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菩提皮粉虱空间分布初步调查

时间:2022-06-25 02:28:53

摘 要:研究结果表明:菩提叶片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及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在叶片上以个体群形式呈聚集结构,并且个体群大小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上叶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东面与北面数量有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数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菩提皮粉虱;空间分布;厦门市湖明路

中图分类号 Q9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24-02

菩提皮粉虱(Pealius spina Singh,1931),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皮粉虱属(Pealius)。该种类最早发现于印度,1988年入侵我国台北市,寄主植物为印度菩提(Ficus religiosa),属于单食性的植食性昆虫。据调查,目前厦门菩提树无一例外都受到菩提皮粉虱的危害,菩提皮粉虱成为厦门园林绿化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为了解菩提皮粉虱的发生危害情况,笔者对厦门市湖明路菩提皮粉虱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2年1~12月,7d调查一次,对湖明路菩提树上菩提皮粉虱进行取样。

1.2 调查方法 在湖明路人行道上选取5株菩提树,每株菩提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个方位各采一片叶子,即一株菩提树采取5片叶子,共采25片叶子,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计算每叶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的若虫数(包括羽化的蛹壳(成虫)、若虫和蛹)与卵数,统计分析菩提皮粉虱在菩提树上5个方向的空间分布情况。

1.3 计算公式 先求出的各方向样本的平均数m、方差S2等特征数,空间分布型测定采用Beall扩散系数C、平均拥挤度M*、David和Moore丛生指标(聚集指数I)、Iwao聚块性指数M*/M、Cassie和Kuno久野指数(Ca)、Water’s负二项分布参数(K指标),以及丁岩钦的个体群指数L,应用其计算公式,公式中S2表示方差,m表示平均密度(只/叶)。计算菩提皮粉虱的空间格局指数。

扩散系数C:C=S2/m;

平均拥挤度M*:M*=m+(S2/m-1);

聚集指数I:I=S2/m-1;

指数Ca:Ca=(M*-m)/m;

负二项指数K:K=M*/(S2m);

个体群指数L:L=1+m+m/k。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菩提皮粉虱若虫与卵在菩提树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的空间分布情况。

2.1 菩提叶片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的空间分布 菩提叶片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空间分布有关参数计算结果见表1、表2。从表1及表2可以看出,C>1、K>0、Ca>0、I>0、M*/M>1。从各项空间格局指数可判断湖明路菩提皮粉虱若虫在菩提叶片正面及背面均为聚集分布。菩提皮粉虱若虫在菩提叶片上以个体群形式呈聚集结构,根据丁岩钦提出个体群大小指数L=1+m+m/k计算出不同密度下个体群指数L值。结果表明,菩提皮粉虱若虫个体群大小随着若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湖明路菩提叶片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平均个体群大小为46.951、背面平均个体群大小为36.695。叶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在5个方向上数量均无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东面与北面数量有显著差异。

表1 湖明路菩提叶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参数

[抽样方位\&密度m

(只/叶)\&方差S2\&聚集度指标\&拥挤度M*\&I指标\&M*/M指标\&Ca指标\&扩散系数C\&K指标\&个体群指数L\&东\&14.818a\&355.421\&37.804\&22.986\&2.551\&1.551\&23.986\&0.645\&38.801\&西\&18.173a\&540.461\&46.913\&28.740\&2.582\&1.582\&29.740\&0.632\&47.913\&南\&18.126a\&688.426\&55.106\&36.980\&3.040\&2.040\&37.980\&0.490\&56.101\&北\&18.716a\&571.858\&48.271\&29.555\&2.579\&1.579\&30.555\&0.633\&49.268\&中\&14.882a\&413.602\&41.674\&26.792\&2.800\&1.800\&27.792\&0.556\&42.673\&平均值±标准误\& \& \&45.953±7.849\&29.010±2.292\&2.710±0.094\&1.710±0.094\&30.010±2.292\&0.591±0.030\&46.951±2.956\&聚集判断\& \& \& \&>0\&>1\&>0\&>1\&>0\& \&分布型\& \& \& \&聚集\&聚集\&聚集\&聚集\&聚集\& \&]

