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7-27 04:04:32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其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家用电器的增多,居民对建筑给排水的标准也随之提高,但在目前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既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又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本文就主要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给排水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我们在设计中严格遵守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设计规范,还要重视日常使用的安全舒适性、维护维修的方便快捷性。所以对于细节的把控,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的初创阶段。1949年~1964年《室内给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试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设置给排水专业,在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中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我国第一批通过专业培训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人员走向社会中,有了自己的岗位,逐渐组成自己的团队。

2、室内给排水的反思阶段。1964年~1986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标准开始了工程实践阶段,对以往机械套用国外研究成果导致的失误进行分析、总结、反思,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

3、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阶段。自1986年到现在,伴随建筑业不断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也在伴随其不断进步。在发展阶段,我们的技术团队已经具有专业技巧,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并经过专业的培训,同时将国外优良的技术引进使用,促使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并且确定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标准,为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给排水管道的间距不合理

大多数建筑物在工程建造的时候,埋在地下的给排水管道的布局都不科学,有的间距太小,不符合工程规范,有的排水管和给水管混杂在一起,一旦管道破裂,那么渗漏的污水极易造成居民供水系统严重污染。按照建筑相关建造标准,建筑物埋在地下的排水管与生活给水管的平行间距不得少于0.5m,交叉铺埋时间距不得少于0.15m,且排水管应埋设在给水管之下,避免污水污染居民给水。

2、漏设倒流防止器

居民区的供水主要是从城市给水环网中借助不同的管道向小区供水,因而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该在引入管上安装管道倒流防止器。这是由于城市环网的水压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改变,如果没有倒流防止器,那么环网中的水就会自动从压力高的一端流向压力低的一端,导致小区水表倒转,小区管道里的水倒流回城市环网中,造成城市环网水污染,进而恶性循环影响居民供水。

3、地漏设置不合理

地漏即下水管道、化粪池与室内的连接口,传统的地漏大多依靠地漏自身存水形成天然水封,依靠水封将室内空间与管道隔开。现阶段大部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都忽略了实际排水状况,都没有对设计地漏标明水封深度的要求。排水时,地漏的水封会受管道内负压或正压的影响,若水封的深度不够,那么水封将会受到破坏,有害气体进入室内,导致室内环境被污染。同时,大部分企业为了减少建筑成本,通常采用水封为3m的地漏,这样的水封并不能达到标准水封的深度,很容易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此外,地漏的设置应当是经常排水的房间,否则地漏的水封将会因蒸发而干涸,导致有害气体进入室内。

4、室内排水管与排水通气管设置不科学

在设计室内排水管时,存在较多的排水管的管径不合理的现象,这很容易造成排水管堵塞,若排水管堵塞,不仅维修过程复杂、维修成本高,而且会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若此时室内排水沟和室外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口漏设水封装置,那么室外排水管中的有毒气体将会随管道窜入室内,这将不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建筑企业在设计卧室附近的排水管道时,大多采用普通塑料作为排水管,没有采用可消音的内螺旋排水管道,这会导致管道内水流产生较大噪音,并沿着墙体和管道无限传播,进而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三、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有效解决对策

1、阀门井增设伸缩节

近年来随着塑料给水管、塑料复合给水管等新型管材的出现,由于具有输送流体阻力小、耐腐蚀、重量轻、施工安装方便的特点,被广泛的用作小区室外给水管道。塑料给水管及塑料复合给水管通常采用电热熔连接或橡胶圈密封连接,虽然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的管道一般可不用单独设置伸缩节(管道接头处可提供一定的伸缩补偿),但是由于连接的给水管线过长(塑料管材线膨胀系数较大),而且施工时闭合温度与管道敷设过程中或运行后管道环境介质可能出现一定的温度差,会造成管道横纵向有一定的伸缩变形(伸缩量超出管道接头处提供的伸缩补偿量),对于此种情况可以直接在阀门井的检修阀门处增设一个伸缩节(其伸缩量宜大于12mm)。另外室外给水管道连接安装的阀门大部分都是口径为DN75以上、采用法兰安装的立式闸阀或蝶阀,这些装于阀门井内的检修阀门损坏进行维修更换时,由于埋于地下的管道没有多少伸缩的余地,更换阀门时很难塞进法兰垫片,甚至有时要对阀门井进行开挖和管道切割,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造成停水时间过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在阀门井的检修阀门处增设一个伸缩节。

