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园三千年

时间:2022-07-27 10:05:08

古茶园三千年

在云南普洱地区,传承了上千年的古茶树和古茶园不仅是当地布朗族、傣族、佤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并且还是超过数千种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世居地。

森林中构建的古茶园

晨曦初上的时候,公鸡的打鸣声开始在景迈山此起彼伏,翻滚的云海笼罩着山腰,从景迈山的山腰看过去,远处纵横的山峰盛着云海,好像盛着一个高山湖泊。

普洱市境内117.8万亩茶树群落正在森林间沉睡。普洱是澜沧江流域野茶树分布最密集的片区,也是古茶民生存智慧最具代表之地。这里的古茶树都种在森林中。

景迈山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这里的茶属乔木大叶种,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是我国六大茶山之最,号称“千年万亩乔木古茶园”。这些老茶树是当地傣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等14个世居民族的生计。

一群群斑驳多姿的古茶树周围,长满了高大躯干的乔木,有木兰、漆树、水青岗、楠木,种类不一,但都高高在上,人要仰头才能看到树冠。茶树静静地生长在树冠下,享受清晨散射进来的阳光。清晨的雾气还在,蜘蛛网也被打湿。茶树下面是无数的小花朵和灌木。

这种森林群落暗含了一个立体的空间结构:高大乔木和林下灌木一起构成了森林群落中的第一和第三立体空间,古茶树身处在两个空间中,构成森林中的第二空间。茶树喜湿、喜阴,林间乔木的第一层树冠帮它们阻挡阳光的直射,让它们快乐成长。林间的第三层灌木草本在秋天伏下身子,倒在地上,化为腐殖质,维持茶园土壤的肥力。

千百年来,茶是澜沧江中下游少数民族的主要生计,也是衣食住行的主要内容。茶叶是何种灵物,让人如此钟爱呢?

茶是对气味非常敏感的物种,就像生活中,茶叶的包装不能用松木,否则茶叶会沾上松香。茶叶不能放在肥皂旁,否则就会有肥皂气味。这些皆是因为茶叶里含有特殊的物种,很容易跟空气中的其他物质结合成螯合物。所以,在景迈山,人们常常说这里的普洱茶发酵后有独特的兰花香,其中奥秘也许跟这里超过30种的兰科植物有关。

不止是兰花,各种寄生或伴生的植物都为茶民所保留,有时是鸟巢蕨,有时是齿瓣石斛,有时是琴叶球兰,总之,这些有百岁年龄的老树是寄生植物最喜欢的家园。琴叶球兰的粉色花朵常常俏滴滴地在茶树上探出头来,齿瓣石斛的红色花朵也十分娇艳。在花季,大乔木木兰的花朵香味弥漫在整个林间,让茶树周围弥漫着说不清的甜美气氛。待到5月茶花开,茶树周围也弥漫着清甜、郁馥的滋味。茶叶如此敏锐,在林下空间的光合作用与叶片的呼吸中,与这些香气分子发生了积极的交流。

古茶园的精灵世界

不仅人喜欢茶叶,昆虫也喜欢茶叶。

夜晚,景迈山周围的夜幕里透着蓝色的光芒。这是月亮清辉下的色彩。夜幕的静谧背后,常常是另一个生机勃勃世界的繁华开始。

小绿叶蝉正趴在一棵茶树上,津津有味地吸食汁液。这种通体绿色的蝉类是南方最常见的一种小昆虫,它们用独特的口器刺入茶叶的幼嫩组织,大吃特吃。小绿叶蝉1年可以产出13代子孙,庞大数量的繁衍意味着巨大的食量,每天都有上万张小嘴对茶树的嫩汁虎视眈眈,这给茶民们带来了经济损失。不过意外的是,近代人们发现小绿叶蝉的吸食可以刺激茶叶产生香气物质,让制出的茶叶更香。

大多数时候,情况没有这么乐观。荔蝽是南方有名的大害虫,这种半翅目昆虫的代表也喜欢在茶园里生活。荔蝽用它那针管似的尖嘴吸食茶树汁液填饱肚子,这种吸食有时会传播植物病毒,给茶园带来毁灭之灾。

雌实蝇忙着把卵产在茶果里,未来它的宝宝会在果实长大。

象甲俗称象鼻虫,它们有很长的口器,为了能探到植物组织里面,它把“鼻子”一点一点刻进去,把卵产在里面——所以很多雌性象甲的口器比雄性的长。

在南方,这些低等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巨大,普洱地区红土的高含水量也给它们带来便利。一旦下雨,地表就会形成各种水网。对低等昆虫短暂的一生来说,水意味着开始,意味着机会。水虻的幼虫在雨里快速生长。

