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之以趣 授之以法

时间:2022-07-27 10:55:45

【摘要】历代文言文文体荟萃,各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本文作者紧紧围绕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从情趣导入、注重朗读和归纳比较三方面阐述了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良策。

【关键词】激活思维;培养语感;触类旁通

拥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学,文体荟萃,各领,凸显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而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遴选了其中的一部分精华。初中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于古今时代的差异,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根据我市历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显示,文言文教学效率令人担忧。为此,搞好文言文教学的任务非常艰巨,笔者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情趣导入,激活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情趣导入,为有效课堂吹响前奏曲。我在践行情趣导入的过程中坚持采取如下办法:

其一,音乐导入。教师所选择的音乐一定要贴近文本,因为当学生在领略了歌曲美的同时,也将这种美恰当地运用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譬如,我在执教《三峡》一文时,先播放《长江之歌》,许多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初步感知长江的浩淼与汹涌澎湃的力量,而学习《三峡》时长江那奔腾不息的气势自然就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其二,图片导入。初中生一般的直觉感官比较强,因此教师适当用与文本相关的图片作为引子导入新课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譬如,我在讲授《岳阳楼记》时,就先展示了一组有关岳阳楼的彩色图片,促使学生初步感知岳阳楼的雄伟与洞庭湖的浩瀚无垠基础上,再读文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便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也确信了“岳阳楼之大观”确有其事。这样不仅美化了学生的视觉,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其三,故事导入。学生一般对感到好奇,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讲诉一些名人轶事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欲望。譬如,我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口述如下故事:代表唐诗最高成就的“李白杜”三位诗人是家喻户晓的,但是杜甫的命运最为不幸。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为避战祸,离开关中,过秦州、经同谷到达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之下,在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茅屋,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了快乐与自足,然而命运再一次戏弄了他。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都饶有兴致的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的人生不幸,如此的导入不仅解决了时代背景的问题,而且也牵着学生的思绪去追随杜甫的足迹,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可谓“一箭双雕”。

二、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使众所周知的,诵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不但使学生加深文言文的文意理解,而且也培养了丰富的语感。但是,由于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处在启蒙阶段,因此教师理应发挥主导作用,按照“范读、跟读、自读”三个步骤,由教者逐字逐词地细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后,教师就应逐步放手,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按照“读顺、读准、读懂”的要求,进行诵读。读是诵的基础,诵是读的升华,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

所谓“读顺”,就是要求遵循古汉语的结构特点,清楚地表情达意。正如韩愈所说的“句读之不明,惑之不解。”可见,把握好句内停顿,对顺畅朗读至关重要。

文言文的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句读正确,而初中文言文最常见的是多音多义字和通假字。譬如,《出师表》中的“深追先帝遗诏”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的“遗”,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当然,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少量的古音字、生僻字。

读懂文言文主要指通过朗读能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朗读的时候,让学生目视其文,耳闻其音,口发其声,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达到“读”与“思”有机结合的美妙境界。

三、归纳比较,触类旁通

初中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等实词,往往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要注意积累、综合、比较、归类,才能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譬如,《马说》中 “策之不以其道”的“道”,意思是“方法”;《桃花源记》一文中有“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道”是“说,讲”的意思;《陈涉世家》中有“会天大雨,道不通”“伐无道,诛暴秦”这两个“道”词义各不相同,前者是“道路”,后者是“道义”的意思。如此的归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理解;针对古今异义词,我们可以把古今义加以对照、比较,识记、加深印象;至于通假字,则把本字和假借字对照,理解字义,结合课文句子加以识记,我在每学期的期末复习时引导学生进行一次通假字大盘点,从而加深学生记忆。

在学习文言文虚词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帮助他们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虚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之、而、其、为、以”等字,这些虚词其实也是多义词。我们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字词列成表格加以归类,从而有效加深学生对这些虚词的理解和记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坦言:“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目前新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经典之作让人回味无穷,为丰富学生的历史积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文本的精华,努力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下一篇:声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