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的心理建设

时间:2022-07-27 04:58:42

年轻父母的心理建设

新闻链接

2010年5月,浙江德清的3岁女孩益益在家中玩耍时将牛奶弄撇在床和地板上。其母李某发现后火冒三丈,动手打了益益,致使益益脑组织萎缩,眼睛几近失明,且没有复明的可能。根据警方的调查,李某并不是第一次这么打益益,原因就是心烦,“我一看到她就火,最好别让我看到她。”

除了益益之外,近来还出现了不少这类亲生父母虐待子女的事件。诚然益益的遭遇只是一个极端的个例,大多数父母都不会像李某那样狠心。但我们必须承认,如今的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经常会处于焦虑和暴躁的状态,此时的一些举动很可能在无意间就伤害到了孩子。是什么让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如此容易便失去理智?养育中的焦虑情绪应该怎么缓解?本刊采访了中国整体心理疗法核心小组治疗师冯娟,请她谈谈年轻父母的心理建设问题。

优生代:您觉得为什么有些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容易冲动?这种冲动是如何产生的?

实际上,爱打孩子的父母无外乎有三种:一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信奉“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认定“打”就是最有力的教育方式。还有一种对孩子期望很高,很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比自己活得更好。这通常是因为父母在年轻时候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把所有的理想寄托到了孩子身上。这种期望很可能会扭曲他们的心态,如果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就会着急、发脾气,甚至挥棍棒打孩子。而第三种父母则是本身存在一定的人格问题,心理有缺陷。

这种父母要么是脾气不好,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发脾气,进而挥动拳头(通常这种人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焦虑症”、“狂躁症”);要么是情商不高,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心中缺乏爱――这样的父母大多数在小时候就没有得到过爱,长大了结婚了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包括爱自己的孩子。

益益的妈妈属于第3种情况,显然,她在人格上有着较大的缺陷,不愿意承担生了三个女孩的责任;也缺乏成人的自控力,看到孩子撒牛奶就会暴躁到这种地步,这说明她心理发育很不完全,没有丝毫的母性光芒。而在贫穷和焦躁之中,她早已把自己看成了生儿子的机器,忽视了自己抚养和呵护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优生代:抚养中产生的焦虑情绪还有哪些具体表现?

焦虑症的具体表现有:脾气急躁、为所有的事情担心着急、常常恐惧不安、失眠、常伴有暴力行为、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专注地做一件事等等。在对孩子的抚养教育上则表现为:缺乏耐心,动辄发脾气、打孩子,唠叨(唠叨也是一种病,对孩子经常唠叨等于是给孩子施加暴力手段,有时比动手打人还折磨人),溺爱孩子,为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等等。

优生代:这种焦虑情绪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一是容易再培养出一个焦虑的孩子――表现在考试焦虑、升学焦虑;长大了不会和异性相处,处理不好婚姻关系;二是容易培养出一个不爱回家的孩子――只希望逃离这个让人焦虑的家庭;三是容易培养出一个胆怯或者极度叛逆的孩子――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很胆怯要么很叛逆,就是爱和父母对着干;最严重的是,爱焦虑的父母,可能会培养出患有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怖症、抑郁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孩子。

优生代:年轻父母在发现自己有类似表现的时候应该如何调整情绪,缓解不安?

实际上人人都有焦虑的情绪,只不过表现的程度不同。程度重的,是焦虑症,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而程度轻的,自我调节就可以。那么父母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首先要调整行为:在家庭中,宽容是最大的美德,对爱人,对孩子,对自己,都要宽容,不计较,不挑剔,不要让自己沉浸在琐事中纠缠不休。其次是要调整心境:在心中培养爱。这种爱,有对亲人无条件的付出,有对孩子的无限接纳,也有给予孩子无限的自由。这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长得怎么样,智商如何,学习好坏,他都是你的孩子,你只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爱他,张开你的怀抱,无条件地接受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最后是要调整认知:孩子不是任何父母的附属品,他也是一个生命,一个值得尊重和爱的生命。终有一天,他会离开家庭,融入社会。你对他所做的,就是指引他找到通向世界的道路,学会一技在手,成为对社会有用自勺人才。

上一篇:孕妇与牙齿 下一篇:别让宝宝“烂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