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态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27 08:02:39

普通高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态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采用管理学通用的“态势分析法”对自身现状特色诊断,研究湖南省汨罗市四中在体育特色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出当前汨罗市四中的体育特色教育发展战略,同时,为其他的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体育特色教育;态势分析;汨罗市四中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5.019

1引言

湖南省汨罗市第四中学曾经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普通高中,坐落于龙舟故里,依托省会长沙,地理位置优越,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特别是前年成功申特,成为湖南省首批普通高色实验学校之一,走在了湖南省普通高色发展的前列。学校的体育大课堂、五十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等,吸引了全国众多的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从而将我校推上了公众舞台,成为其他普通高中学习的楷模,同时也成为了他们赶超的对象。作为湖南省首批四所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中仅有的两所体育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之一,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前车可鉴,只能立足当下,了解自己,认真分析所处的环境,从自身出发,结合实际,开创出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

2 态势分析理论简介

态势分析法又叫SWOT分析法,是由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回避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以汨罗市第四中学为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

3.2.2个案研究法:以汨罗市第四中学为个案,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和研究。

3.2.3调查研究法:访问专家、学者,收集研究资料,全面分析我校在体育特色教育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

3.2.4行动研究法:在学校体育特色教育发展规划过程中不断地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

4普通高中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SWOT分析

4.1 汨罗市四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存在的优势(S)

4.1.1 成功申特,成为湖南省普通高中首批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之一

汨罗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农村普通高中。1995年,汨罗市第四中学按照市教育局整体规划,创办体育特色学校。

2011年5月,汨罗市第四中学正式被湖南省教育厅挂牌命名为湖南省特色教育学校,成为湖南省首批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之一,走在了特色教育发展的前列,也是湖南省第一所由农村普通高中走向体育特色教育发展的实验学校,并享受省级示范高中同等待遇。

4.1.2 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学校将传统的课间操改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由15分钟延长到50分钟,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运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分为三个步骤:以班级为单位,绕操场慢跑五百米,然后有序进场;全体学生参加课间操练习,全校师生共同演练太极拳;分班分项目进行趣味体育运动。每次大课间活动,都变成了一次短暂的体育盛会,校园内人声鼎沸,师生同乐,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全面激发了师生的体育兴趣,吸引了省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前来参观报道,省内外众多兄弟学校也前来观摩、学习。

4.1.3学校的体育大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全面实施“体育大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同一年级打破班级界限重新编班进行选项学习。每一节体育课,所有体育教师参加,三到四个班级的学生集体上课,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重新编排为若干个兴趣班进行选项学习。教学分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旱龙舟、踩高跷、武术、竹竿舞、广场舞等若干项目,学生不受班级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项目。并且,学生所学习的项目不断更新,从而真正做到学生人人有项目,人人爱体育。

4.1.4学校的校本教材不断完善,地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传承和发展

随着学校体育大课堂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文化,自主编写的校本教材对其进行了传承和发扬,校本教材不仅涵盖了现代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还包涵着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4.2 汨罗市四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存在的劣势(W)

4.2.1 学校的竞技体育是个软肋

汨罗市四中虽是体育学校,却远没达到体育强校的高度,学校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不明显,竞技技术水平不高,与省级、地市级的体育竞技技术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

4.2.2 学校的群众体育停滞不前

群众体育是学校体育特色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由于缺乏创新和拓展,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竹竿舞、踩高跷和旱龙舟等,未能及时灌输新鲜血液,慢慢地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4.2.3 学校的高考体育成绩不突出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高考,以体育特长为跳板进入大学深造。近年来,学校体育高考成绩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仍没达到作为一所体育强校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体育高考生人数偏少,没有形成专门的体育特长班,甚至比艺术特长生的人数还少;体育高考生的体育基础淡薄,大部分学生是在高一甚至高二才开始练习体育特长;体育高考生的身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提高缓慢,训练成绩难有突破。

4.3 汨罗市四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存在的机会(O)