事实上,这些低等昆虫是茶园里生态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可以分解植物的死体组织,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而分解后的有机质为其他土壤动物提供了生存基础。这些土壤动物的活动使得土壤结构松散、形成团粒结构,利于储存水分,提高墒情。如果没有这些昆虫,墒情就不会好,植物就不会很好地生长。

并非所有的半翅目昆虫都让茶民头疼,猎蝽就是茶民喜欢的虫子之一。猎蝽是典型的捕食性昆虫,它们含有能分解昆虫体内组织的酶,捕食效率很高。一旦遇到猎蝽,猎物几无逃生可能,猎蝽只需轻轻叮猎物一下,不一会猎物体内就开始溶解成液体。

瓢虫也是茶园里的常客,它们总是聚集在一起捕食蚜虫。遇到蚜虫时,瓢虫就分泌费洛蒙(外激素)吸引同伴,大群的瓢虫飞聚而来,捕食一群毫无还手之力的蚜虫,不用一会,蚜虫就被吃得干干净净。

在古茶园里,蜘蛛网是最常见的景观。漏斗蛛得名于它的织网形状,这些漏斗状的网既是它们捕食的工具,也是家园。漏斗蛛十来只集结成一片,随时准备伏击上网的虫子。它们的捕食效率很高,几乎不愁吃喝。不过世事难料,漏斗蛛也学会了仔细过日子,有时遇到猎物较多,漏斗蛛只是把毒液注进去预消化,让猎物可以多留几天。遇到哪天捕食困难,再把虫子吃到肚子里。

寄生蜂是一类寄生昆虫,体型微小,很多种类甚至只有1毫米大。较大型的姬蜂、茧蜂也属于寄生蜂。寄生蜂一般是专性寄生,特定的蜂寄生在特定的蛾类身上。毒蛾是茶园里危害较大的昆虫,它的寄生蜂很多,而且区区一两厘米大的毒蛾竟能养活数百只寄生蜂,如此循环寄生,再多的毒蛾也能被消灭殆尽。

微生物是这个地球上我们最容易忽略的生物,它们如此微小,数量又极其庞大。茶园里的微生物,比如真菌,也在微妙地影响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护佑茶叶。

白僵菌是茶园里最常见的真菌,被寄生的昆虫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它已经死了。僵死的昆虫身上裹着一层白粉,那是已经成熟的白僵菌孢子。孢子成熟后会再扩散,寄生到新的昆虫身上。

有一类感染蝗虫的真菌,它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抱草瘟”,指的是在野外,常常看到一只蝗虫莫名其妙抱在草上死去,那正是被真菌感染后的死状。

勐海县茶叶研究所的汪云刚研究员告诉我们:“云南的气候比较湿润,有利于一些真菌细菌的繁衍和传播,这些真菌对人类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限制一些低等昆虫的繁衍。”

鸟是生态状况的旗舰物种,它们会根据食物链的状况将种群控制在一定规模内。如果鸟类在某地大量聚集,说明这里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也代表了生境的健康。茶园的鸟绝大部分是雀形目的鹛类,最典型的是画眉鸟。茶园里可以见到超过6种访花的凤鹛。在地表灌木丛觅食的是雀鹛。

因为茶园里有相当数量的鸟和蛇出现,所以一些小型猛禽会光顾茶园。蛇雕常常在天空盘旋。

人也是古茶园生态系统中的物种

人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物,懂得驯养茶树,利用茶叶吸纳天地灵气的特点,调和身体。茶以水浸泡的方式,进入人的身体,将自然的神奇能量传递到人的意识中。

在澜沧江地区,奉茶的仪式反映在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每一个细节中。从婴儿出生受茶水的洗礼,到老人死去供奉茶叶,人们视茶为天地间至珍至贵的物品。

每年春天,古茶民在森林中种下茶果,种下生活中最重要的依靠。在他们的迁徙史诗中,总有茶树谦和的身影相随。当他们寻找到一片适合安居乐业的土地建立寨子后,种下的第一批树种一定是茶树。年轻的孩子们长大后,娶媳妇的聘礼,姑娘嫁人的嫁妆,都可能是茶。有时聘礼是一棵茶树,有时嫁妆是一片茶园。