在阀门井里的检修阀门处增设伸缩节不仅可以为给水管道提供一定的管道伸缩补偿而且还可以减少阀门维修更换的时间,降低日常维护管理的难度。

2、地下室排水沟设置、侧墙预留孔洞

地下室设计中排水沟有时会出现跨越行车道的情形,由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情况,并不能保证排水沟上面安装的铸铁(混凝土)排水篦子足够平整,因此车辆通过此处位置时,会产生相当大的噪音;同时大量的车辆经常从排水沟上通过,其上安装的排水篦子的破损情况也较为严重,需要物业管理人员经常更换破损排水篦子并且还要对排水沟进行维护。由于排水沟一般采用300(宽)x300(深),对于跨越车道的排水沟部分,可以采用DN150的铸铁排水管或其他金属管代替,在混凝土垫层内,沿排水沟底敷设,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排水篦子安装不平整产生的噪音,也可以减少排水篦子的破损,还保证了地下室行车道的相对完整性。

地下车库坡道一般情况下,仅仅在坡道起坡点设置一道排水沟(拦截室外地面雨水),在车道终止点再设置一道排水沟(拦截车道雨水),在大雨情况下,会造成整个车道都被雨水浸湿。特别是地下车库地面刷有环氧地坪漆的时候,车道上若存在过多的雨水,会造成车辆的行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在车道处刷的环氧地坪漆中添加金刚砂以外,还应该在车道上方结构盖板的投影线处再增设一道排水沟,并沿车道垫层设置连通管或排水沟至车道终止点处排水沟,这样就可以减少地下室坡道被大面积浸湿,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地下室顶板覆土内的排水

地下室顶板的排水防水设计与一般地上建筑有较大的差异,通常主要做法:(1)顶板进行找平找坡(按1%找坡)。(2)设置防水层。(3)敷设滤水层(采用25厚滤水板)。(4)防穿刺保护层。(5)覆种植土。降雨时,通过滤水层可以把覆土内的大部分渗透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并排放。但是有时地下室顶板面积过大或受周边建筑物的阻挡,地下室顶板仍存在部分积水,无法通过滤水层排出,过长时间的积水浸泡,会降低防水层使用寿命。对于此种情况,可以在防水层上每隔40m-50m设置一个DN100排水地漏(地漏口外包土工布,并与防水层顶面齐平),就近排至地下室集水坑或排水沟。采取此种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地下室顶板的积水,而且相对有效的避免地下室顶板渗漏情况的出现。

4、水管井及卫生间沉箱排水

水管井(或水暖管道井)由于管道井空间有限或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没有设置的必要(规范没有要求必须设置地漏)而忽略水管井地漏的设置。管道井里装有需要经常检修及维护的设备,如控制阀门、减压阀、过滤器、计量表等,在进行检修时,若无排水地漏,管道放空排水时会造成无处排放的状况。特别在高层住宅项目中,核心筒内空间有限,经常会出现水管井与电井相邻设置或者水管井与住宅相邻设置,它们之间又经常仅仅只有一道砖砌隔墙。若是水管井内不设置地漏,在日常使用中,管道及阀门破损渗漏会造成水管井内大量积水,积水会通过隔墙(虽然隔墙做有防水等措施,但是经常由于施工不到位,依然存在渗漏点)渗透至电井内或者住宅内部,使得某些电气设备停用,甚至住宅内部被水大面积浸泡,这样造成业主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实使用过程中,水管井确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设置排水地漏是相当有必要的。

为了避免卫生间在装修和维修时对他户的影响,住宅卫生间更多的趋向于采用降板同层排水方式(即下沉式卫生间)。具体做法是卫生间的结构楼板下沉(局部)350mm左右,作为管道敷设空间。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由于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入下沉室或者部分给排水管道漏水进入下沉室,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为了避免出现此种情况,除了严格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及下沉室四周的防水处理以及卫生间内所有给排水管道的试压住水试验以外,还应该设置卫生间沉箱二次排水设施。卫生间沉箱二次排水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下沉箱内设置同层积水排水器(参见国标《建筑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安装》10SS410-75)接至排水立管;(3)在排水立管上直接设置积水处理器(参见中南标《卫生设备同层排水安装》08ZS05-59)。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排除卫生间沉箱可能出现的积水。

结束语

总之,建筑给排水属于应用工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人员,应本着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原则,在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以便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物质文化要求。

参考文献

[1]余波.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城市建筑,2013,(4).

[2]张家颜.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J].科技风,2013,(2).

[3]刘晓,,郭胜杰.浅谈建筑的给排水设计及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

上一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下一篇:检测对路桥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