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之我见

时间:2022-07-27 09:46:44

写好统计分析报告之我见

统计分析是统计部门开展统计服务的拳头产品,它的主要作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使用大量的数据为主要语言,通过论点和主要论据的联系直扣主题,从而为经济活动提供依据,是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整体功能有机结合的充分展现。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目的就是通过统计分析,保证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点就是在取得分析结论后,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能否符合单位实际,能否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利的帮助。也就是说,统计分析的“实招”是统计分析的关键点,也是统计分析生命力的最终体现。为了能够拿出统计分析的“实招”,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选好命题,主导思想要明确

统计分析的“实招”必须是企业经营者或管理人员感兴趣的领域,能够直击企业发展的瓶颈,引起他们的注意及采纳,因此,选择合适的题材成为“实招”发挥作用的关键一环。统计分析能否成功,选题是第一位的,选题的主导思想要新,思想不能陈旧,观念不能落后。不能用历史的、陈旧的经验来对待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形势。选题时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即明确给谁看,然后“换位思考”,选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才是确定内容,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善于提炼内容,精准选题。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强分析的针对性,善于捕捉领导的“关注点”。分析报告的目的在于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就是要将研究成果转换为领导决策。为了实现这种“转换”,应增强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选择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避免简单罗列,避免数字文字化,瞄准影响当前企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选题要大小适中,题目不要太大,要切实可行,考虑客观条件,尽量“小题大做”。研究角度要有新意,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研究以前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研究过探讨过但说法不一的问题去分析论证,才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才会见出新意。。

二、打牢基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失去准确性,再精心准备的“实招”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统计分析报告要坚持客观公允态度,发扬唯实精神,讲实话,报实情,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上,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状况提出恰当的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理论依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三、增强逻辑,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是由数字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是依数成理,论据就是统计数据,而统计学的不断发展为统计研究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方法,将各种经济学、统计学知识应用在统计分析中,更加透彻地研究经济现象。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字为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是统计分析成本一个整体的纽带,是产生“实招”的顺延。统计方法要为统计分析结论服务,不能因形式而伤害要义,一切为了“实招”的产生及合理性为目的,切忌为哗众取宠而罗列深奥的数理公式,“先进”的数据模型,从而使统计分析“产品”不明所以,导致统计分析面目可憎,让人敬而远之。合适的统计方法可以为“实招”得到认可、推广及应用增加可信度。但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保证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前后不能矛盾,不能脱节,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统计分析报告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四、注重时效,发挥统计分析的实用性

“想实招”要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统计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统计人员在拟定统计分析时,时刻牢记“想实招”,把统计分析定位于为管理者服务,才能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企业统计分析,首要目的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帮助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生产经营秩序,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行,提高全单位的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统计分析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瞬时万变经济形势,决定了统计分析及时性的重要。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就越要快速反映,适时为领导送上“及时雨”。统计分析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兵贵神速,充分利用丰富的统计信息和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报告的撰写,迅速及时地向领导发送各种新鲜动态信息和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预警分析报告,以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挥全局,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

五、立足实用,增加建议的可操作性

统计分析在在“新”字上下功夫,分析要有“新鲜感”。切忌没有自己主见的“对策建议”,不能过多重复一般概念和别人说过的话,对问题的研究要与时俱进,有新角度,要有独到见解,不仅立题要“新”,而且见解更要“新”。对策建议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可操作性。对策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把“想实招”落到实处,统计分析报告不只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和局限在数字文字化的表述上,要在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有一定量化依据和可操作的具体实施意见,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吃透国家政策方向,追踪产业政策导向,研究企业发展策略,落足于统计分析的实招,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使统计分析成果迅速得到应用。

六、提高素质,“实招”蕴涵在日常的工作积累

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统计分析,不要为仅仅写文章而分析。平常的积累是统计分析的源泉,做好统计分析,一是要具有扎实的统计业务功底,最基本的要求是统计概念清晰。想做到概念清晰,只有不断学习,学习统计业务知识,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要调整好心态,注意学习方法,要“学中用,用中学”。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用后知短,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接受新知识,成为新的学习动力。二是善于积累,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闪光点”。基层上报的数据报表,统计人员要入眼进耳,更为重要的是要入脑。对日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际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对所采集的信息只是简单处理,不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最终的结果就是统计分析变成了情况通报。经过积极思考而落到纸面的统计分析,应反复求证,千修万改,随着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日常的锻炼与积累,必将厚积而薄发,所成就的“实招”就能成为管理者手中的管理“利器”。

上一篇: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及对策 下一篇:聚苯乙烯挤塑板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