注:同列数字后相同字母表示在Duncan’s 新复极差方差分析5%水平下无显著差异(下同)。

表2 湖明路菩提叶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参数

[抽样

方位\&密度m

(只/叶)\&方差S2\&聚集度指标\&拥挤度M*\&I指标\&M*/M指标\&Ca指标\&扩散系数C\&K指标\&个体群指数L\&东\&6.090b\&63.308\&15.485\&9.395\&2.543\&1.543\&10.395\&0.648\&16.486\&西\&12.971ab\&317.932\&36.482\&23.512\&2.813\&1.813\&24.512\&0.552\&37.481\&南\&12.029ab\&395.175\&43.880\&31.851\&3.648\&2.648\&32.851\&0.378\&44.878\&北\&16.061a\&540.934\&48.741\&32.680\&3.035\&2.035\&33.680\&0.492\&49.738\&中\&11.388ab\&267.622\&33.888\&22.500\&2.976\&1.976\&23.500\&0.506\&34.890\&平均值±标准误\& \& \&35.695±5.699\&23.988±4.200\&3.003±0.182\&2.003±0.182\&24.988±4.200\&0.515±0.044\&36.695±5.698\&聚集判断\& \& \& \&>0\&>1\&>0\&>1\&>0\& \&分布型\& \& \& \&聚集\&聚集\&聚集\&聚集\&聚集\& \&]

2.2 菩提叶片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空间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C>1、K>0、Ca>0、I>0、M*/M>1,可判断湖明路菩提叶背面卵的空间分布也为聚集分布,这与菩提粉虱成虫产卵习性相符合。菩提皮粉虱卵在菩提叶片背面以个体群形式呈聚集结构,菩提粉虱卵的个体群大小也随卵的密度增加而增大,平均个体群大小为531.029。菩提皮粉虱卵的数量在5个方向上均无显著差异。

表3 湖明路菩提叶背面菩提皮粉虱卵的空间分布参数

[抽样方位\&密度m

(只/叶)\&方差S2\&聚集度指标\&拥挤度M*\&I指标\&M*/M指标\&Ca指标\&扩散系数C\&K指标\&个体群指数L\&东\&173.059a\&76 261.405\&612.726 1\&439.667 1\&3.540 6\&2.540 6\&440.667 1\&0.393 6\&613.741\&西\&129.269a\&37 945.215\&421.805 8\&292.536 8\&3.263\&2.263\&293.536 8\&0.441 9\&422.798\&南\&128.308a\&51 666.608\&529.984 4\&401.676 4\&4.130 6\&3.130 6\&402.676 4\&0.319 4\&531.023\&北\&174.241a\&84 752.635\&659.651 4\&485.410 4\&3.785 9\&2.785 9\&486.410 4\&0.359\&660.593\&中\&132.629a\&39 042.609\&426.003 6\&293.374 6\&3.212\&2.212\&294.374 6\&0.452 1\&426.992\&平均值±标准误\& \& \&530.034±42.406\&382.533±38.899\&3.586±0.171\&2.586±0.171\&383.533±8.899\&0.393±0.025\&531.029±48.045\&聚集判断\& \& \& \&>0\&>1\&>0\&>1\&>0\& \&分布型\& \& \& \&聚集\&聚集\&聚集\&聚集\&聚集\& \&]

3 小结与讨论

对菩提皮粉虱空间分布的调查研究表明:湖明路菩提叶片正面、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及叶片背面卵均为聚集分布,这正与该虫成虫喜欢聚集在刚抽出的嫩芽、嫩叶上产卵为害的习性相符。菩提皮粉虱在菩提叶片上以个体群形式呈聚集结构,菩提皮粉虱个体群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在5个方向上叶正面菩提皮粉虱若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若虫东面与北面数量有显著差异,其余无显著差异,叶背面菩提皮粉虱卵数量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发现:菩提皮粉虱卵均产于叶片背面叶脉附近,一般是成堆的,少有散产卵,正面无卵,但常在叶正面找到低龄若虫,说明卵孵化后,初孵若虫多数爬到叶片正面。故试验中的卵均为叶片背面的卵。

由于试验为野外调查,在采集叶片过程中受天气条件、人为条件影响较大,取样时车流、风速等对结果是否有影响、试验中取样方法的准确性如何还需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柯俊成.台湾粉虱科昆虫之分类[D].台湾:昆虫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01:581.

[2]梁世雄,叶明龙.高雄市菩提扁粉虱发生之初探[J].植物保护学会会刊,2001,43:51-56

[3]丁印龙,谭忠奇等.厦门引种的榕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37(4):51-54.

[4]刘与明,黄全能.园林植物1000种[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1:536.

[5]黄建,王竹红,王联德,等.烟粉虱生物学与生物防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0.

[6]丁岩钦.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0.

(责编:陶学军)

上一篇:清流县青山村鲜切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