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如何终结缺水之痛

时间:2022-07-27 06:54:34

在陕西北部,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因为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和寸草不生的毛乌素沙漠,它曾经贫瘠得“无人问津”。因为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它又“一夜暴富”成为“富甲天下”的中国 “科威特”。它就是榆林,一座集贫穷、富有于一身的奇特城市。当在地下埋藏了亿万年的资源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全国各地时,当一座座高楼随着经济的腾飞拔地而起时,当这座曾被誉为塞外边城的城市不断扩张时,人们突然发现,水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拦路虎”。

水比油贵,是榆林人的切身感受。为了终结缺水之痛,榆林市在开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一条艰辛、漫长的节水之路。

缺水,能源化工基地的心腹之患

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榆林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98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2.01亿立方米,属陕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作为三秦大地上地域最广袤的城市,榆林市下辖12个县(区),人口351.63万。其中,农村人口292.72万。经过60多年的水利建设,目前榆林市共建成各类水库77座,总库容9.94亿立方米,设计总供水能力8.74亿立方米。

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1998年,榆林市被正式批准为部级能源化工基地,由此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榆林市建成了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西北第一个醋酸项目和“榆林版”的煤制油项目,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能源化工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榆林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直位居陕西第一。2011年,榆林市实现生产总值2292.25亿元,占陕西省总量12391.3亿元的18.5%。其中,陕西第一经济强县神木县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771亿元,约占全省的1/15。

“虽然经济位列全省第一,但神木县的水却已用到了极限,县境内已无水可采。实在令人忧心!”神木县水务局局长崔峰沉重地说,“远的不说,就说神木县今年4月举办的第六届民营经济博览会上签约的9个项目,投资额达61亿元,涉及煤化工、文化旅游、生物制造、新型材料和高科技农业等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实,都离不开水。但是,神木县的水安全问题已经转化升级到水危机的程度,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神木县的水资源紧缺,只是榆林市缺水的一个缩影。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加、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使得缺水成为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的“心腹之患”。

“根据榆林市‘十二五’规划,榆林将着力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晋陕蒙区域中心城市。预计2015年,全市缺水量将达到3.43亿立方米,2020年有7亿立方米的缺口。”榆林市水务局副局长史社刚说,“目前,榆林区域内除在建的蓄引水工程外,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已所剩无几。”

节流,刻不容缓的唯一出路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主要靠水。由于供水能力不足,美国陶氏化学等一批重大项目被迫搁浅。“为了落实美国陶氏化学项目,我都调研考察了不下10次,但每次都因水源问题一再搁置。”神木县水务局局长崔峰说。

缺水让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旦水危机趋势加剧,企业停产在所难免。锥心之痛的用水需求,让榆林市感到了“火烧眉毛”。在开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高效利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而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经调查分析,榆林市用水中主要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用水比重过大,浪费严重;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工业占主导地位且工业以高耗水高污染的能源化工为主体;三是社会公众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忧患意识不强;四是水源工程建设(即供水能力)总体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这些问题,使榆林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

“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榆林市面临的水资源情势的要求,更是榆林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榆林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节水,已经成为榆林刻不容缓的唯一出路。”

经过慎重抉择,2006年,榆林市向水利部递交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申请,榆林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在节水工作中,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节水从传统的工程技术问题提高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进行部署,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由市水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建立了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并纳入全市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将节水的重点从传统的工程建设和技术推广转为制度建设和综合管理,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榆林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对全市节水工作实行一体化管理,并将节水的覆盖面由过去的以城区为重点延伸到农村和生态领域中来,编制了《榆林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制定了《榆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榆林市水权转换实施方案》《榆林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榆林市水权转换管理办法》《榆林市节水单位考核管理办法》《榆林市工业企业水量平衡测试规定》等管理制度,着力构建水法规制度体系,推进节水工作有序进行。

在节水工作中,榆林市建立了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在项目规划审批中,强化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水和高污染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从源头把住水关。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强无定河、秃尾河等流域内的重要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制度,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与处置工作。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以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率。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

调价,培养节水有利意识

仅仅有节水的意识还不够。只有当节水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时候,节水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榆林市着力构建相对完整的水法规制度体系和水价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了调动公众的节水意识,榆林市对全市城市供水价格实施三年三步走方案,使得城市供水价格由过去的每立方米1.3元涨到现在的2.4元。水价的大幅增长,一下子提醒了市民的节水意识。居住人口3462人的榆林市文昌·和顺雅苑住宅小区,家家户户装了节水器具,使用IC卡节水式防滴漏水表,并通过装设减压阀等措施,保证水压稳定。一年下来,小区节水达3万立方米。

榆林不仅是能源化工基地,还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据了解,榆林全年总用水量约7.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就高达4.3亿立方米。对此,榆林市提出“农业节水,工业反哺”,即农业节约下来的水指标让给工业,工业再反过来支持发展高效农业。同时,将所有国营灌区的农灌水价统一上收到市物价局管理,其他民营灌区的农灌水价由各县区管理,实行备案制度。对未安装计量设施的农灌区、未延伸到斗渠的末级渠系,农灌用水价格一律不予调整。这些措施加强了农灌用水价格管理和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了农业用水向节约型转化。

榆林还坚持把水资源费征收纳入水行政管理的统一范畴,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征费。“十一五”期间,全市征缴入库水资源费2.4亿元。在广泛开展水平衡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引导促进节水。充分利用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日,加强节水宣传。通过设台咨询、举办有奖知识竞赛、发放宣传资料和纪念品等形式,引导市民树立节水意识。

过去,榆林人总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如今,节水有利这一观念随着水价体系的完善,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科技,撬动工农业节水潜力

“提高用水效率,利用好每一滴水,现在已显得尤为重要。”榆林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而科技则是撬动工农业节水的杠杆。”

2009年,榆林市要求兰炭生产企业每产1吨兰炭耗水不能超过0.3吨。在耗水指标高门槛的“逼迫”下,恒源煤化工有限公司采用SJ-Ⅲ型内热式低温干馏兰炭生产工艺,使企业60万吨的兰炭生产装置年用水量由原来每天的840 立方米降为200 立方米,每年节水19万立方米,节水率达76%。如今,榆林兰炭企业的节水技术已达到每生产1吨兰炭耗水仅0.1吨多。

为了促进企业节水,榆林市加强企业用水管理,鼓励和支持低耗水、低污染和高效益产业发展。通过技术改造、中水回用等技术,不断提高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如锦界国华电厂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加强工业和生活废水回收利用,每年可节约水304万立方米;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588万元建设工业废水处理站,采用气浮除油、酸碱中和、絮凝沉淀、过滤反渗透等工艺,将废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年节水达40万立方米。

同时,提高农业灌溉科技含量,榆林市先后投入40多亿元,建成了38个高效节水农业园区。通过采用微喷、滴灌、喷灌、温控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十几个国营灌区完成节水改造,使得全市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96.57万亩,农业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提高到0.5。

“水,关系民生,也关系经济的发展。节水型社会的顺利推进,为榆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插上了翅膀。”榆林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6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让榆林市用水效率和效益指标显著提升,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用水量分别降至31.9立方米和10.4立方米,均位居全国和全省前列。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56.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72.3%,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降低至11.9%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71.9%。

上一篇:安全饮水,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下一篇:发挥典型效应推进巾帼岗位成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