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一文的“妙”处

时间:2022-07-27 10:16:05

《三颗枸杞豆》一文“我”与三叔只有两面之缘,却深刻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不仅因为文章思想深邃,还归功于作者程海的精心布局,巧妙构思。

1.人称运用妙。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我”参与其中,倘不了解写作背景,读者会以为文章全部属实,使人感动至深。这篇文章发表于1983年,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程海与一位癌症病人聊天,而后创作此文。

全文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从“我”的变化反映出主题思想。

2.地点设置妙。

作者把“我”与三叔的两次“偶遇”都设在小树林中。文中有两段对小树林的景物描写:第三节突出这里是“我”的乐园;七、八节描写小树林的诱人魅力,格外美丽。以此铺垫,两次“偶遇”便渗透了必然性。调皮的“我”与垂危的三叔,有了共同的爱好――对大自然的热爱,只不过三叔的热爱因留恋而更加痴迷。所以“我”与三叔不期而遇,就不是巧合了。“我们”第二次相遇在小树林则更为必然。经历了上次,“我”已开始“想念我的可敬的三叔”,便信步去到小树林,而衰弱的三叔病入膏肓,在这里独自深思,欲在无声无息中走向生命的终结,因此“果然又在里边了”。

以巧妙的小树林作铺垫,使相遇从偶然成为必然。

3.人物命运设计妙。

故事的主人公三叔,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成功之处有二:①他是个癌症病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因而三叔的话,便能感染“我”,激起“我”的同情和钦佩,从而找到了生活、学习的动力。②他是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因三叔遇难而退,三个理想都化为泡影,临死前反思一生碌碌无为,倍感悔恨。这样的震撼,对“我”心灵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其时的“我”是个调皮捣蛋的顽童,孩子的天性是爱玩。“我”便在玩与学习的两难之选中,不知所措。三叔在“我”生活中的出现犹如当头一棒,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退缩,与三叔的因怕困难而退缩最终理想破灭似为“同类”。三叔的一生似镜子,促我以此为鉴。

试想,如果这个三叔衣锦还乡,功名赫赫,对“我”采取居高临下的正面说教,那么,“我”的感动程度定会减少许多。

4.故事情节安排妙。

本文将三叔的一生,“我”的巨变浓缩于两次相遇中,情节安排紧凑。最终,人物的命运,三叔与“我”两条线的凝结点寄予“三颗枸杞豆”上,可谓创意奇特。这三颗枸杞豆是标志,是纽带,是三叔的终结,是“我”的起点,主题尽显于三颗枸杞豆上。

5.语言运用妙。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准确的动词,描写乐园――美丽的小树林,描写三叔对野豆角花的仔细观察,描写三叔对生命的感悟。“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两片小花瓣像衣服的领子,护着一个耳坠一样的小苞”,“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富有文学魅力,感染着读者。

上一篇:李老师,让我为您画张像 下一篇:《木兰诗》中的铺排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