的100%。”这就告诉我们,师本教学立足于完成“教”的任务,而非“学”的达成。最重要的是,“你所给的”和“我乐得的”绝不单单是知识效度的比量,更是学生以何姿态立于课堂的身份界定。

但是,生本学习是“自主”不是“自流”,它并不绝对排斥教师的教授,尤其是学习方法的点拨、思维的训导等。自主学有跨不过去的坎,不必把教师讲授看成“洪水猛兽”。比如当有些难点学生确实无法突破,“微讲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时,老师当然应该“站到教室中央”去。要想让学生会学、会思、会展、会评,老师一定不能成为旁观者,而是学生学习支架的提供者,是争鸣之后的梳理者、提炼者、发展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我把生本课型序列化:独学指导课、群学展示课、评学考教课。每种课型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师生用时比例等都会各有侧重。从“学、展、评”三种课型的名字你就不难看出,我的生本课堂既强调“目中有人”,也认可老师的不可或缺。有“法度”护航,生本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换挡”提效。

二、把课程还给生活――拿“活”的教材去影响活的学生

生本学习,首先就要承认和接受陶行知先生“拿活的东西去影响活的学生”的教育思想。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对于要想让学生把语文和生活无缝对接,教师必须身体力行,自己先把“大语文”从思想认识层面中“请”到语文教学实践层面来。小孩子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和模仿性学习占主导,你作为学生学习的首席合作者,只有(只要)你做到了,学生才(就)能做到了。

任何符(文字、图画、标记等)都是文化的平面图,老师就是帮着孩子们,使得每一个平面符号回归成三维,有声、有色、有味、有态、有情,复原情境甚至高于元情境。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雷雨》要求让孩子们体会到一个字也能精妙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如“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中的“压”,“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垂”,“一道彩虹挂在天空”的“挂”等。如果老师只是简单的问这些字好在哪,孩子们定能拼凑一个让老师基本满意的回答,碎片化的解读只能达意而非动情,缺失了对文学作品情愫的品味。为了把文字在孩子的心中还原成作者的情感萌动,我把课文解读演绎成主题为“一字一情境”的三个小话题: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段话来描述“压”“垂” “挂”。摘录一个孩子描述的“垂”:“黑压压的乌云铺天盖地,我仿佛看到蜘蛛的家在大风中随着树枝使劲地摇晃着。快破了!快破了!可怜的小家伙慌忙放出救命绳索,快速坠到地面,向不知道安不安全的地方狂奔。”孩子们在对三个字的背景描述之间,风雨的急骤、蜘蛛逃走的慌乱以及雨后的闲适都那么生动的、有创造性的再现,学生单调的文本理解就变成生活的重组,教材也就变成了学材。

三、把生活演绎成课程――让有书卷气息的生活浸润出有墨香的学生

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说”不好也许问题在于不会“读”,“读”不好也许是因为字词的基本功不过关……所以学生每一个方面的培养都可以有所侧重而绝不能割裂开来。我们也不应该为语文而教,因为不是人为语文服务,而是语文为人的成长搭设平台。所以我不赞成搞什么读写训练,而是乐于把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变成生长的历程。

有一个初冬时节的铃声响过,瑞雪扑向尚有残绿的大地,教室里几十双眼睛无不窥视着窗外的“舞者”。我马上终止了预设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来到院子里肆意和雪亲近了一会儿,我故意站在显眼的位置,仰着头吐着舌头。不一会儿,叽叽喳喳声响起:“快看老师!”“老师一定想尝尝雪的味道。”我说:“你真聪明,有人告诉我雪是咸的,我不太相信我要尝尝看。”“那您尝到了吗?”“雪花很狡猾,不肯轻入我口,只有一片怜我执着,送我清凉和满口的泥土芳香。”于是,孩子有的抱着别人脑袋看雪的变化过程,有的试着用叶片接雪花验证它是不是六角,有的忙着采集雪团忙着给小草盖“棉被”……边忙还不忘即兴生涩的描述,模仿我品读雪中的“墨香”。回到课堂,一段段精美的描述应运而生:“雪也有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都染成了白色,还偷偷地把小朋友的脸染成了红色,满心的呀,是探雪的快乐。”“雪花调皮的躲到男孩子的短发里,那依然竖立的发丝上缀满水珠儿,那可是黑夜密林中提灯的萤火虫。”学生文字的灵动来自思维的自由,思维的灵动来自内心的自由。只要我们真的把生活开发成语文课程,语文课堂一定会从学生枯燥解析、无病中逃脱出来,语文学习就会从“师生为语文符号而忙”变成“语文生活因学生而兴”。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预测:中国的教改要成功,可能还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行。课改路上我们不乏相知相扶的伙伴,一群人行走一定会走得很远。记住,我们不是为语文服务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行走在语文世界里;坚信,即使学生走得磕磕绊绊,也终能学会行走;哪怕学生走得磕磕绊绊,我们也没有权利代替他们奔跑。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作者单位:河北青县树人学校)

上一篇:对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的五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