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中药突破发展重在加工转化

时间:2022-07-27 05:10:16

陕南中药突破发展重在加工转化

陕南经济区地处秦岭巴山山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陕西省森林面积的2/3以上,是中药资源宝库,名贵中草药有绞股蓝、黄姜、天麻、葛根、杜仲、丹参、西洋参、山茱萸等3000余种,被《中国药典》收录的就有1299种,其中有20种被国家确定为珍稀保护药材,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加之这里工矿企业少,基本上没有污染,植被覆盖率高,雨量充沛,是发展中药产业的理想基地。

陕南中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陕南中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批省内外制药及营销企业先后在陕南建立GAP基地31个:随着商洛丹参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队证之后,佛坪山茱萸、略阳天麻、安康绞股蓝基地也于2004年通过GAP认证,通过认证的品种占全国认证品种总数的1/9,名列全国第一。据统计,陕南三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人工种植的药材品种已达7赊种。柞水等县把中药材种植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林药结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被国家GAP专家称誉的“柞水模式”。

陕南三市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已有24家,其中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4家。已有10多户区外企业到商州、安康、汉中和柞水医药产业园区投资办厂。一批中药加工产业化项目陆续启动,省中药办重点支持的汉江药业集团年产30吨黄体酮技改项目、汉中好仕得公司西洋参含片项目、赛德科技公司年产j5011屯水飞蓟素项目、商洛天士力公司4000吨中药饮片项目、安康北医大制药公司绞股蓝泼尼松产业化改造项目,已经或即将建成,年内即可投入生产。

陕西省政府2004年在安康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秦巴药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叫响了“秦巴药业”品牌,签订了121个投资类合作项目:在此前后,还在陕南举办了“陕西中药产业现代化论坛”、“天麻国际学术研讨会”;商洛市还与国家药监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秦巴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开工建设了中药博物馆,从不同层面扩大了“秦巴药业”在国内外的影响。

但总体来看,陕南中药产业尚处于以农户分散种植中药材为主体的初级形态,中药加工业规模小,中药商贸业也很薄弱,致使中药材销售不稳定,经常发生滞销、贱销,挫伤药农的积极性。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的企业虽有千家之多,但大多数规模很小。近年来,虽引进一批省内外大企业,但投资都不是很大,没有起到显著的龙头带动作用。

陕南中药产业突破发展必须实现战略转型

要使陕南中药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必须尽快实施战略转型,以加工转化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移。

中药产业是由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贸业及中药知识产业构成的综合体系,它们互相促进又彼此制约。陕南中药产业目前处于种植主导型的初级阶段,这也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大力推动陕南中药产业向加工业主导型转变,是当前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转型方式应实施“三个并举”,大力拓宽加工转化领域。

一是初加工与深加工并举。初加工依托大宗地道药材,着重发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深加工依托初加工产品,抓好现有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有重点地抓好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力争在某些特色中药材系列加工方面形成“秦巴药业”的独特优势。

二是中药产品与非药产品并举。中药产品包括医药中间体和最终产品;非药产品是指具有中药功能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农药、饲料、肥料及某些工业原料等。据专家分析,后一类产品市场更为广阔,其销售额是前一类产品的8倍以上,而且进入门槛低,行业限制小,资金技术密集度相对较低,很适合陕南发展。为此,应将中药产品和非中药产品同时发展,拓宽中药材加工转化领域,促进中药材的综合利用,形成多品种集聚共生的格局。

三是区内加工与区外加工并举。一方面通过自己兴办、引资创办或联办加工企业,扶持一批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大力促进中药材就地转化;另一方面与区外药业大企业联合,采用合作建设药源基地、发展订单原料种植、提供优质初加工原料以及引进技术、贴牌生产等方式,大力促进中药材易地转化。使区内的资源优势与发达地区的加工、研发、营销优势紧密结合、实现互补,从多方面增强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

在发展重点上,应着力建设具有优势的绞股蓝、黄姜、天麻、葛根、杜仲、丹参、西洋参、山茱萸等产业链,以带动陕南中药产业的突破发展。

下大力气抓好陕南中药产业突破发展

2006年1月,陕西省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已将陕南中药产业摆到重要地位,作为全省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陕南各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各级领导建设陕南中药产业基地的自觉性;各县、区应坚定不移地将中药产业作为富民强市(县)的重点工程,摆到突出地位。陕西省政府应从维系大秦岭生态屏障和汉(丹)江水源地保护的角度,向国务院申报,争取将陕南中药产业列入国家西部产业发展规划,并从专项资金中给予相应支持。

努力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陕南制药企业现有的300多个中药产品,90%以上是仿制的大众化传统产品,自主创新的品牌很少,这是中药加工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应依托机制灵活、基础较好的北大安康药物研究院,建立陕南中药产业基地研发中心。以股份制形式,吸收有关方面投资参股,政府给以资助,主要从事国家一、二、三类新药研发,并开展药用植物保健品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相关技术。对重点研发项目,应列入省科技产业化计划给以经费支持。继续实施借智开发战略,以项目为纽带,以专家活动站为载体,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支持区内大专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开设中医、中药等相关专业,为基地建设提供人才和知识支撑。

加大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的力度。一方面,从产权制度改革人手,加快区内企业联合重组,支持优势企业采用农、丁、技、贸一体化发展模式,实行产业扩张,跨地区、跨所有制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主管部门应在项目、投资等方面加大扶持。另一方面,从优化投资环境人手,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区外招商引资。认真总结商洛市引进天士力集团带动地方药业发展的经验,敢于拿自己的优势资源,以优引优,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陕南中药基地,兴办、联办中药企业,也可以参股、控股、并购当地企业。对已经引进的企业,要创造良好条件使其做大做强,成为招商引资的示范样板。

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陕西省政府已决定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项目启动两年来,有效地推动了基地建设,在带动民间投资、引进外来投资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要使陕南中药产业尽快发展壮大,每年5000万元显然不够,建议按照“取之于药,用之于药,兴之于药”的原则,将政府在杨森公司的股权转让:变现资金作为扶持陕南中药产业基金,用这笔钱对区内成长性好、有望成为龙头企业的重大项目进行扶持。这笔资金由陕南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由专门的投资公司负责资本运营。另外,省上设立的技术改造资金、创业投资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林业、农业、扶贫资金也应按适度倾斜原则,支持陕南中药产业发展。

进一步办好“中国秦巴药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这是扩大“秦巴药业”在国内外影响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地产中药材和中药产品市场促销的有效平台,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渠道。应总结第一届办会经验,继续丰富内容,改进形式,提高洽谈会水平。药洽会可以一年一办,也可以两年一办;可以固定在一个市办,也可以三个市轮流办。药洽会应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初期由政府直接组织、省市财政给以资助,以后转为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走会展经济发展的路子。

上一篇:新论点集萃 下一篇:为了社会的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