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互不挖角?

时间:2022-07-27 08:20:59

最近看到新闻说,苹果Google等硅谷4家公司“互不挖角”协议一案被法院驳回,因为和解赔偿员工的金额太低。很好奇如果有法律风险的话,这几家公司为什么要签这种协议呢?

―Richard

这起案件是在2011年由6.4万多名硅谷高技术公司雇员提起的集体诉讼。雇员们指控美国苹果公司、Google公司、英特尔公司和Adobe公司达成了秘密协议,相互不聘用各自员工。原告方认为4家公司阻止了员工自由流动,压低了员工应得的薪酬,因此要求4家公司赔偿损失30亿美元。2014年4月,双方达成赔偿3.24亿美元的庭外和解方案。但在8月,法院认为和解金额远低于合理水平,因此驳回和解请求。

这种“互不挖角”的协议并不是只存在于硅谷。同样在2011年,美国卢卡斯影业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以及英图伊特公司也因为签订此类协议遭到5名员工,两年后最终和原告达成了赔偿2000万美元的和解方案。在他们的协议中,除了承诺招聘跳槽员工要向原东家发送通知,还保证向同一员工提供与原东家相同的薪酬。

Google、苹果等硅谷大公司员工的平均年收入约为10万美元,这一数字远远高于美国的平均薪酬水平。由于薪水起点基数高,如果有公司为了挖角对员工开出高价,几次来回硅谷员工的价格就会水涨船高,上涨到十分高昂的程度。同时,硅谷所在的加州在法律上弱化了“禁止竞争”条款,这让公司在诉讼跳槽员工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硅谷的员工相较于其他州会更热衷于频繁跳槽。这更加剧了硅谷各大公司的人力成本花费。

通过签订“互不挖角”协议,公司能够通过操纵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将人力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尽管这会带来相应的法律风险,但公司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比起因挖角而上涨的人力成本要小得多。比如在这起案件中,苹果、Google、英特尔和Adobe在和解方案中付出的赔偿金是3.24亿美元,这笔钱不过相当于这4家公司上个季度总利润的4%,而赔偿金分到每名硅谷员工身上只有几千美元,这跟他们6位数的年薪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互不挖角”协议对单个公司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整个行业和员工来说则恰恰相反,弊远大于利。硅谷的平均人员流动率高达20%,这意味着每5个人就有1个曾经跳槽,频繁的跳槽率正是造就硅谷技术升级和创新文化的关键因素。然而,这种“互不挖角”的垄断协议却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吴杨盈荟

微博互动专区

marin64:我已经跟你3周不见了,我家附近买不到你了怎么回事,瞧不起我们城乡结合部么?都是祖国的花朵财经的光辉应该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才对!给你一周时间,快回来!@第一财经周刊

RE:是报刊亭被拆了吗?

时媚媚May:刚看了《第一财经周刊》的《辍学也风光》一文才知道,我们熟知的一些全球性品牌(微软、欧莱雅、宜家、ZARA、沃尔玛)的创始人竟然都没有什么高学位甚至是大学文凭,看样子我也要努力了,哈哈哈!

RE:文凭跟能力是个很老的话题了。

Robert_樊百乐 :@第一财经周刊 上周关于互联网电视被“缓存”的稿子很赞,附的广电总局政策法规时间轴一览表也挺下功夫的。

RE:谢好评。

Orange_Cii:@第一财经周刊 Aupres是资生堂的 Artistry是安利的吧……是不是写反了啊……

RE:是的,你说的是正确的,我们搞反了。掩面。

读者来信

一个疑问

你好一财君!

我虽然是一个男汉子,但是很喜欢自己一个人逛街,特别喜欢那些快时尚品牌,比如H&M,C&A,UNIQLO还有Muji(无印良品),但是我发现它们都没有会员卡,那么它们是如何做CRM(客户关系管理)的呢?

―mikexuxihao

RE:无印良品有会员卡,你去它的官网就可以看到,注册成会员之后,会收到它的电子快报。不过会员折扣方面内地门店应该是没有的。H&M还有优衣库这种,的确没有会员卡,它们比较多地使用“打折”这种手段刺激消费,而非积分形式,可能这一招对于“快时尚”品牌来说更为有效吧。

关于理财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几十万甚至百万元以上的存款,但是绝大多数国人对信托、基金、国债等投资理财方式是不太了解的,那么贵刊能不能针对这个需求,介绍一下花旗、渣打、汇丰这些外资银行和独立基金以及国内银行的不同特色,并给出一些合理的理财建议 呢?

―黄建桥

RE:我们会在今后的理财栏目里有所体现的,谢谢来信。

能与贵刊合作吗?

一直在坚持看《第一财经周刊》,非常喜欢,准确地说,我觉得自己是在从杂志里吸取养分!

虽然知道自不量力,但还是忍不住发个邮件,想请问一下,我的公司是一家专业做海外婚礼的机构,在广告或其他形式上,能与贵杂志合作吗?该与谁联系?盼复!

