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民间传说的戏剧改编

时间:2022-07-27 04:25:52

泰山石敢当民间传说的戏剧改编

摘要: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泰安地区有一种专门以演唱石敢当故事为体裁的“泰山皮影戏”,家庭戏班,世代相传,专门在泰山庙会上演唱《泰山石敢当抓鬼》。但系统展现“泰山石敢当”故事的舞台戏剧,一直是空白。2007年初,泰安山东梆子剧团排演的新编山东梆子神话剧《泰山石敢当》在山东剧院公演,获得成功,填补了这一传统民间传说改编舞台戏曲的空白。

关键词:泰山石敢当,山东梆子,历史剧

一、 泰山石敢当的民间传说

泰山石敢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把小石碑(或小石人)立在桥道要冲或镶砌于房屋墙壁,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神化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

最初的泰山石敢当习俗是古代人民对灵石的崇拜,随着民间传说和习俗的演变,石敢当被人格化,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的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各种版本的石敢当传说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泰山当地流传最广的版本中石敢当是普通劳动人民勇敢无畏的化身。

相传在泰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壮士,姓石,名敢当。他很勇敢,什么也不怕,在泰山一带很有名。有些人被欺侮了,就找石敢当替他们打抱不平。一天,石敢当进城卖柴,见贴有王员外的告示:谁能为他家降妖,愿将女儿许配为妻。原来王员外有一千金小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幸被一妖精作祟,王员外请牛鼻子老道设坛捉妖,被妖精一脚踢下坛来,跌得头破血流。无奈才张榜求救。石敢当见义勇为,决心除害,他持宝剑藏在小姐房中,当妖精进来时,他举剑大喝一声:“泰山石敢当在此!”妖精一听,吓得驾起妖风狼狈逃走。事后,王员外亲自把小姐送上泰山,和石敢当成了亲,小两口过起了美满日子。谁知妖精逃走后,又跑到别村去祸害。村民听说石敢当能驱妖,便来请他。可是,石敢当往这村赶,妖精又跑到那村去造孽。石敢当又没有分身法,怎么办呢?后来,聪明的妻子对他说:“何不把你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放在宅墙上镇妖呢。”于是,人们纷纷在石头上雕刻“泰山石敢当”五字,立于墙根、街巷、桥头、要冲,以保村宅平安。

泰山石敢当在泰山地区,有驱妖、捉鬼多种版本,有石匠说、算命先生说、医生说,综合起来泰山石敢当始终是为劳动人民斩妖除魔、趋灾避难的勇士形象。此种民间传说的流行为民间艺术提供了优秀的创作素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山东梆子新编神话剧《泰山石敢当》。

二、 山东梆子神话剧《泰山石敢当》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约在明代末,陕西、山西一带的梆子腔,流传到山东后,受本地语言、民间歌曲、戏曲声腔的影响,逐渐演变发展而形成本地的梆子形式――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戏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山东梆子历史悠久,至今已存在400余年,剧目丰富,唱腔高亢动听。2006年山东梆子、“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否可以将两个非物质文化一场相结合,以山东梆子的戏曲形式完整在线“泰山石敢当”故事?就演绎“泰山石敢当”而言,山东梆子可能是最适合的剧种,唱腔高亢,激昂,能很好的在现山东大汉除暴安良的石敢当故事。而这一设想很快得以实现,新编山东梆子神话剧《泰山石敢当》应时出现,演出过程几乎是场场爆满,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舞台。

《泰山石敢当》由杨平芳编剧,杨宪法导演,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演出。此剧以石敢当的民间传说故事为素材经过创作人员的二次加工成为一出脍炙人口的山东梆子剧目。在民间习俗传说的基础上,剧目经过二次加工,加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和舞台性。

山东梆子《泰山石敢当》为观众讲述了“泰山石敢当”惩恶扬善、镇妖除邪的传奇故事。

石敢当出生在泰山脚下的一个石匠之家,少年时便牢记师傅“学艺先学把人做,习武重要修自身”的教诲,嫉恶如仇,敢做敢当。石敢当青梅竹马的小师妹被狐狸大王掳走,自小习剑的石敢当经泰山主神碧霞元君点化,功力大增,降伏了妖魔,救出了师妹。他不贪财,不迷恋色,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神剑在手,威震八方,所向披靡。各地求救者络绎不久,因分身无术,石敢当便化身泰山石中,将写着“泰山石敢当”的泰山石撒遍神州,镇宅驱邪。

主人公泰山石敢当艺术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全剧紧紧围绕石敢当这个神话人物,层层设置戏剧冲突。使全剧悬念陡生,高潮迭起,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舞台表演文武兼备,文戏感情细腻,真切感人;武打精彩简洁,扣人心弦;音乐唱腔,大胆创新。 在唱腔设计上,《泰山石敢当》保持山东梆子的高亢激昂特点,并适当融入了现代歌曲的表现技巧。既保留了山东梆子的传统韵味,让老年观众听起来亲切,又注入新鲜音律,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情趣。再加行当齐全,能充分展现生、旦、净、丑的各类唱腔特点和表演。在舞台设计上,整个舞台的背景采用写实的风格,以雄伟的泰山背景展现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立体感、冲击力、震撼力强。在情节设计上,融入了精彩的武打戏,让观众大呼过瘾。在人物设计上,许多小人物台词不多,但是演员表演得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 舞台上,主人公石敢当的形象英武、俊朗,在与妖魔殊死搏斗、扣人心弦的故事中,充分展示了他浩然正气、气贯长虹、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女色迷惑,勇敢机智、全心全意为民除害治病的高尚品德,是泰山文化特别是石文化的具体体现,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演员阵容强大,文武兼备,音乐、舞美和灯光服装道具的独特设计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巧妙运用,使演出满台生辉,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结语: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又是伴随着民间风俗成熟和发展的。民间风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间风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泰山石敢当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俗事象。正是这一影响广泛的民间风俗传说为山东梆子的创新提供了新颖而传统的素材。《泰山石敢当》将两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在山东梆子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它无疑是山东梆子的一次创新。山东梆子正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支持,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支持,借助传统民俗传说故事的深厚素材山东梆子文化定能继续传承,定能发扬光大。(作者单位: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郢.《泰山石敢当信仰的两处文物遗存》.齐鲁晚报.2005- 06- 05.

[2]周郢.《泰山与中华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

[3]陶思炎.《石敢当与山神信仰》.民族艺术.2006-01

[4]刘祯.《戏曲与民俗文化论》.中国国学网http://.cn/

上一篇:湖南卫视创新节目《爸爸去哪儿》收视成功探析 下一篇: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