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义务教育投入不均衡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7-27 08:52:44

甘肃省义务教育投入不均衡的实证分析

摘 要:本文选择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作为测度指标,利用2008年甘肃各个地市的统计数据对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与市GDP总量呈正相关,但是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以期促进甘肃省义务教育有所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不均衡;实证分析

作者简介:邓红(1970-),女,江苏南京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04-03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育在社会各个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一个地区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教育的投入。一个家庭的收入,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相关。因此,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去甘肃省各个地市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性的研究,以期对教育政策的制订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2009年甘肃年鉴统计结果,教育投入主要选取了两项指标: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反映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主要选取甘肃省各市GDP总量作为衡量指标。运用spss21.0进行相关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论

(一)各个地区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投入不均衡

普及义务教育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是教育的重中之中。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缩小教育差距推进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在一个地区教育发展中起着长远影响。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必将导致对教育投入的差异。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极大提升了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2]甘肃省作为西部偏远的省之一,在其基础教育发展中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较大,各个地区的教育投入也会存在差异。

表1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与甘肃省各市GDP数据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是酒泉市983.89元,最低是平凉市385.15元,两地区相差598.74元,酒泉市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支出是平凉市的2.55倍。临夏州和甘南州的生产总值都低于平凉市,而它们的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支出分别是689.3元和781.96元,这是因为甘肃省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和投入的倾斜。同样的,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是临夏州2249.03元,最低的是嘉峪关市528.54元,相差1720.49元,临夏州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是嘉峪关市的4.25倍。临夏州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远远高于其它地区,在政策上的倾斜力度是非常大的,而嘉峪关市在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是排在13位,于此相对应的是该市的GDP排名在第10位。从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来看,占比例较高的是定西市、白银市,较低的陇南市、甘南州。

甘肃省各个地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与各个地市生产总值有密切关系,地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高,该地市的生产总值也相对较高。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财政对改善办学条件的支持力度。从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来看,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小于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普通初中办学条件改善力度大于普通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甘肃省各个地市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支出数量有很大差异,预算内教育财政投入也有很大差异,表现出不均衡。

(二)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不均衡

表2 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与市GDP相关性检验

表3 普通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与市GDP相关性检验

图1 普通小学、初中生均经费与GDP散点图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在α=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普通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与市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0.925,接近绝对正相关数值1,说明普通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与市GDP呈高度的正相关性。同时,从图1的散点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普通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与市GDP成高度的正相关性。上面充分说明了经济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的正相关性。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比较大。从甘肃省各个地市来看,市GDP高的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更大一些。从全国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对教育的投资水平与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从图1普通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与GDP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市GDP低的地区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教育投资水平较高,而有些地区市GDP高反而投入低,形成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矛盾的现象。

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有三种:(1)衡量发展的指标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地区,政府会把财政政策向经济建设倾斜,在市GDP这块蛋糕进行分配时,对教育的投资就相对减少。虽然教育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各地区在进行行政决策时,还存在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发展优先于教育发展的思想依然存在。(2)市GDP较高的地区,教育投资存量相对较多,即生均教育预算内公用经费占市GDP的比重偏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对于改善仪器设配、图书和运动场等和提高教师质量的任务不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地区紧迫,所以对改善教育投入水平的积极性不高。(3)政府在教育决策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照顾政策。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师资水平较低,这些原因都造成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落后。因此国家投入较多的资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给予支持。从国际和国内的研究来看,市GDP较高的地区,不应因为教育投资的存量较多,就减少已有的对教育的投入,相反,它们应该培养更多的人才,并给落后地区的教育给予支持和帮助。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市GDP有限,所以对教育的投入相较于(下转第37页)(上接第5页)其它地区水平偏低,这就需要政府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很好的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基础教育未来十年以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需要在政策和经费上予以有力保障。[3]

四、政策建议

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一项政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重要一步,也是国家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化的基础,基础教育没有均衡化就没有其它各类教育的均衡。

结合目前教育政策,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各个地市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情况下,合理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对各级各类教育投入层次上,应更多的向基础教育倾斜,基础教育对一个人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在投入地区上向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尽可能的缩小差距。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其次政府需树立促进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政府在提供这一公共产品时,应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最重要理想,通过科学决策,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4]最后应加快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建立合理的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使教育经费在来源渠道上多样化。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改变“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要保障农村地区人们的发言权,更多考虑教育均衡发展,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因为一些人的利益而损坏其它人的利益,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1998,(06):19.

[2][4] 张长征、郇志坚、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04[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2):14.

[3] 杨小敏、杜育红.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3):20.

上一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经济增长效应 下一篇: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现状及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