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再打孩子

时间:2022-07-27 06:16:39

有人问我:你就没打过孩子一次吗?我很想回答:是,一次也没打过。因为我知道,不管什么原因,打孩子都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行为。它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只不过是让家长出口恶气,对孩子的影响却非常负面。打孩子是一种恶习、一种社会遗传病,我们的前辈对它认识不清,遗传给我们,我认为这恶行的链条应该被砸断在我们这里。

遗憾的是,以前的我是打过孩子的,但是现在我思想改变了,我想跟家长们说说,我对打孩子认识上的心理变化过程,也许能对你们有所触动。

在女儿小的时候,我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打她两巴掌推搡她几下的事是有的。后来,我在书里看到打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内心很内疚,也很害怕,担心自己一时的气愤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

再后来,看到书中说:孩子是可以打的,只要不经常打,不会造成什么伤害,也不会有什么恶劣后果。特别是有一次看电视,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只要亲子关系没有问题,对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打骂只要不过分,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也不会影响亲子感情。于是,我的心理负担减轻了一些,毕竟我只是偶尔地打她一巴掌,而且每次打之前我都会说明为什么打她,我自认为自己打得还算理智吧。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可以做到不打孩子了,不打孩子也一样可以做好教育工作。于是,我对女儿说:“我一般不会打你,但是我保留打你的权利。”

我认为自己大大地进步了,我之所以不敢说坚决不打孩子,是因为我担心自己做不到。说到却做不到,会对孩子产生更坏的影响。而且,我想万一哪天孩子做了我无法接受的事情,打她一顿也是必要的。

这样不打孩子的日子过了很长时间。我又看到一本书,里面关于打孩子的论述深深触动了我。我从小就是在挨打中长大的,我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对父母愤恨的眼神,还记得那些想逃离的想法,还记得那种屈辱的感受和绝望的心情。

可是时过境迁,30多年过去,我曾经最看不起的行为,在我身上依然存在,我还为自己找了许多的依据和借口,让这种行为有存在的理由。我知道自己的脾气像谁,我不喜欢自己脾气爆发时的样子,如今看来简直就是狰狞!我知道女儿将来也会做母亲,她是不是也会打骂自己的孩子,让这种畸形的心理影响延续下去呢?

家庭对一个人心理的影响有多深远,不依据心理学去挖掘的话,根本就看不到。因为我可以说自己成长得很好,我没有心理疾病,也没有伤害别人的行为,就这样下去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我不这样想,因为我看到了老公的为人,看到了公公婆婆的家庭教育成果,我认为我公公婆婆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我老公就从来没有打骂人的欲望,不只是对孩子,在夫妻关系方面,他也经常说:“在家里,有什么事非要分个你对我错呢?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就会和谐很多。”

而且,我从公公婆婆身上看到了父母无私的爱、真正的爱。十几年的相处中,我是逐渐认识到这一点的。

我从公公婆婆身上,弄明白了一个问题:很多农村家庭,父母没什么文化,为什么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此成功,他们从来不看教育书籍,没有任何教育理念,但是他们的孩子却非常出色。

我认为我老公就是一个出色的人,虽然以某些社会标准来衡量,他不算成功人士,但是我认为他真的很棒!

我的一些改变跟老公有直接的关系。十几年的婚姻,家庭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谐而充满爱的家庭,才能成就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无数次地分析自己和老公的成长环境与过程的区别,从中找寻问题的所在。

我心中有一个理想母亲的模样,但是我不是,我想做到,所以,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想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至少我一直努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老公给了我和女儿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家,公公婆婆让我看到了无私的爱应该怎样,我感受到了,发自内心地想为这个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改变自己就是最好的,也是最需要的。

家庭有我更和谐,这样不是更好吗?对女儿,我一样要做到无私地爱她,无条件地爱她,向婆婆学习,做个好母亲。这些所思所想,促使我要行动起来,从“不抱怨”开始,从不打骂、不斥责孩子做起。

上一篇:活力教育让师生成长道路熠熠生辉 下一篇:中职建筑专业MES模式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