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淮新河插花灌区小型泵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27 08:52:50

茨淮新河插花灌区小型泵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 要:茨淮新河插花灌区小型泵站较多,它们在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中发挥了巨大效益。做好小型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目前插花灌区小型泵站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小型泵站安全管理几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插花灌区;小型泵站;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50-02

阜阳市茨淮新河插花灌区建成于1992年,主干渠依托茨淮新河主河道,上自颍泉区行流镇茨河铺,下至颍东区与利辛县交界处。右岸与颍河灌区衔接,左岸利用原排水沟输水。灌区涉及颍东、颍泉两区,灌区总土地面积3.18万hm2,灌区沿新河两岸设排灌站6座,设计流量27.35m3/s,装机容量2 740kW;二级抽水泵站264座,装机容量4 087kW,设计灌溉面积1.77万hm2。本灌区的小型泵站建设标准较低,投入运行以来,由于经费困难、维修缺失、更新改造跟不上,造成了泵站能耗升高、灌排能力下降,安全运行无保障;而且多由乡镇政府和村级管理,管理方式粗放;大部分泵站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存在普遍的重建轻管、边建边坏等现象,安全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1 插花灌区小型泵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隐患多 本灌区小型泵站的建筑结构简单,经多年使用,造成站内电气设备所处环境较差,设备绝缘老化加快,容易产生漏电;电气设备配置不全,缺少保护装置;主电源的绝缘接引线往往截面过小、接头过多,在高温酷暑的条件下长时间运行,易引起绝缘线自燃,严重时还将烧毁电气设备;小型泵站的用电高峰多在6、7、8、9四个月,这恰是群众生活用电的高峰期。泵站用电与生活用电高峰期同期,容易造成变压器或配电控制设备过负荷而损坏。

1.2 机电运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 灌区小型泵站的操作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往往只管运行不考虑设备安全,不注意设备的维护、检修;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等要求不熟悉;缺乏维护管理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而且掌握新设备、新知识的能力不足。

1.3 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 灌区小型泵站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大部分泵站归集体所有,由其统一使用、管理。但集体组织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对工程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常被忽视。尤其对泵站维修改造方面投入资金少,大部分泵站机泵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年年欠债,造成恶性循环,使泵站更新改造任务越积越多。

1.4 变压器空载时间长,机电设备经常被盗 小型泵站经常是间歇运行,有时一次能间隔3~5d。在这期间,大多数变压器都是在空载运行,既浪费了电能,也加速了设备老化。还有小型泵站大多地处偏僻,所以被盗现象常常发生。有的虽采取了技术防盗措施,但机电设备被盗现象仍然不止。有的管理单位采取将停运的泵、变压器拆运回保管,来年用时再安装的方法。此举加大了管理业务的工作量和经费开支,经常拆装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2 解决插花灌区小型泵站安全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提高业务技能 泵站管理单位要积极地在运行人员中展开运行安全教育,通过培训、宣传等措施,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安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安全考评制度的执行,建立安全教育制度,使管理人员时刻充满做好安全运行的危机意识;细化工程的管理制度,把安全管理作为首要工作,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真正深入职工内心。泵站运行人员必须熟悉工程结构,掌握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掌握检查观测、养护和控制运用技术;熟练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拥有的业务知识要完全满足本职工作的需要。

2.2 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更新改造步伐 目前,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正在进行逐步实施,灌区管理单位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强领导、积极争取、科学组织,加快对小型泵站的更新步伐。同时争取将承担二级提水的众多小型泵站改造列入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如利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保证实现小型泵站的全面更新改造,彻底消除安全运行隐患。

2.3 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延缓工程设施老化 建立一套符合灌区实际的泵站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泵站良性运行。县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对本灌区小型泵站的资金投入,切实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延缓工程设施老化。每年年底,管理单位要根据泵站运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岁修计划,对泵站所有的机泵设备、水工建筑物、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予以认真实施。实施中应明确维修责任人,以确保安全作业,严把维修质量关。

2.4 政府加强引导,推动灌区小型泵站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灌区小型泵站管理改革,首先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确立管护主体,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其次,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小型泵站技术推广体系,提供安全管理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研究制定管理养护细则,明确管护职责、管护范围和管护标准等。严格规范泵站的管护方式、承包、租赁等经营行为,要求管理单位编制经营规划需报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营活动不得影响泵站安全运行和防汛抢险调度,不得污破坏生态环境。县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小型泵站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管护实行年度考核;考核合格的按标准拨付运行管理补助经费,不合格的不予拨付,责令限时整改。

3 结语

作为灌区重要基础设施的小型泵站是实现防洪除涝、灌溉节水、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工作的重要保障。做好泵站的安全管理,对加快灌区内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发现代农业、促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将会更加突出。我们应该切实加强对泵站的安全管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灌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保实现灌区小型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宝书.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分析[J].治淮,2008(7):24-25.

[2]孙继昌.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全面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3):14.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温度对木材性能影响的研究概况 下一篇:第19课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