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27 01:57:37

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以及制度的创新等各种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在坚持教育创新和深化教育改革二者的前提之下,高校的体育发展更需要创新。因此,应更新旧观念,调整其结构,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以注重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等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国家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途径

一、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兴旺发达的灵魂,创新指的是通过科学研究不断的创新知识和创新生产技术,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十分的重要。创新能力是指反映主体行为技巧的一个行为动作,把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转化成为精神或者是物质的一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创新教育和创新的知识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其担负着一项重大的使命即培养创新型人才。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高度的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将以往的“技能教育”转变成为现在的“发展基本活动能力”来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各种体育练习,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使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的一大核心点,也是未来社会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一个需要。

2.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时展的需要

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积极倡导的思想意识,创新就是创造新的事物或者产生新的想法,在旧事物不适应当今社会要求的前提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事物。任何的新发明和新创造以及新纪录的打破,都是人类创新意识的实践结果,实践证明了,创新的意识越强,探究的兴趣也就越浓,求知的欲望也会越高,同时突破旧思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作为21新世纪高等院校的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勇于开拓进取,敢想敢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走向社会后,经受住种种挑战,创造出良好的业绩。

2.2.创新是终身体育的需要

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高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核心,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这不考虑到了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增强了体质,同时考虑到了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还仍然能够坚持锻炼。学生的未来还处于发展和变化中,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怎样解决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凭借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则取决于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只有对体育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和爱好,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坚持不懈的锻炼。

2.3.创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需要更新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此外,还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的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样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人们的脑海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提高。这样的教学观念使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和谐和愉快,使学生逐渐不喜欢上体育课,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想法相差万里。

2.管理方式封闭

长时间以来,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严重的与社会脱节,没有很好的考虑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没有注意去分析了解市场经济条,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到教学的评估,大多都是由学校的主管部门统一制订的方案,没有很好的与各个高校进行调节,这样的体育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高校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体育教学强制化,教学的方法十分的呆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一个被动者,被动的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在一段时间之后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体育教学的内容陈旧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学生在课堂中需要学量的体育技能,并且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是重复,不是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学生对于体育兴趣乏乏。兴趣是创新的基本,学生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去学习,是难以有创新思维产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心理学家在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得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发散思维,这是国际上通用的两个创造力指标。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敢于独立思考,同时要求教师不仅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时应尽量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探索,敢于怀疑和创新,积极的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新思路等,最终达到认知和创造。如今在我们国家高等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的学习偏于机械化的记忆,浅层次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这就导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简单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时间以来,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来进行学习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我们国家高校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彻底的清除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弊端,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的方法和措施,构建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高层次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对教育理念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进行剔除,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传授加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创新体育教学观念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坚持学生为本,倡导学生敢于探索求知、充分的发展自身潜能和个性的价值观等。第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活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第三是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育,以思想教育为指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

2.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在这个知识经济推动着整个社会变革的时代,高校的体育教学担负着“从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教育型”的转变任务,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定期锻炼身体的良好的习惯。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充分的考虑到高素质人才知识层次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又不能够只单纯的去追求这种系统性和完善性,这是因为体育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的非阶梯性和跳跃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应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媒介,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体育文化信息,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同时,还应定期的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技能和更多的关于健康的知识。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体育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创新项目、创新制度等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充分的感受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身体和心理全面的发展。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的基础,这一基础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对于创造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等为基础的一种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想法,创设一种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精神。

四、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离不开人才,在当今社会所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一个必然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想法,创设一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教学环境,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谊.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兰州商学院.2011.1.25

[2]姜琳.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信息技术学院.2009.3.15

[3]朱娜.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沈阳理工大学体育部.2011.11.25

[4]张德明.冯春娣.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2.25

作者简介:

李燕妮(1982- ),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

上一篇:Quick registration Method Based on Image Re... 下一篇:New Blockage Prevention System of Constr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