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命名お

时间:2022-07-27 09:00:5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命名お

从质子数为1的氢元素开始,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这一重要规律,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顺序排列成周期表。历史上出现过的元素周期表有很多形式,有长式表、短式表、二维式表、三维式表、螺旋式表、环式表、圆筒式表、锯齿形表、阶梯形表、镜像表和塔式表等。现在最常见的是平面型长式周期表,也就是门捷列夫编制的那一种。元素周期表反映着元素周期律,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内在联系,门捷列夫曾据此预言了当时一些尚未被发现的元素(如锗、镓等)的存在和性质。新的元素不断被发现并填入元素周期表,随着放射现象、同位素的发现以及人工合成元素的进展,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长式周期表纵向分为18个族,横向分为7个周期,113号、115号、117号、118号4个新元素的合成,补全了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

元素周期表呈现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而元素的命名同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这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很直观的体现。同一周期内,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18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族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上而下,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元素的中文命名有规可循:元素周期表中常温下的气态元素用“气”字头表示;液态元素“溴”用了“氵”旁,“汞”也有“水”;固态元素大多数为金属元素,用“钅”旁表示(包括金),非金属元素用“石”字旁表示。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2016年新版元素命名指南规定:“所有新元素的命名,必须反映历史并保持化学的一致性,即属于第1~16族(包括f区元素)的元素,命名以‘ium’结尾;属于第17族的元素,以‘ine’结尾;属于第18族的元素,以‘on’结尾。”113号元素属13族,英文名为nihonium;115号元素属14族,英文名为moscovium;117号元素属16族,英文名为tennessine;118号元素属18族,英文名为oganesson。这几个元素周期表新成员的中文名最终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魏星:《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上一篇:鲍蕾和陆毅相爱20年:爱你就是越来越像你 下一篇: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外籍华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