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7-27 05:09:41

德育工作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摘 要: 德育是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无限潜力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因素,属于教育理念改革和意识形态范畴,把它运用于中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营造积极进取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结合现实社会问题,进一步探究贯穿学校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德育工作 中学班级管理 促进作用

一、构建德育工作支持下的和谐教学环境

在中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工作,渗透一些先进的精神文化理念,把枯燥的教学、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共同探讨。师生之间形成默契,对提高各门功课的成绩有促进作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关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一定要重视学习者的情感和意愿,不让学生带着情绪上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尤其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助他们一臂之力,使其不失去自尊,不丧失自信心。在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听好听的,不爱听刺耳的,虽然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对学生来说,还应该多鼓励,在他们有成绩时、有进步时多鼓励,让学生有自信心,信心足了,学起来就有劲了,觉得自己不是一事无成的人。古今中外有不少成功的科学家、文学家,都是因为受到恩师的影响和鼓励,才走上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道路,才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因为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且在良师和益友的启发指导下获得了某方面的灵感,加之一生的艰苦奋斗,最终成就了事业,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德育可促进良好学习气氛的形成

在中学生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活跃而有力的部分,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主任在工作中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探究意识结合起来,对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但这需要一种很强大的文化精神动力支撑。学生和班主任共同研究探讨应对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切难题,对某一项成功的实践都会赢得全班学生的喜悦。德育工作把课程教学推向科学探究性的趣味化教学实践中,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班主任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班主任的分工明显不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能使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班主任负责梳理、总结知识结构,然后提出新问题,并冷静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当学生自主学习不成功时,班主任不能立即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班主任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看、多想,多问,多做。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班级管理中要注重成功的“体验”,这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班主任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勇气,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取得惊人的成就,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学习知识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涨,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在多数探究中班主任要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一段努力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对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真真切切地成为一项有趣的探索工作。诚然,这需要班主任极大的精神投入和超越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全面付出,班主任可利用德育工作,与学生共同开发多种多样的班级管理活动,有时需要和社会相关单位协调完成,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工作实现共同进步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渗透以德育为主的精神文化理念,强化人本主义思想方法,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进步,使其不失去自尊,不丧失自信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关注后进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通过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把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激发式教学方法贯穿始终。班主任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班主任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特定文化理念支持下的思想教育,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教学光盘,通过耐心指导实践使全体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所以必须在班级管理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以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强化素质教育,实现共同进步的理想目标。班主任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变通和机动自由的教育方法,避免恶语伤人,让他们逐步适应班级管理的节奏,消除他们对班主任的厌倦心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并且深深感谢班主任,通过文化理念的支持,把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四、结语

德育工作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轻视的软环境构建作用,有了良好的精神文化理念的支持,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才有利于优化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勇气和决心。以德育为主的良好精神文化理念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为实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提供思想和文化保障。

参考文献:

[1]蒋波.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2(07).

[2]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04).

[3]谭虎.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J].江西教育科研,1997(01).

上一篇:启发 探究 创新 下一篇:语境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