4.3.1 改革浪潮,特色教育发展迅速

作为湖南省首批普通高色教育实验学校中仅有的两所体育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之一,学校的发展规划得到了省教育厅、市、县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浪潮下,特色教育是一个突破口,也必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4.3.2 全民健身,热爱体育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民族的金牌情结已然发生改变,伦敦奥运的完美谢幕,中华民族再掀全民健身热潮,人们的重心倾向于自身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广场娱乐等不仅被国人广泛接受,而且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得到提高,人们的体育锻炼热情空前高涨。

4.3.3 地理位置优越

学校地处汨罗江畔,依托省会长沙,交通便利,周边省市分别有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湖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湖南省体育职业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高等体育院校,具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

4.4 汨罗市四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存在的威胁(T)

4.4.1 校领导对体育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学校领导在抓学校建设的同时,容易忽略学校体育特色的发展,特别是在没有前车可鉴的情况下,校领导们在体育特色发展的道路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束手束脚,甚至干脆弃之不理。学校的发展建设一切仍旧按部就班,以学校高考成绩为核心。

4.4.2 体育特色的稳定性堪忧

学校校长和分管体育的副校长去年三月份因故离职,给学校体育特色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每位校长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经历和理念,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热情也不尽相同。学校体育特色创建之初就存在目标迷茫、参与不广、影响不大、根基不深等现象,更换校长后,在学校的重建和二次认知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体育特色的边缘化和冷却化。

4.4.3 特色项目不明显

特色教育的大浪潮下,省内外众多兄弟学校,纷纷寻找特色发展的道路,致力于学校特色项目的开发,而我校的特色项目优势并不明显,一旦被其他学校赶超,我校的特色教育将不“特”,特色发展的道路将更加艰难,甚至无法前行。

5 普通高中走体育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发展对策分析

5.1 群众体育是基础

群众体育是我校体育特色发展的基石,必须坚持群众体育发展不动摇。认真开展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推陈出新,积极参与,举全校师生之力,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发得更加丰富多彩;落实体育大课堂的有效进行,提供学校的专项技战术水平,做到人人有特长,班班有队伍;积极组织好学校的体育节,增强学校体育文化内涵,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从而增进全校师生的体质。

5.2 竞技体育是支撑

大力发展我校的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打造特色体育项目;开发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抢占特色品牌。引进部分体育高等院校的优势体育项目和人才,形成其下属的训练发展基地,再将培养出来的体育人才输送至合作高校进行深造,从而与体育高等院校之间达成一种互惠双赢的合作发展模式。

5.3 高考体育是成绩

加强体育高考生的培训力度,注重体育高考生的科学培养,在招生方面严格把关,突出体育特长生成绩,制定三年的长期训练计划和详细的学年训练计划,进校后从高一开始进行科学细致的训练,循序渐进,直到高考结束,争取更优的体育高考成绩。

5.4 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战略

加强与周边省内外高等体育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资源,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派遣体育教师去高校进修深造,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业务能力,自主掌握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最新技术和训练方法;向高校申请实习队过来实习,为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灌输新鲜血液,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邀请省内外知名体育学者和专家来校讲学和交流。最终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双轨制快速发展。

(本文为黎莹主持的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基于SWOT分析的体育色教育发展规划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YJK12JC05)

参考文献:

[1] 刘亚斌.以体兴校,创建学校体育特色[J].文体艺术,2011.5.

[2] 柯海龙.学校体育特色教育及管理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8.3.

[3] 姜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建设中的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6.

[4] 程明吉.实施体育特色教育的障碍及推进构想[J].滁州师专学报,2002.2.

[5] 金淑丽.基于区位优势理论区域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设想——以宁波北仑区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1.1.

[6] 录春霞.体育特色学校在新课标背景下发展的困惑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7] 张宏.对“广东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制度实施的实证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7.

[8] 汤质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醴陵市四中侧记[J].湖南教育,2001.14.

[9] 阮汉潮.创建体育特色学校[J].教育导刊,2000.6.

[10] 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11] 张贤华.安徽省体育特色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J].少年体 育训练,2001.3.

(湖南省汨罗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下一篇:重庆深化区域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