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美男子、飞豹和猛龙

时间:2022-07-27 06:44:11

嗯,可以想象得到,有些菠萝在展开眼前这张跨版照片时,不由得发出惊叹,嘴巴都张成了“O”形。哈哈,酷吧?帅吧?热血沸腾了吧?想驾驶战机在云端穿梭吗?

从仿制国外战机到自主研发,到出口高性能战机,中国的战机发展速度和水平令全世界瞩目。BOB清晰地记得,当凯恩看到歼-20战斗机试飞成功的新闻时眼眶都湿润了。大家问我的反应?BOB高兴地原地跳跃数十秒。

为了使中国领空不被侵犯,为了使高性能战机飞向云霄,无数军工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废寝忘食地

工作,挥洒着激情和汗水。向他们致敬!

外号“八爷”

歼-8,军迷们给它取的外号叫“八爷”―歼-6是“六爷”,歼-7是“七爷”,哈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需高空高速歼击机。1958年,中国开始研制最大速度为1.8倍音速(音速为每秒340米)、最大飞行高度为2万米的“东风”107和最大速度为 2.5倍音速、最大飞行高度为2.5万米的“东风”113。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这两款战机的研发先后夭折。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军工科技人员大力提高技术水平,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具备了自主研制歼击机的能力。

1964年,歼-8开始设计,1968年两架原型机组装完毕,1969年7月首飞成功,1980年正式服役。歼-8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最大速度超过2倍音速,最大飞行高度超过2万米。

不断升级

第一型歼-8武器为两门30毫米机炮和4枚近程空对空导弹,无法进行全天候作战(即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在什么天气条件下都可作战),被称为“白天型”歼-8。1982年4月试飞成功的歼-8A改良了航电系统,具备了全天候作战能力。第一型歼-8和歼-8A采用的进气方式都是机头进气,这是它们与后来出现的各种改进型歼-8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

1984年6月首飞成功的歼-8B令所有人眼前一亮―这战机太酷了!歼-8B的进气方式为两侧进气(进气道在机身两侧),机头前端是雷达罩,因为帅气的外形被称为“空中美男子”。

歼-8的改良一直在进行。歼-8C的性能比歼-8B更胜一筹,在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出现的歼-8D航电系统与歼-8C相比更加先进,且可进行空中加油。而于2000年首飞的歼-8F让人们看到了歼-8系列战机的巨大潜力,被认为是歼-8系列战机中的首款“多用途”战机。不少军迷猜测,有更新的改进型歼-8正在研制中,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飞豹”诞生记

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空军缺乏高性能对地、对海战机的问题暴露出来。当时尚在服役的轰-5和轰-6轰炸机航程太短,设计老旧,速度也不够快,无法胜任远距离对地、对海攻击任务。一身硬骨头的强-5强击机速度够快,超音速飞行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同样具有航程短的问题,载弹量也少,只有2吨。一种新型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任务被确定下来,这种既具有对海、对地攻击能力,又有不俗的空战能力的战机就是后来的歼轰-7“飞豹”!

当时,空军和海军对新型战机的飞行性能要求一致,但是对战机座舱的布局设计要求不一。海军航空兵要用导弹攻击敌方舰艇,海军希望新型战机的座舱为串列双座,两名飞行员一前一后,后座的飞行员负责空对舰导弹武器系统的操控。空军为使飞行员能更好地完成低空高速突防任务(低空飞行,以极快的速度突破敌方防御。这种战斗任务对飞行员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飞行员体能的消耗非常大),希望座舱为并列双座,两位飞行员一左一右,共用仪表,互相配合。

战机若要很好地完成低空高速突防、打击地面目标的任务,需要配备高性能地形跟踪雷达,而在短时间内,国产雷达无法满足空军的需要。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先按照海军的要求研制串列双座式新战机。

进化记

1979年,歼轰-7正式开始研制,大名鼎鼎的603所负责设计,172厂负责装配。1988年12月14日,歼轰-7成功试飞,1992年交由海军航空兵部队试用,1994年设计定型并大量装备部队。没错,一种战机从开始设计到最终服役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设计师到试飞员,无数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歼轰-7装备部队后,其改进型歼轰-7A的研制工作也开始展开。与“老飞豹”相比,换装新式发动机的“新飞豹”动力更加强劲,武器外挂点从7个增至10个,载弹量从5吨提高至10吨,作战半径也扩大了。从外型上看,“新飞豹”取消了主翼上部的翼刀,腹鳍由一个增为两个,雷达罩的涂装颜色由墨绿色变为亮黑色,总之变得更帅了!

2012年8月,歼轰-7的最新改进型歼轰-7B试飞成功。歼轰-7B的外形与歼轰-7A区别不大,但是航电系统、控制系统等都得到了升级,可空中加油,作战半径进一步扩大,搭载国产某型超音速空对舰导弹,可对敌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

“猛龙”腾空

20世纪70年代,歼-7和歼-8开始研制,但是这两款战机与国外先进战机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领空安全,中国开始研制一种性能更卓越的新型战斗机―歼-9。由于各项技术指标设定过高,导致歼-9研制周期过长,到后期先前确定的指标已变得落后,该型战机研制项目被中途取消。

到80年代,中国具备了更雄厚的飞机研制实力,开始研制被寄予厚望的歼-10“猛龙”。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当试飞员驾驶1001号歼-10战斗机完成试飞降落在机场时,在场的许多技术人员都流下了热泪。歼-1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种跻身世界先进战机行列的多用途战斗机,研发过程充满了艰辛。

歼-10还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的战斗机,飞机的鸭翼、垂直尾翼、腹鳍和发动机喷口等处都使用了复合材料。另外,歼-10也是中国第二种可以进行空中加油的战斗机。

歼-10的战斗力可用“强悍”来形容。安装国产JL-10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歼-10可对130千米范围内的空域进行搜索,可同时锁定并攻击4个90千米内的目标,11个武器挂架可搭载多种型号的导弹、炸弹和航空火箭弹,具有超强的机动性能也是歼-10的一个突出特点。

歼-10最早采用的发动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FN涡扇发动机,随着国产涡扇-10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歼-10已开始装备国产发动机!

霸气改进型

2008年12月,歼-10的改进型―歼-10B首飞,不久之后,歼-10B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军迷们为之雀跃不已。

歼-10机身下的进气道与机身间有缝隙,两者间还连有6根“棍子”,这样的设计非常不利于隐身,这也是歼-10最被诟病的地方。但歼-10B采用了先进的蚌式进气道―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研制的部分战机使用了这种进气道。这种进气道非常容易辨别―机身与进气道外壁融合在一起,进气道口的机身上有一个鼓包。不要小看这个鼓包哦,它的设计蕴含着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歼-10B还装备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可提高战机的夜战能力)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是现今最先进的雷达类型,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先进,比机械扫描式雷达更是先进N倍)

与歼-10相比,歼-10B的飞行控制系统、电子战系统性能更优越。由于使用了更多的复合材料,换用了蚌式进气道,减少了机身突出物,歼-10B也具有了出色的隐身性能―其雷达反射面积与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差不多。

2013年12月,歼-10B开始批量生产。未来,它的表现必定不负众望!

上一篇:中国国际象棋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绝代芳华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