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课堂动态的掌握与调控

时间:2022-07-27 01:53:29

学困生课堂动态的掌握与调控

内容摘要:学困生作为一个普通班级的组成部分,如何能有效地掌握与调控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动态,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学困生 课堂动态 掌握与调控

学困生是一个普通班级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一个班级的神经系统。班主任工作及学科教师谈论有关课堂纪律和学习情况的话题离不了他们,他们是老师“最头疼”却又不能不时时挂牵的人群。如何能有效地掌握与调控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动态,让他们与整个班级融为一体。

首先,树立师道尊严,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学困生尽管“成分”复杂,但他们有个共同点——不容易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怎样让他们跟你走,首先是怎样让他们信你。提到“信”字,作为老师的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应该怎样为他们这些人群去“师表”。我们平时习惯于相信“优等生”,因为他们的自觉性是有目共睹的,甚至从内心深处爱他们要多一些,但对学困生就不同了,因为他们的“不自觉”也是有目共睹的。于是,对学困生我们往往从心理上就多了一层戒备。我们的面孔对他们就不再和蔼,对他们的要求就变成了命令,对他们的教育就变成了训斥。被视作“学困生”的他们受这样的待遇久了,就不仅仅学习困难了,难免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他们“不好好听话”就是他们不亲其师信其道的表现。所以“信”是双向的。我们要用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用爱心和平等的观念去感化他们,用耐心和恰切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让学困生也能时时享受到温情和欣赏,对他们的教育才就有了基础。

其次,激发兴趣,让他们坐得住、有所为。

学困生在课堂上是最耐不住性子的,他们往往坐不正,听不进,注意力分散,烦躁易动。如此种种情况会被老师认为是不尊重课堂的表现。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或没有兴趣,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耐心,作为老师的我们何不也表现出我们的耐心和关心呢?学困生没兴趣大多是因为他们盲目,他们跟不上集体的步伐,甚至是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和肯定。每个人都有进步和被人欣赏的渴望,学困生或许更强烈。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备好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用目标任务锁定他们,用提示性语言不断提醒和警示他们,用激励性措施让其跟进。只要他们认为课堂上这些知识对他们有用,他们就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有适合他们的任务并能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他们就能坐得住、有所为。

再次,分层激励,让他们有自信、有目标。

分层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对于不同特点和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方法、目标和任务是很有必要的。学困生在一个群体里往往是“抬不起头”的,他们的被人轻视甚至自我轻视都有很深的环境渊源。其实,这部分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更懂得感恩。因为他们知道得到关爱不是天经地义的,受到批评也不是难以理解的。因此,针对学困生的这些特点,我们要采取分层激励措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他们树立自信。而学困生的自信来源于老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肯定。第一,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循序渐进,同时,尽可能地找到他们的优势所在,让他们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树立自信。第二,用班集体这个大环境影响他们。学困生其实很在意班里同学对他们的评价,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为班级贡献的条件和机会。同时,我们也要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来自同学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

最后,课堂上,对学困生特殊情况的处理要有机智。

课堂上,有很多难以预设的情况,处理不当往往会激化矛盾,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伤害。比如学习过程中,同桌之间突然发生矛盾了;辩论过程中,同学之间发生冲突,进行人身攻击了;老师讲话时,有学生突然有了反常的举动或发出异样的声音来等等。有时正好碰到是学困生所为,老师就越发不能理智的处理而出现尴尬的后果。所以,面对突发事件保持冷静,灵活机智地处理也是课堂管理中的一门艺术。启功先生说过,老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学困生,我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耐心,是把平等和尊重的观念融入到细节的关爱中,给学生的永远是正能量。

(作者单位:甘肃庄浪县阳川中学)

上一篇: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下一篇: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