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27 06:30:58

2011~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我院2011~2013年住院药房品销售品种、数量、金额、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使用的品共12个品种,过去3年销售金额逐年增长,主要用于手术镇痛的枸掾酸芬太尼注射液、枸掾酸舒芬太尼注射液以及用于肿瘤镇痛的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芬太尼透皮贴剂的DDDs逐年增大。枸掾酸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的DUI值>1,其它药品的DUI值均≤1。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管理符合WHO和卫生部的规定要求,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处方规范性和用药水平尚有待提高.。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应用频度;销售金额;合理性分析

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疼痛治疗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类药物具有特殊的两重性,①其强有力的作用,可迅速缓解患者因严重外伤、手术或晚癌引起的剧烈疼痛,提高其生存质量,②若不规范地连续用药,不仅有碍于治疗,还容易导致成瘾性。为防止滥用品给患者及社会造成危害,笔者我院对2011~2013年住院患者品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用药合理性,希望能为我院品的规范化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数据来源于我院2011~2013年住院药房22324张品处方以及与之关联的录入计算机的发药信息。统计项目包含药品名称、数量、规格、用药天数及金额等。

1.2方法 参照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依据《新编药物学》(第17版)[1]、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以及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确定各种药物实际的平均日剂量和评价用药合理性。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并对结果进行排序和分析。DDDs=某药年使用总量×某药的剂量 /某药的DDD值,反映不同年度药物的选择倾向,DDDs值越大,说明某药选择频率越高;DUI=DDDs/总用药天数,用于评价住院患者麻醉性镇压痛药应用的合理性,DUI越接近1,说明临床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剂量越合 理[2]。但DUI值也不是愈小愈好,DUI值过于偏小,证明药物剂量远小于DDD值,显示该患者用药剂量不足[3]。

2结果

2.1各年度品使用数量、销售金额及DDDs和DUI统计排序,见表1、表2。

2.2 2011~2013年我院住院药房品利用情况统计,见表3。

3讨论与分析

3.1销售情况分析 由表1销售情况统计可知,2011~2013年我院品销售呈现金额逐年递增趋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近年来伴随国家医保政策的完善,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激增;为顺应形势医院不断地增添病房和手术台次因而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量随之增大。②为使不断增多的肿瘤患者实现无痛治疗实施WHO 倡导的"癌症三价梯止痛治疗原则" 也促使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量增大。③首选用于手术麻醉和癌痛镇痛的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吗啡缓释片和二氢埃托啡等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中大多价格昂贵,因而必然使我院品销售金额逐年迅猛递增。用药选择的转变表明强效类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在麻醉性镇痛药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中效类如可待因和短效类如氯胺酮销售量下降,说明该类药物已被镇痛作用更好、作用时间更长的药物替代[4]。

3.2用药情况分析 由表2及表3可知,哌替定在过去3年,销售额逐年降低;DDDs始终位于第11位;用量减少说明临床医师已经改变将其作为癌痛治疗首选的传统方法,这与WHO 倡导的《癌症三价梯止痛治疗原则》相符,应用基本合理。

2011~2013年芬太尼及其衍生物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在手术麻醉、术中和术后镇痛的应用中,芬太尼2011年DDDs排序第3;2012和2013年DDDs一直排序第一,使用频率增长最为明显,说明我院临床趋向于将其首选单独或作为辅助用药与全麻或局麻药合用于各种手术,其原因与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作用迅速且不良反应小有关。芬太尼的DUI为1.73是由于其限定的日剂量与实际应用的个差异相差较大,故该药的DUI>1,不属于药物滥用[3]。瑞芬太尼属新型μ阿片受体激动剂,,与芬太尼相比起效更迅速且镇痛强度远远大于芬太尼,在临床手术麻醉中极具替力,但从统计结果可见,3年来该药品销售额和使用频率变化不大,DDDs排序从2011年和2012年的第8位下降到了2013年的第10位,说明临床对其选择性降低,主要原因是该药品价格昂贵而使临床应用受限。舒芬太尼对μ-阿片受体的亲合力比枸掾酸芬太尼强7~10倍,其镇痛效果比枸掾酸芬太尼注射液强好几倍,且不良反应小[5]。统计显示, 舒芬太尼过去3年销售额一直位于第1位,DDDs排序也由2011年的第5位,上升到了2013年的第3位,临床使用量及频率增大与其作用较芬太尼强,而药品价格又较瑞芬太尼相对低有关。芬太尼透皮贴在我院的销售额3年来一直位居第7,使用频率排序2011年和2012年都位于第10位,2013年上升到第6位显示使用频率增大,其DUI值等于1,说明该药应用合理。

由统计数据可见,3年间,吗啡注射液销售量和DDDs 逐年增大,尤其是2013年全年销售量高于前2年的使用数量总和。吗啡缓释片销售量和DDDs值起伏较大,2011年销售量位于第2位;,使用频率排序第1位;2012年销售量和使用频率下降排序均位于第4位;2013年销售量和使用频率都上升至第2位。吗啡制剂是"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倡导作为重度癌症患者首选的镇痛药物,应用中医师可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和疼痛程度确定最佳剂量确保无痛治疗。吗啡缓释片DUI>1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中规定的癌痛治疗无极量的要求,使用基本合理,吗啡注射液DUI=0.51显示日剂量不足,今后有待提高用药水平。二氢埃托啡为强效镇痛药2011年和2012年在我院癌痛治疗中使用量较大,DDDs排序第4位和第3位,通过对临床医生进行"癌症用药规范化培训",认识到了该药由于极易成瘾、不良反应大不适宜用于晚癌镇痛,2013年该药使用频率明显下降。

我院氯胺酮、布桂嗪、麻黄碱、可待因使用量较小,DDDs均靠后,其中氯胺酮和可待因DUI接近1应用基本合理, 布桂嗪和麻黄碱DUI分别为0.50和0.52显示剂量未达到规定日剂量的DDD值,使用不合理需提高其用药水平。

4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与分析的结果显示,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但处方规范性和用药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应用中吗啡注射液药物利用指数过低,日用药剂量不足无法使癌痛患者真正达到无痛治疗的目的,此外,不少医生在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时习惯于采用Bid的给药方法用药。吗啡缓释片为长效制剂,绝大多数患者给药1次即能达到持续12 h平稳镇痛[6]的效果,所以应严格按照"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中规定的"按时给药"的要求采用q12 h给药。因此还应继续加强麻醉性镇痛药合理应用的管理和培训,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临床药师在深入病区进行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时,应积极宣传“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让临床医师充分认识到吗啡制剂在癌痛治中不仅仅是口服给药剂量无限制;依据患者疼痛程度和耐受能力阶梯给药和调整个体化的用药剂量;更重要的是严格按时给药,足量给药,只有规范性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才能提高我院手术麻醉及癌痛治疗的用药水平,使癌症患者真正达到无痛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64.

[2]庄玲璇.用药物利用指数分析麻醉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22(1):64.

[3]李春艳,田德蔷.住院患者品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5):413-414.

[4]何晓英,曹慧,张永佳,等.2002~2008年我院麻醉性镇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7):508-510.

[5]陈莉,刘金辉,都兴光,等.开胸术后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研究[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12(6):439.

[6]马燕.2008~2010年北京佑安医院品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0):889.

上一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下一篇:探讨急诊猝死患者家属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