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得问陶渊明

时间:2022-07-27 11:13:05

家长群。一个朋友要大家改病句:“每个有理想的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大家兴致勃勃地发表见解。

家长1:“去掉中间的逗号。”

家长2:“去掉‘儿童’,只留‘少年’。”

家长3:“‘每个’和‘都’不能对应‘一个’,矛盾。”

……

“答案?”

“老师你说说看。”

“老师你公布标准答案吧。”

我看了一下,觉得有些晕。再一细看,更晕。这到底是啥题呢?说不行,好像也行,说行吧,总觉得有些别扭。我竟没看出门道来。

我将这题朝一个教师群一丢。

教师1:“‘每个’‘自己’‘一个’对应有问题。”

教师2:“把‘自己将来’改为‘将来自己’。”

教师3:“去掉‘将来’。”

……

基本没人认同对方。

我将这题朝一个作家群一丢。

作家1:“‘建设人才’搭配不当,改为‘建设祖国的人才’。”

作家2:“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少年’和‘儿童’。”

作家3:“不讨论。”

……

我非常奇怪,使用百度,原题是一个小升初的选择题,四个选句,三句错误明显,唯独此句没有错误!都上了他的当!

我大笑,对大家说,真辛苦出这试题的老师了,把大家都难住了!要是早问他多好。

刚将病句搞定,一个同行问:“《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中的‘夹’怎么读?原来老师都教我们读二声,可是现在查到的是一声。”

这问题难不倒我,我毫不犹豫地答:“读一声。”

我试着解释读一声的原因:“一声有‘左右两边’意,二声指‘双层的’‘夹衣’之类。”

朋友1:“古文中读阴平。古诗中有时读去声。古代没有阳平的发音,所以没有二声。”

同行:“我还说呢,我们读那么多年,难道全是错的呀?”

刚告一段落,一个朋友跳出来。

朋友2:“不是指河流的左右两边――是指桃花林和岸之间。”

我一愣,明明是溪,何时成河了?明明是两岸,何时又成桃花林和岸之间?从小到大,头一次听到这种解释。

同行大概翻了字典:“是的,‘夹’有‘过道’的意思。”

我愣得更厉害了,‘夹’有‘过道’的意思?翻出《汉语大字典》,没找到。找《古汉语词典》,也没有。不过翻一本文字解读的书,看到有“两者之间的空隙”的说法。朋友2大概是这意思。按照他这种说法,人教版的解读就错了。使用百度,有朋友说“夹”是“沿,靠”之意。

我想,这事儿问谁能解决呢?毕竟都没见过真正的桃源洞外之景。

突然想起王维的《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按照王维的理解,桃林是长在小溪两岸,他离陶渊明生活的时代不远,应该对当时的文字“夹”理解得更准确吧。

可是,这事儿谁能断呢?最权威的当然是陶渊明了。但陶渊明早就与世长辞了。

上一篇:联系实际,言之有物 下一篇:构建绘本阅读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