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27 11:17:04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治疗5 d后,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

【关键词】

胺碘酮;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群临床常见的危重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AMI的发病率随之上升。AMI可并发各种心率失常,其中以室性心率失常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60%~100%,也是AMI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如何及时有效的控制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是改善AMI预后的关键。本文就胺碘酮在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治疗组)各60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过敏体质、心功能4级以上、心源性休克等患者。观察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84岁,平均(53.4±10.4)岁。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6~81岁,平均(52.6±9.7)岁。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肌梗死治疗,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首次负荷量为150 mg于15 min内滴注完毕,维持量为前6 h速度1 mg/min然后改为0.5 mg/min,如果效果不甚理想可给予150 mg重复应用;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首次负荷量为1~1.5 mg/kg,维持量为1~4 mg/min,24 h后减为1~2 mg/min,效果不理想则每5~10 min重复0.5~0.75 mg/kg,最大量可达3 mg/kg。两组患者治疗5 d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室颤发生率、致死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2] 显效:室性早搏减少90%以上甚至消失,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有效: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减少50%以上但小于90%;无效:不符合以上各项指征者。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治疗5 d后,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

2.2 室颤发生率、致死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室颤发生率、致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导致心律失常,可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由于泵衰竭或过度交感兴奋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颤、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重在积极的血运重建、改善泵功能及抑制过度交感神经激活。传统临床常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并不甚理想,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多,如室颤、血压下降、室性心动过速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死亡[3]。胺碘酮作为一种多通道阻滞剂,可表现出I~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轻度阻滞钠通道作用、阻滞钾通道作用、阻滞L型钙通道作用、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作用,因此其治疗心律失常的适应范围较广,且不良反应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胺碘酮较利多卡因治疗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更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较利多卡因明显提高(P

参 考 文 献

[1] 毛小琼.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当代医学,2012,18(13):6465.

[2] 黄超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794795.

[3] 尚玉金.丹红注射液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1415.

上一篇:皮肤性病门诊263例性病临床资料分析 下一篇:血管超声诊断椎动脉开口处狭窄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