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心理方法于钢琴教学中

时间:2022-07-27 09:26:24

融心理方法于钢琴教学中

[摘要]在钢琴教学工作中运用合适的心理方法,能减少教学工作的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通过心理接触,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利用教师的权威,合理分担职责,促进沟通,使教师、学生之间及课堂与社会间都能心理相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得到学生的接受,赢得支持与合作,并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心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与学生间沟通交流,可以增进了解,增强教学中的凝聚力,减少隔阂,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钢琴教学 心理活动 心理接触 心理相容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成功的钢琴教学呢?虽然钢琴专业知识在我们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钢琴以外的因素,以至于影响了钢琴教学的质量。其实,成功的钢琴教学还应适当地使用心理方法,这是钢琴教师有效工作的法宝。在教学工作中融入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教学工作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心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正确发挥教师的职能,使学生与教师心理相容

1.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教师的威信

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教学,其基础是教师的威信。无论是儿童启蒙钢琴教学还是音乐院校专业学生的教学,没有威信的教师是很难开展教学工作的。正式的威信是由学校任命的法定的地位和权力;非正式威信是指不依靠任命而靠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而产生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权威比正式权威更重要,因为对学生来说,非正式权威是自愿的,而正式权威则往往是强制的。不要因为拥有正式的权威就对学生态度强硬,以为学生看见教师害怕就是建立了威信。其实,钢琴教师要想在学生心中树立自身的威信,不仅要用自己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要用自己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人格修养等各方面的优良品质触动学生,这样便可树立教师威信。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威信,学生才能与教师心理相容,顺利地进行钢琴专业上的教学内容。

2.竭尽责任,摆正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进行好教学工作。事实上教师的责任比义务更重要。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即便拥有非常渊博的专业知识,但当面对学生只是勉强尽义务而不是尽心尽责、不负责任或怕负责任时,学生在心理上同样不会接受,在他们心目中你也就不再是拥有极高威信的教师了。其实,钢琴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是在教书育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自身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任何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或只想草草结束课堂教学的行为,都是没有竭尽责任的表现。由此造成学生也会不尽其学生之责,不练琴,也不听从你的指挥,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师的威信,就不能与学生心理相容,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

二、通过心理接触,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1.把握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

心理接触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受,将对方看作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在钢琴教学中要利用观察、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在钢琴学习中演奏方法、乐曲处理等思想倾向的肯定与否定,都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们个人的演奏习惯、特长、愿望等表示理解和尊重,并给其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与学生交流时,即使在指出其演奏上的缺点时,也要表现出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让他们了解教师的德才学识,在教学上被肯定,在情感上接受,感受到教师对钢琴的热爱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真诚投入而值得信赖,值得尊重。这时才可能有进一步更深的心理接触,互通思想,赢得理解与支持。在心理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表达对学生钻研求知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过分贬低一个学生的短处,在心理上是非常忌讳的,这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挫伤,使学生在不顺的心境中学习,使学生由于被信任程度降低而与教师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学习效率。特别是对启蒙阶段的儿童,当他们进步时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切不可在他们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任何不屑一顾的态度都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把握学生的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学生的兴趣爱好

一个教师是否有胸襟,是否与学生心理相容,还表现在他是否接受或有能力面对各种学生的爱好。抵制任何非钢琴教科书知识及流行娱乐信息的存在,斥之为不务正业……这似乎成为一些教师的思维定势。其实这也是心理相容能力差的一种表现。非课堂书本知识及流行娱乐信息,它的产生是以时代为基础的,其形成受志向性、兴趣性、情绪性、社交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年轻一代中容易引起共鸣。其特点是在正式教学书籍上无法寻找,却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中充斥。由于21世纪的学生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性,导致了此类知识和信息的普遍存在。在钢琴教学上,不可以忽视非书本知识及流行娱乐信息的作用。当孩子希望弹首钢琴教材以外的他们喜爱的歌曲或想和教师探讨从网上下载的一首很优美的钢琴曲时,作为身处信息时代的钢琴教师要重视它、善于利用它,切不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了解现代学生群体心理,把握其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加以利用,善于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钢琴教学。

总之,教师与学生间沟通交流渠道畅通,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协作,增强教学中的凝聚力,减少隔阂,便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在钢琴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教学的心理方法,及时沟通,保证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要让学生先接受、喜欢钢琴教师,进而接受和喜欢教师的钢琴教学,最终激发起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热爱而乐此不疲地学习钢琴。只有这样才能教好钢琴,学生才能弹好钢琴,最终培养出真正优秀的音乐人才。

上一篇:透视示范教学法在提高聋校美术教学效果中的作... 下一篇:《野草•一觉》里的“觉”该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