―David Guo

RE:谢谢厚爱,另外别这么谦虚,我们的广告合作方式在杂志版权页里有的,你可以在前面那几页里找到市场部的电话。

如何构造商场魅力

非常喜欢你们的杂志!底下为我一个日本朋友桥本荣(和桥机构东京社长兼设计总监督)写的关于商业设计的文章,请查收,希望得到答复。

“中国现代购物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与之相伴的是大量购物中心的兴起,网购更是发展神速。日本商业有很多的积累,可以参考参考。首先,需培养专业的商品人才。线下试用,线上购买是很多年轻人的消费习惯。针对此种情况,企业应该对商业设施起到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其实大多数消费者对自己的喜好非常清楚,且没有特殊的品牌偏好,这样的顾客更喜欢在实体商场里消费。但问题在于,目前所有商业设施过分依赖招商和品牌,缺乏专业的导购人员。以经验丰富的日本从业人员视角来审视中国百货等商业领域,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零售企业缺乏懂商品的专业人士,消费者进行消费时不知道自己适用的或者搭配的商品。

其次,优秀的卖场规划。一般的商业设施的布置定局为:地下一层是食品及相关配套设施,地上分别是珠宝、化妆品、少女、女士、男士服装等,其核心内容是极具人气的品牌。但这种做法是把卖场交给了品牌商。我们更应该做自己的商业设施,有选择地选择品牌,这也是实现差异化的关键。从整个行业来看,购物效率的高低不在于品牌汇集的多少,而在于商场本身的魅力。此外,怎样增加楼层魅力点和吸引顾客是很多商家欠考虑的。

最后,优秀的动线设计。不同于一般卖场动线和商品的回旋关系,动线被设计成相交的、弯曲的,直接深入商品;抛弃了两个店铺或者品牌间高墙的隔断,动线和商品贴近,商场盈利率会明显提高;顾客与动线两侧的商品互动,延长顾客停留时间,从而间接提高营业额。另外,商品的呈现和售卖方式应时有变化,生活杂货相关的卖场和商品设置,可以改变一些不好的现状。

未来的商业会更加深入到商品,或者深入到这个品牌内部,这个是我们未来商业做差别化,或者做新方向的道 路。”

―黄仕龙

RE:谢谢你和你的朋友桥本荣先生的来信分享,这是个值得探讨的好话题。

为什么轻描淡写?

一财你好!也算是老读者了,四年一期不落。最近一财做的几个排名,无锡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这次的人才吸引力排名甚至是第一。可每次正文内容里无锡都被一笔带过,这次压根没提到。我很好奇这是为什么?个人觉得在无锡发生的很多商业行为也很具有代表性,很多企业在无锡也是有大动作的。

―Luc

RE:谢谢你对新一线的热情,我们还会持续关注无锡的。来日方长。

为西安感到悲凉

一财君,你好。读了第29期的封面故事《成为人才目的地》,看到你们联合其他一些机构评选的最新20个新一线城市,遗憾地发现西安没有上榜。其实已经了解到西安在跟东部沿海城市甚至是好基友重庆和成都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但没想到竟然进入不了前20名。

作为在西安上了7年学的我来说,对西安是很有感情的,在2013年硕士毕业时,简历投递直指西安的所有适合岗位,最终有幸被一家落户西安两年的行业内500强企业分公司录取为管培生,前3年在上海总部轮岗,结束后回西安分公司发展,父母也计划搬到西安。然而,阴差阳错,由于公司发展战略调整,可能要长时间留在上海总部这边了。

在沪工作生活一年,总在留意西安和一线城市的差距,同时看到西安的优势,夯实的文化底蕴,较强的科研能力,空气质量这两年确实是硬伤,但怎么说也不该入选不了前20吧,一财君帮忙给分析下,谢啦!

―Jeremy

RE:西安是一个会在园区附近配大学的城市,但单就“人才吸引力”来说,这也是座人才储备超标的城市。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的情况来看,这座城市毕业的大学生远远超过了它的招聘人数。这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买方市场。因此,它的绝对薪酬很难得到快速提高,排名靠后。另外,在选择一座城市时,很多人真的比较在意天气状况,这一项上,西安排名也有点堪忧。(CBN?杨晓宇)

本周我推荐

争斗场面犹如一幅名画

8月乌克兰议会再次上演“武斗”,打架照片被上传到网络上。笑点来了:有网友分析了照片,认为摄影师在拍摄时严格遵照了“黄金分割”原则,如果加个像样的边框,看起来就更像一幅油画。如果将之和卡拉瓦乔的作品一起挂在美术馆里,估计大多数人都分辨不出来。

如果你不懂如何评价一张图或者一张画的好坏,可以参照以下句式:这张图从构图到光线都很棒。蓝色西装上那些明暗有致的褶子,周围人伸出的手凝固的瞬间,这些都体现出作者对细节无微不至的观察。被打者头上的高光更是烘托出了作品中那剑拔弩张的气氛。前排板寸哥的回头简直就是点睛之笔。

推荐人:rain

上榜理由:古典美

上一篇:微软眼中的IT业未来以云计算为先 下一篇:昆山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