人是如此热爱茶。千百年来,澜沧江流域的原住民常常心怀感激,每年都要去茶园里祭拜茶魂,感谢山神赐予他们这神奇的物种,让脆弱的生命得到安慰。

在古茶园所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乔木、灌木、寄生植物、真菌、昆虫、鸟都与古茶树共生,组成无形中错落交织的生物链。有时,人也成为古茶园生态系统中的一环。

寄生植物扁枝槲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扁枝槲的另一个名字叫螃蟹脚,它由一节一节的肉质绿枝节组成,很像一个缩小了10倍的热带仙人掌。螃蟹脚自己不能制造养分,它喜欢趴在老茶树上,持续吸取老茶树的营养。

螃蟹脚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传播性很高。一旦有第一株螃蟹脚在茶树上生长,螃蟹脚的根系就像锥子一样开始钉入植物内部,在同一棵茶树的不同枝干上不断繁衍出新的枝芽,吸取老茶树的营养。

有时,鸟啄食了螃蟹脚,飞到附近的树上,排出的粪便如果落在茶树上,也很快生根扎入茶树里。在很多地方,螃蟹脚都是成片生长。

茶山上的几个少数民族:布朗族、傣族、佤族、拉祜族都种植茶园,他们了解螃蟹脚是很好的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茶民们很喜欢螃蟹脚,不过他们也清楚“茶树上的螃蟹脚不能太多,多了茶树就会枯死,需要拿掉一点”。

对于稳定而从容的古茶园来说,如果没有人的参入,繁衍迅速的螃蟹脚会给古老的茶树生命带来摧毁性的伤害。人通过对古茶园其他物种的选择,维护了古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参与到生态循环中的人类也是大自然生物链的一个环节。

古茶园生灵

蜡蝉

蜡蝉喜欢吃茶树,也许它们觉得茶树的汁液就像“绿茶”一样甘甜,在热地方喝了特别解暑。

象鼻虫

古茶园里的象鼻虫。象鼻虫有很长的口器,它把“鼻子”一点一点探到植物组织里面,并在里面产卵。大多数雌性象鼻虫的口器比雄性的长。

栎长颈象

栎长颈象咬断叶脉,用长而灵活的脖子卷曲叶子,卷出一个绿色的育婴室,然后在里面产卵。幼虫孵化出来以后就可以在里面吃叶子,不用暴露在外,增加了存活率。栎长颈象是卷象科昆虫,生活在古茶园里的壳斗科树木上。

拟光腹弓背蚁

弓背蚁是蚂蚁家族中的一大成员,以它们的习性闻名,就是在木材里咬通道。它们住在这些走廊里,在里面进行“远足”,并多数在晚上寻找食物和水。这类蚂蚁通常会在屋里建立附属群族,而主群族则会驻扎在树里或陆地上的林木里。

蛇雕

蛇雕又叫大冠鹫、白腹蛇雕,是体形中等的猛禽,栖息和活动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缘开阔地带,单独或成对活动。

黄臀鹎

黄臀鹎是一类比较羞怯的鸟,在南方常见,喜欢林缘及次生林枝叶稠密的较高树木。它们追捕空中昆虫,积极觅食果实,兴奋时羽冠耸起。

捕蛛鸟

常见留鸟,见于东南部、云南西部及南部、贵州南部、广西西南部热带地区,上至中等海拔的常绿林。它们总是极力抢占领地并相互紧紧追逐。

闵庆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普洱地区古茶树和古茶园的复合生态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功用,它们给现代生态农业提供了天然样本和天然的实验室,提供了向大自然学习的机会。不过,认可古茶园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的台地茶园改造成古茶园,模仿传统农业茶园的目的是要从传统中找出科学的机理和智慧,对现代生态农业进行指导。

沙丽清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

古茶园里保存了非常多的种质资源,仅在景迈山上,景迈、芒景的古茶园和天然林中,就有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含变种)。许多珍贵的乔木如滇南红厚壳、假山龙眼、毛叶樟等在天然林中都很难见到,古茶园却保留了这些物种。

汪云刚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普洱地区的昆虫种类很多,害虫有320种,益虫有406种,益虫永远比害虫多。所以,古茶园地区从来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病虫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微循环总能维持在一种有效的平衡中。

计云

世界遗产地生物多样性影像部 昆虫考察员

古茶园里的每一条生物链共同组成一个生物链网。叶甲、跳甲等直接取食茶树的叶子,捕食它们的是猎蝽、螳螂,捕食螳螂等昆虫的是鸟类,从叶甲到鸟类是一条生物链。从白僵菌到蛾类又是一条生物链。

上一篇:秦岭旧梦 第1期 下一篇:无量山长臂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