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07-27 05:38:35

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剧烈改变。集群式供应链的产生更好地将两种组织形态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集群企业间合作竞争意识的加强以及创新的步伐;特别是科学评价集群式供应链的竞争力,对推动区域产业群的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评价体系

集群式供应链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一种新型供应链组织范式,是指在特定集群地域内,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客户以及其他相关辅助机构等以“供应商和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方式形成的一种敏捷式的网络供应链系统;它具有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信息共享的敏捷反应体制、地域临近、网络联盟等特点。集群式供应链不是集群与供应链的简单加和,它作为一个对地区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组织结构,系统本身的组成结构有着强大的竞争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集群式供应链的竞争力的提升极其重要。

一、评价指标的内容

以集群式供应链的特征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把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概括为如下内容:

(一)信息能力

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使得集群式供应链上各企业在信息成本、信息获取效率、信息校正等方面具有优势;跨越多个组织边界的特性使得集群企业的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差异性更强。因此,信息能力是集群式供应链上各企业合作的基础平台,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构建、信息的标准化的程度、人均信息设备拥有比例和信息沟通水平。

(二)独特价值创造能力

集群式供应链独特价值的创造能力反映了集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求低成本的要求,根据市场机遇针对特定任务结成实时联合体,“成本”是其选择加盟供应链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组建集群式供应链时,核心企业将价值链的环节分离出去,自己主要集中在创造价值较多的环节,或者是通过输出技术、管理和资金,使原来的价值链变得更有效;此外,成功的集群式供应链是属于顾客推动型的,利用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顾客需求,建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利润区,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创新能力

如果从创新活动的过程理解,集群式供应链网络内企业的竞争活动贯穿了创新活动的全过程。从最初的要素投入,中间的研发试制,到最后进入市场的创新过程中,都存在着集群式供应链内企业间的竞争行为。在要素投入阶段,供应链内企业间竞争行为包括:吸引和保留核心技术人才、获取金融资源从而启动创新活动、原料获取、与知识生产单位的合作、获取专利使用权、签署排他性技术许可协议等等;在研发试制阶段则要在研发投入、技术设备、创新速度等方面展开竞争;而在最后产品推入市场时,又要互相争夺目标客户。其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和人力资源开发。

(四)快速反应的敏捷能力

市场需求的多变导致企业的生产模式向多品种、小批量发展,这要求集群式供应链的核心能力重构性能有充分的敏捷性,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竞争的焦点在于能否快速地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响应,包括快速地研究开发和快速生产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并将其快速地交送到顾客的手中。集群式供应链正是适应快速的要求,基于市场机遇而组成的一种动态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组织结构适应能力、管理水平、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五)基于共赢的协同竞争能力

在一条集群式供应链中,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动态组合的关系,虽然也有竞争,但它们更注重于一种共赢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以协调竞争为基础。因此,集群式供应链中的协同竞争也就是处于各个不同位置的价值链之间的合作竞争。协同竞争的有利之处就在于寻求发展,其职能是共同获取资源,合作意味着把自己的内部核心优势与合作伙伴的独特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可以使合作双方共享渠道信息、资源、技术和形象。双方可共同地参与计划,并了解各自的核心能力以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可以为双方节省大量的流通资金,使集群式供应链更具有成本效应,而且还可以为双方在市场进入、风险分担、技术互补和销售增长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发挥集群式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其主要包括:社会协调能力、市场控制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等。

二、评价方法与步骤及案例模拟

集群式供应链是个复杂的系统,要在众多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因素组成的复杂环境中寻找恰当方法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确不是易事。但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的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为此类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程式来分析集群式供应链的竞争力问题,为合理地分解此类问题,本文拟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通过对假设存在的A、B、C、D四种不同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采用信息能力、独特价值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快速反应的敏捷能力、基于共赢的协同竞争能力五个标准(为简化评价方法,本文仅对一级指标进行了分析),绘成如图1的递阶层次结构。

同时定义:G=集群供应链竞争力;C1=信息能力;C2=独特价值创造能力;C3=创新能力;C4=快速反应的敏捷能力;C5=基于共赢的协同竞争能力;A、B、C、D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第二,依据标度法(见表1),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以上标准,分别建立cij(i,j=1、2、3)比较矩阵,经过对矩阵的行列归一化的处理得出其最大的特征根。为了得到合适一致性指标,定义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当CR0.1时,应该调整判断矩阵使之满足条件。

第三,采用和积法进行层次单排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首先,将判断矩阵的每列元素求和,得 aij,令bij=aij/ aij①

其次,将每列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得到: i=ij/n(i=1,2,3,…,n)

再次,对向量 =( 1, 2,… n)T归一化:wi= ③

得到的w=(W1,W2,……,Wn)T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最后,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的特征根λmax=[ ]④

第四,对照参差单排序的结果,综合实施层次总排序,完成基本评价体系。但排序的结果从一定程度上给出了A、B、C、D对于C1、C2、C3、C4、C5的顺序,C1、C2、C3、C4、C5对G的顺序,通过相应的加权加总得出最好的总排序,确定集群供应链竞争力。

第五,案例模拟。现假设根据A、B、C、D四种不同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在集群竞争力的标准层的调查研究,相关专家和参考文献的评价分类整理得到表2: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对其他的判断矩阵的情况进行分析,它们分别得到相应的值;并且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结果可靠。其最后的总排序如下:

0.130.070.200.370.23=0.090.270.260.39

由以上总排序结果可知,首先D的竞争力最强为0.39,其次是B为0.27,再次是C为0.26,最后是A。对于四种不同的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应该大力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权重较大的部分。如本例中,由此结果可以分析,集群供应链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由高到低分别是:C4、C5、C3、C1、C2。各种集群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有限资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注重提高和加强快速反应的敏捷能力C4和基于共赢的协同竞争能力C5,其次再考虑其他的比重稍微小的部分。

三、提升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集群供应链将集群和供应链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最大化地获得分工经济和规模经济的效果,提高地域专业化和集聚水平,分享和获取全球分工的优势,并以此促进和提升地区持续的竞争优势。然而,两者并非是天然结合在一起的。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两者的竞争优势,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紧构建物流分类编码标准化系统,促进我国物流标准化系统与国际兼容,产业集群要想融入全球生产系统,必须首先嵌入全球标准化大系统,尤其是在物流配送渠道基础结构的标准化方面必须尽可能与国际兼容。

第二,建立最具兼容性的数据库和一体化的电子传输网络,不仅要注重与企业运行的任何系统完全兼容,还要注重可扩容性,以满足集群成长的需要,为产业集群内物流活动的开展提供网络化和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第三,选择最好的数据交换工具,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技术使产业集群能迅速融入全球电子化管理系统。

第四,积极引进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尽管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规模较小,物流能力较弱,无法构建其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但产业集群作为一个整体,却能提供大量物流业务的需求,这就为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Poter M E.Cluster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

2、康世瀛.产业集群与供应链形成发展的基础推动力――信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3、黎继子,蔡根女.全球价值链与地方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5(2).

4、汤世强.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评价指标[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工商管理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大型公共建筑机动车出入通组织 下一篇:一类二元分形函数的分形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