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时间:2022-07-27 05:02:21

记得有位朋友曾经这样问我:“对于一名教师而言,什么最重要?”我的回答不是教书,也不是育人,而是爱心!教师只有具备爱心才能呵护祖国的花朵,才能培养社会的栋梁。

对于国人而言,“患难见真情”是对感情的评价标准,类如汶川地震这样的灾难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同时也是优秀教师展现自己爱心的舞台,只不过我们希望这样的舞台越少越好,因为教师们心中的大爱已不再需付出生命来诠释。当瞿万容老师在汶川地震中为保护学生而用身体牢牢挡住水泥板时,人们也许会诧异:她为何要用弱小的身躯为孩子撑起生命的脊梁?当张米亚老师紧紧抱住两个孩子,最终救援人员只能锯掉其手臂来营救孩子时,人们也许会诧异:他为何要折断自己的翅膀来让孩子将来尽情的飞翔……人们在诧异的同时,更多的是震撼,然而生命虽已终结,但爱心仍在传递。

“上善若水”,我们教师就是“善利万物”的水,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大爱无痕”,我们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大爱”。对于教师而言,“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要去承担,要去奉献,要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地成长。

《学记》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想不仅善于教是教育的艺术,而且善于爱更是教育的艺术,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他们也都需要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都应享有均等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吧,对他们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满怀爱心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哪怕付出的只是一个淡淡微笑、一瞥赞许的目光、一句关切的问候,而收获的或许就是一片如水的春光。在教师的眼中,孩子应是含苞未放的花朵,是青翠欲滴的小草,要从一草一花中悟其灵性,从一石一瓦中识其品格,从一言一语中察其动向,从一诗一文中释其情结。这个过程也许会很艰难,却富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极强的挑战性。如果认真去努力去实践,那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荣誉献给教育,把快乐带给学生”将不再是一纸空谈。

“爱”是师德之魂。如果没有爱,教书育人则无从谈起。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职业是爱的职业。托尔斯泰对此曾有经典的阐述:“如果教师爱自己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可见,教师的爱是教师职业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成材、有所作为的重要基础。说到爱,有人会问教师如何将自己的爱表达出来。其实爱是不拘泥于形式的,爱是没有具体范畴的,一个微笑、一丝鼓励,对学生而言,都会如同一缕轻柔的春风。只有教师心中有爱,行动有爱,时时献爱,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赏爱,社会的关爱。

奉献是“爱”之首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好恶,而是出自社会事业的需要,出自民族未来的需要。这种爱稳固而深厚,千百年来一脉传承,无数教育先辈共同孕育了乐于奉献的职业情怀。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爱护学生,特别注重关爱后进生,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由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进步的速度也不一样,培养学生绝不可急于求成,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细心,要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可以马虎,但教师不可马虎,丝毫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奉献是爱之首义,一个教师的爱是有限的,不可能惠及所有她能遇到的学生,只有让教师队伍充满爱,让每个教师点点滴滴的爱汇成江河,汇成海洋,才能使孩子们在爱的世界里自由的成长,尽情的飞翔。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让孩子们充满爱心,首先要对孩子们满怀爱心,和谐的社会需求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我们教师要付出爱,爱一切的学生,爱学生的一切,要用爱心托起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我们教师就是要奉献,如春蚕,似红烛,要像滋养生命、与世无争、食之无味、嗅之无香的水,付出自己的爱,让对方去靠近,去等待,去理解,去感受,正如“上善若水”,正如“大爱无痕”。

上一篇:初为人师之感悟 下一篇:汽车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