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字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意义

时间:2022-07-27 06:02:45

试论字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意义

【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这里说的就是教孩子按六书造字规则去识字。著名语言文学家袁晓园说过:“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所谓自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也就是汉字的“六书”。汉字是中华先民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中华先民按照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观念创造了汉字,并将其方法总结为六书。字理教学就是将这些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利可说的汉字规律作为识字的基本学理合根本方法,在科学析解、有效识记的同时,享受博大精神的汉字带给我们民族的丰厚滋养。

【关键词】语文 低年级 字理识字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2-02

1.字理识字教学的可行性

1.1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

汉字是通过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构字方法构成的,汉字构件反映先民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与理解。这比如“兆”字,本为象形字。金文中间的一条线,及两侧的两个“卜”字形的线,就是用火灼龟甲时所出现的裂纹的形象,卜者即根据裂纹来判断凶吉。每卜都是从正反两面发问,“合两卜为一兆”所以“兆”本意为占卜时龟壳上的裂痕。这样通过一个字的学习,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先民的社会生活,何乐而不为。教学中,加入少量的图片与动态画面使每一个汉字都成为一部历史故事,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找到了先民造字的精髓所在。

1.2符合汉字的教学规律

字理识字教学根据汉字的组构规律和儿童的认识规律,遵循“析形求文――因文识形――据义记音”这样一个教学程序,让学生理解汉字形、义、音三者的联系从中掌握汉字。比如教学“仁”字,从人从二,内含着人与人之间要和谐有爱相处,正如孔子所言“仁者,爱人也”;“信”从人从言,意为人之所言必须诚信。抓住教学规律,让学生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理解字的人文内涵,从而理解字义,渐渐巩固字形的记忆,在一遍遍理解字义中,记住字音,熟悉字形。使每一个汉字都成为一部灿烂的文学。

1.3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小学阶段,1―3年级是学生学会识字方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在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所以不能只是单独的让孩子机械的记忆字形,要通过汉字的构件具体感性而形象的分析、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进而发展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孩子做到见太阳想到“日”,见“月”想到有关月的画面的抽象思维能力。字理识字,从汉字的起源象形文字开始教学,帮助孩子获得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程的能力。充分的调动起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做到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不仅外表美丽,并且有内涵。

2.运用到字理教学中的独特教学方法

2.1合理运用幻灯片以及合成动画,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刺激孩子对字理的认识,加深字形的理解。

2.2分小组,猜字理。古人有元宵猜灯谜,现今将此游戏运用到课堂中,将同学分小组,通过对方组写的字谜及描述猜出汉字。同学们在玩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作为猜者,对汉字字形、字义、以及字音的理解都大大的加深。作为出题者,更是考验其对字本身的认识。课上孩子做游戏的认真态度,便是课后记字成功率的体现。与此同时,还增强了孩子的团结意识与智力的发展。

3.字理教学的优势及意义

3.1促进学生认知在识字过程中产生更多理性思考

在教师有意渗透字理和反复实践字理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对汉字的形体、结构、部件等方面,逐步建立起对汉字的个性特征的感性认识。当他们的识字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学会在理性的角度洞察审视汉字的规律,将感性认识朝向理性认识发展,进而稳步提升了认识汉字的能力。像是在学习法律的“法”,学生会主动质疑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想到法律的“法”透析的是先民在创造法律的初期,希望其能帮助除邪恶,法律如水一样公平,法律的本质由此体现出来。这一阶段正是我们教师最期望得到的画面,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提出质疑的过程需要教师一步步去引导。

3.2促进学生知觉在识字过程中有意识识字思维的产生

过去学生学习汉字的步骤多为:字音、笔顺、组词,而习得字理后,学生学习的重点逐步发展为按规律拆分汉字,区分汉字。字理识字已经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特点与汉字字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的感知由表及里地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学习“掰”字时,当学生还没有弄懂字音、字形时,便可以揣测它的字义,两手将其分开为“掰”,字形容易理解,字义随之而出。字理识字再一次证明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拓宽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从粗略阶段进入到精细识别阶段,由无意识识字转向有意识识字。

3.3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由形象逐步转为抽象

在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中,众多教师倾向于字理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令学生在观察、联想、分析、对比汉字的同时,还发散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思维逻辑能力。例如学习 “冶”字时,一个思维僵硬的学生会去死记硬背字形字义,而往往与“治”区分不开。而通过字理识字训练使思维得到抽象与形象发展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从字理上联想的方法记忆字形和字义:这正是因为冶炼金属时需要高温,通过高温使其熔化,这一情景很难直接描画,于是古人用冰块遇热融化成水的隐喻方式造出“冶”字。通过这样的字理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是单纯的记忆字形而是从根本理解了“冶”的字理,便不会再与“治”混淆。

字理识字教学以字理解析为切入点,将一个个方块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和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内化为自身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它让学生学会了独立观察与思考,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文化内涵。于此同时使自己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学会了独自解析字理、研究规律、触类旁通,发展了创新的能力。因此是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有效识字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恩山.小学生语文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9.

[2]徐海明.浅谈字理教学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5,(01).

[3]徐慧芳.字理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J].教育探索,2003,(11).

上一篇:几种解决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办法 下一篇:专业课教学改革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