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的自预

时间:2022-07-27 11:25:50

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人体血液的pH值为7.35~7.45。人体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液也均为弱碱性。在弱碱性环境下,人体细胞才能活化,酶的活性以及人体内部各种重要生理生化过程才能处于最佳状态。

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酸性体质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易疲劳:

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

骨病增多:

人体体液偏酸性的时候,血液中的钙与酸性物质结合会产生钙盐。致使血钙浓度降低,而为了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骨骼中的钙就会溶解补充到血液中,从而出现骨质疏松。在身体处于酸性条件下,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变化,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病变都与酸性体质有着密切关系。

糖尿病高发:

日本医学界的研究表明,人体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会下降30%。而胰岛素的活性下降又加剧了人体代谢紊乱,使体内酸性物质进一步增加,体内酸碱平衡进一步恶化,使血糖的利用率不断下降,糖尿病症状日渐严重。

易发心脑血管疾病:

过量的脂肪酸、胆固醇和低密度蛋白在血液中积聚,形成酸性体质,而这些酸性物质又会进一步促使体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还会产生动脉硬化,引发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造成现代人身体酸性化的原因

1 饮食结构不合理。现代人饮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面、鸡鸭鱼肉蛋,而这些都是酸性食物长期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是导致人体酸性化的原因之一。

2 运动不足: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现代人以车代步现象愈来愈多,运动量大大减少,长久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导致体质的酸化。

3 过重的心理负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担着不同的压力。当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便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体质的酸性化。

4 不良嗜好:烟、酒等都是造成酸性物质增加的诱因,毫无节制地抽烟饮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性化。

5 环境的严重污染:由于饮用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造成污染,人们摄入这些含有有害元素的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气后,其中的酸性物质会滞留在体内造成体质酸性化。

酸性体质的自我检测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体质状况7如果您出现了以下10项中一半以上的症状,则表明你的体质呈酸性:

1 经常疲倦、精神不振,稍做运动就累;

2 睡眠质量差、早醒,白天常犯困;

3 身体肥胖,易患感冒;

4 情绪不稳定,易躁、易怒;

5 患有皮肤病、脚气,牙龈经常出血;

6 脱发、有头皮屑;

7 便秘、有痔疮,有口臭;

8 易被蚊子叮咬;

9 爱吃甜食、肉食,常饮酒;

10 患有胃病、溃疡、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风等症。

酸性体质干预

认识食物的酸碱性

食物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 以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在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产生酸性物质如动物的内脏、肌肉、植物种子,产生碱性物质如蔬菜、瓜果、豆类,茶类等。

通俗的解释为:因为动物的内脏、肌肉、脂肪、蛋白质、五谷类含硫(s)、磷(P)、氯(CI)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代谢后与氢离子结合生成酸性较强酸根,与金属离子结合呈酸性。它们是人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而大多数菜蔬水果、海带、豆类、乳制品等含钙(ca)、钾(K)、钠(Na)、镁(Mg)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后可变成较强碱基,与弱酸结合呈碱性。

体内摄入过多的酸性食物,无法排出体外,其酸性分解产物导致体液酸化,如蛋白质分解出尿酸,脂肪分解出乙酸,糖类分解出丙酮酸、乳酸等,机体不能中和而导致酸性环境会导致血液黏度和血压升高,诱发皮肤病、神经衰弱、胃酸过多、便秘、蛀牙等,中老年者还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胃溃疡等症。

多吃碱性食物有益健康

以下食物的分类仅供参考:

大部分的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和大米及其制品均属于酸性食物。强酸性食物:蛋黄、乳酪、含白糖的点心、乌鱼子、金枪鱼,牡蛎、比目鱼、白酒等,

中等酸度的食物:巧克力、火腿、鸡肉、鳗鱼,猪肉、牛肉、奶油等,

弱酸性食物:大米、面粉、玉米油、花生、啤酒、文蛤、章鱼、泥鳅等,

弱碱性食物:牛奶,甘蓝、洋葱、卷心菜、莴苣、油菜、南瓜、豆腐、苹果、梨、樱桃、藕、柿子、葡萄等,

中等碱性食物:胡萝干、大豆,红萝卜。番茄、香蕉、橘子,草莓、蛋白、梅干菜、柠檬、菠菜、生姜、茶叶、葡萄酒等,

强碱性食物:红薯、芹菜、黄瓜、鲜黄豆、辣椒、豆芽、大蒜、海带、菠菜、醋、芋头、茶叶、马铃薯、螺旋藻等。

造成酸性体质主要原因是

营养过剩、运动较少、压力过大和环境污染。在精神上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适量运动以及杜绝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适量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是维持健康身体的可靠方法。

食物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以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在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

上一篇:畅饮一夏好心情 下一篇:迷人的塞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