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人工挖孔孔底接桩法对不入岩桩的处理

时间:2022-07-27 03:16:54

采用人工挖孔孔底接桩法对不入岩桩的处理

摘要:某工程有部分桩未入岩,在桩侧采用人工挖孔孔底接桩法进行处理,经静荷载对处理完后的桩进行试验,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持力层;未入岩桩;人工挖孔孔底接桩;静载荷试验。

中图分类号: U44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工程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分别为Ф800和Ф600两种,桩端持力层为第五层石灰岩,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m,桩长不小于7m,桩数共599棵,其中Ф800桩计430棵,Ф600桩169棵。经低应变检测发现有41棵桩未进入持力层,即桩端未入岩。

2分析原因

经在该区域进行地质孔调查后发现该局域在石灰岩上部有一层碎石层,层厚约3m。在勘察报告中对该区域碎石层未探明,另因勘察孔距离约15m,该场地地处山前冲积坡段,地层变化较大,岩石面起伏较大,施工时误将碎石层判断为基岩,导致41棵桩未入岩。

3确定处理方法

桩基若未入岩经计算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仅能达到设计值的一半,经设计院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并须组织专家论证才能确定处理方案。施工单位提出两个方案:1、在未入岩侧加一棵人工挖孔桩,原桩报废。2、在未入岩桩侧采用人工挖孔孔底接桩法进行了处理具体为:a、在未入岩桩外侧采用人工挖孔,孔径800mm,至原桩底标高时横向扩挖,在原桩底形成直径800mm的人工挖孔桩段,挖孔桩段的终孔原则是桩端落在石灰岩的中风化基岩面上。经孔底检查确认终孔后(1) 对基岩面进行清理和整平。(2)在桩底向上挖20cm,以确保桩端嵌入混凝土内。(3)接桩孔径比原桩每侧扩200mm。(4)清理桩底以下的所有粘土和碎石,清理至新鲜砼。b、浇筑混凝土,砼标号C30,采用素砼浇注到基岩面向上4m位置,浇制时采用串筒浇注,并分层浇注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以保证砼密实性,防止砼离析。c、其余未浇制部分采用中粗沙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上部50cm用C15砼封孔口以防黄土遇水产生湿陷。d、处理完后由设计院随机选取两棵桩进行静载荷试验以检验桩基承载力。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可以使用。(见附图)

经专家论证认为采用第二种方法可靠又经济,另外也不会使原设计承台变动,后经设计方、业主同意采用人工挖孔孔底接桩法对未入岩桩进行了处理。

4处理过程

4.1测量放线:利用原桩位确定孔位,自检无误后,交甲方及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施工。

4.2孔口防护:以测放出的孔位标志点为圆心,画出孔位边线,孔位预留出护壁厚度,孔口位置采用砖砌防护,比地面应高出30-50cm。

4.3人工挖孔成孔、护壁:人工进行挖孔,根据测放的孔边线往下挖,待挖至离孔口距离较深且无法倾倒弃土时,在孔口安放吊笼,吊笼安放要平稳牢固,并检查吊笼的各部分性能,确保运转良好后方能使用。挖土顺序先挖中间,后挖周边,人工挖进时要注意土层变化并观察孔壁位移情况。每挖深一米,要用垂球检测成孔垂直度和孔位移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当挖至原桩底时,应报验技术员检验后上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再向桩底开挖和扩底。

4.4扩孔:在原桩底向外扩挖,以确保桩端嵌入混凝土内,接桩孔径比原桩每侧扩挖200mm。挖至原桩底位置,沿平行于挖孔中心和原桩中心连线方向用普通粘土烧结砖和砂浆向外侧砌筑砖拱,满足从桩侧往外0.2米的要求。人工挖土并砌筑护壁。沿孔外侧砖砌面下用人工向下边挖土边砌筑,下层砖比上层砖往外侧出3cm,并且嵌入孔壁内。在挖土、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护壁的安全性和孔壁位移情况。当清理和砌筑至基岩面,符合成孔要求,清理孔内余土,整平岩面。

4.5清底:挖至设计深度并扩底完成后,要将孔底余土和桩底沉渣等清除干净,底部相对平整,与挖孔相邻的桩侧清除干净,露出混凝土表面。

4.6砼灌注:验收合格的桩孔,下入导管或串筒。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泵车输送至孔口料斗内的方式进行灌

注。砼灌注要进行振捣,采用插入式

附图:

振捣器,分层振捣,每层以不大于30cm

为宜。振捣时间要充分,振捣要密实。

4.7非接桩部分处理:其余未浇制部分采用中粗沙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上部50cm用C15砼封孔口以防黄土遇水产生湿陷。

5效果检验

5.1处理完28天后由设计院随机抽取2棵桩进行静荷载试验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满足设计要求。

5.2静荷载累积沉降量小于9mm。

6结语

6.1经人工挖孔孔底接桩法对未入岩桩处理效果良好。

6.2 对石灰岩地区及场区地层变化较大,桩基施工前要进行一桩一探以确定每棵桩的桩长,确保桩端进入持力层。

上一篇:论述建筑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 下一篇:试论新时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