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数学课堂现场 提升生命课堂品质

时间:2022-07-27 10:40:59

阅读数学课堂现场 提升生命课堂品质

【摘要】 本文拟从阅读数学课堂现场的四个方面,即核心点、关键点、着力点、落脚点来思考、阐述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深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生命的潜能,更好地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课堂;鲜活;现场;生命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教师们最神圣的殿堂,教师的一生就是从一个课堂走向另一个课堂. 课堂上,一旦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老师潜心创设的教学氛围所吸引,似已超脱时空限制,思维积极、小手直举、小脸通红、情态可掬,即表明学生已经获得现场感. 教师在课堂的最重要任务不仅是完成教学内容、讲解练习,而是要不断地阅读课堂现场,让烂熟于胸的内容不断地变换呈现方式,让学生飘远的思绪、生硬的理解、冷漠的情感逐步进入课堂现场中来,让冰冷的知识化成火热的思考,让枯燥的计算变成趣味的思考,让单调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形成过程,以此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一、潜心琢磨课眼,直面数学课堂现场

文有文眼、戏有戏眼、课有课眼,一堂数学课如果没有课眼,就如同一幅肖像画没有画上眼睛,顿然没有了灵性,每一节课都有重要的、核心的知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了这部分内容,则领悟起来势如破竹,其余的知识也将迎刃而解.

1. 找准教材泉眼,在课眼处浓墨重彩

一节课的课眼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课题,有的数学课的课眼既是教材的省略点,又是新知的生长点,还是学生学习的疑点,却往往是教者的盲点. 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反复揣摩、找准课眼,这样在教学预设和教学实施时,才会舍得花时间,把一节课仅有的时间花在刀刃上.

2. 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研究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现实起点、真实观念,而且更应注意研究学生这些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容易形成哪些错误的观念,如何在课堂上促进这些观念的改进、重组或发展. 十分清楚所教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经验的联系.

二、用心揣摩学生、用心读懂学生、用心启发学生——阅读数学课堂现场的关键点

1. 阅读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喷发点

也即摸清思维的突破口,教师在课前就要摸清、预设出本节课学生思维的喷发点在何处,怎样引导、调控,激发出学生思维的喷发点,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框架式设计,这样,学生思维的喷发点就会多起来、高起来、立体交叉起来. 真正好的预设空间可以伸缩、目标可以升降、环节可以增补、顺序可以颠倒,为学生思维喷发提供自由驰骋的空间.

2. 阅读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数学课堂上学生迸发的思维兴奋点,如果不及时捕捉,机会稍纵即逝,甚至可能不会再出现,如果不及时把握,可能会失去再次生成深层、高层教学资源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现场应具有阅读学生思维兴奋点的能力,使得课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领生命向课堂纵深处漫溯. 教师在数学课堂现场要学会并善于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捕捉;在数学的游戏活动中捕捉;在思维的转折处捕捉;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捕捉;在学生错误的发生处捕捉. 使生命的能量通过捕捉兴奋点、激活思维得到增殖、提升和扩展.

3. 阅读学生的认知困惑点

一节课,如同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旅行,哪里有沟沟坎坎、哪里有深水激流 、哪里是一马平川,课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学生认知理解要舍得花时间,做到大站要大停、小站小停,无站不停. 还有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把握,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教师要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在困惑处、在疑问处、在似懂非懂处创设陷阱,在不断反思中解决理解上的盲点、困惑.

三、预设多套方案,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引领课堂、驾驭课堂——阅读数学课堂的利器、着力点

课堂教学过程的预设要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不能也不可能把每一步都预设,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只有这样才能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才会使数学课程的生成成为可能. 预设其实就是一个教师课前备课所须做的多方面工作,它不仅包括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定,课堂上可能发生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达成的其他变数等因素的预先思考,以及相关的应变策略. 教师不仅要预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要预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问答. 只有准备充分了、考虑周全了、多套方案酝酿成熟了,阅读课堂现场才会处惊不变、准确应对、现场调控、激活思维.

四、聚焦数学课堂,适时总结提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阅读数学课堂现场的拓展点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研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也是在对数学知识和方法作进一步认识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观点. 数学思想包括化归与分类思想、集合与映射思想、函数与极限思想、归纳与演绎思想、数形集合思想.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为解决实践和理论上提出的各类数学问题而创造出来的,数学方法的产生也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数学思想.

五、激扬生命,盘活思维,提高理解深度,完善认知结构——阅读数学课堂现场的落脚点

教育就其本意来说,是珍视人的生命、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教师课堂上要心装一个理念:站在 儿童的立场,一切为了儿童,因为每名学生都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生命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 教师在数学课堂现场要尊重生命的逻辑、倾听生命的律动、促进生命的成长,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上鲜活起来、涌动起来.

因此,教师在阅读数学课堂现场时,要注重烧全鱼,不能掐头去尾烧中断,也就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时,特别在新授环节,要重视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运用的过程. 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上一篇: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下一篇:论“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