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个体成长促进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时间:2022-07-27 01:20:49

以学生个体成长促进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摘要】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侧重于整体上的管理,以整体带动个体,然而,学生个体成长同样可以促进班级管理。坚持计划总结与抓好学生基础技能培训能够有效地推进学生德育、学业的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较好的班风,从而推进班级管理。

【关键词】个体成长 中职学校 班级管理

中职学校是中职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行为规范的最后时期。当前,中职学校在国家“德育为先、技能第二”办学理念指导下,整体上普遍重视班级管理,在班主任培训、班级管理技巧等方面深入探索,大多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比如有以《中学生行为规范》为指南的操行分量化管理与和谐管理、民主管理、企业化管理等模式,在学校整齐统一的管理体系下,以学生个体成长为旨归能够有效促进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一、中职学生个体发展现状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优化或改革必须依托中职生的基本特点,目前,虽然国家愈加重视中职学校自身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职学校的发展境遇、生源质量,然而中职学生个体发展依然不够理想,相关研究已经充分指明。

马万全、袁丽英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业上存在: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差异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气氛不浓,学习环境不优等问题。林向英、韦小满、郑慧勇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指出,中职学生问题行为表征呈现综合性特点,课堂问题行为是中职学生最多发的问题行为,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行为年级差异显著――年级越高问题行为发生越普遍的现象,城市职校学生的各类问题行为检出率均高于乡镇职校学生等。叶锐先在《职校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初探》一文中认为职校学生心理存在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既有升学的压力,又有就业的担忧;既有较高的理想追求,又缺乏精神振奋;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比较频繁。

从上述研究以及中职学校学生的情况来看,中职学生个体发展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在学业上没有强烈的目标、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陈旧落后,中职学校整体上的学风不浓;在人生目标上,对于未来缺乏明确的定位,没有长远发展眼光,大多走一步是一步;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耽于娱乐有欠缺拼搏的意识与勇气;在心理上比较敏感、无助、自卑、矛盾等。每个学生个体或多或少存在上述各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普遍存在缺乏学习目标和思想认识上的正确引导。

二、中职学生个体发展现状的形成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个体发展现状的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的。关乎家庭、社会、中小学教育、学校、学生个体等,从根本上来看是家庭、学校、学生个体三方面综合因素发展的结果。

中职生一般而言或多或少存在家庭上的问题,或者是家庭不睦,或者是家庭受到损害、不完整,或者是留守儿童等,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等;中职生在中学阶段大多数成绩较差,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天赋的原因之外,还在于中小学教育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习惯比较差,缺乏勤奋、勤劳,比较懒惰,拈轻怕重的思想普遍存在;中职生大部分没有自主的意识、自主的行为,缺乏反思、反省,对于自身要求不严格,也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所在。加之社会的诱惑太多,也深刻地影响着中职学生个体的成长。

三、中职学生个体成长促进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实施途径

个体是多样性的,个体的成长也是多样的,中职学生个体成长最为主要的是思想与心理上的成长与学业上的成长,通过个体成长、多数学生的个体成长从而对班级管理生发正面的影响,可以促进班级实现有效的管理。

从时间段上来看,中职学生实现个体成长需要正确处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学年,重点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纠正中小学以来形成的坏习惯,启发学生对于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建构正确的学习观念。其中的主体是个体思想认识的成长,促进班上的纪律作风趋向良好。第二个阶段是第二学年,主要任务是巩固学习成果,针对不同学生提升不同的学习任务清单,形成自身的优势,从而提振学生个体信心,推进个体学业成长。最后一个阶段是第三学年,学生个体成长基本完成,在思想认识上、学业上较中职一年级有较大提升,班级管理上,学生凝聚一心,但是学生个性多样化。

三个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总目标、总任务,也是班级管理促进的重要推手,而它的实现则需要有效的实施途径,除了班主任认真负责、细心对待之外,巧用正确的抓手至关重要。

1、利用精细化的计划总结推进班级管理

制定计划时,要提升认识,端正态度,采用表格精细化制定,并分类设计,主要要求学生从个人品德、文明卫生、遵守纪律、班级团结、学习成绩、生活态度等方面拟定计划,每一个板块分别查摆一到筛鑫侍猓蛔芙崾嵌约苹逐条评价,特别是在原因分析采取自己提、相互批,班主任点评的形式进行分析,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班主任每月督查学生学习计划完成情况。

2、利用“五个一”有效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

所谓“五个一”是指专业领域最为基础的每天必须坚持的五项学习任务,是针对中职学生业余时间较多、学习压力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而提出的,能够反复锻造中职生基础的技能。

“五个一”是长期性的,而且随着专业课程与学生个体学业成长的变异进行微型的调整。所谓长期性是指“五个一”的实行必须坚持两年以上,只有每天或每周做好任务清单,才能够在两年时间的坚持下达成一定的成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变异性是指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个体学业成长的变化而提出的,而且是微调,比如有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多想技能,但是有的学生有比较突出的技能,可以在基础性的技能选择自身突出的一项。

“五个一”必须是专业基础性的能力。专业基础是专业发展、个体学业成长的始点,在专业领域寻找基础性的技能点是建立“五个一”的首要。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一年级必须立足专业五项技能同时结合实际条件抓好基础,“五个一”即每天写一张毛笔字(14个字)、画一张简笔画、弹一首钢琴曲、每周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周记、看一篇短篇小说或优质散文。大多数中职生汉字书写比较低级,练好毛笔字有助于中职生正确书写汉字,提升钢(上接120页)笔、粉笔的书写能力,还可以修身养性;简笔画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五项技能之一,其体现出来的构图、线条、想象等是美术技能的基础;钢琴也是五项技能之一,由于钢琴相对比较难,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可以考虑由简及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一步步提升学生基础钢琴能力,掌握基本的曲子,同时,提升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周记与阅读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二年级讲故事技能做准备。通过上述“五个一”的执行,中职生大部分课余时间或者自习时间都用来完成学习任务清单,有助于学生个体学业成长,推动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五个一”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有效落实“五个一”必须构建有效的管理体系,如果仅仅依托班主任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管理体系由班主任―学习委员―五项技能小组组成,毛笔字、简笔画、钢琴选择班上成绩最好的10名学生建立5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副组长各一名,每一组负责10名学生左右,每天由组长、副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组长、副组长相互考核,同时,组长将每天小组成员任务清单完成情况统计报送学习委员进行登记,最终报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建立最优、最差名单,每天各小组提供完成最好名单,作为把你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最差的由班主任进行谈话,指出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班主任每天听取学习委员的统计数据,对完成较好的进行公开表扬,对未完成的批评教育,对因病或事缺席的进行督促完成;另外,班主任还承担突击检查职能,每周利用一天随机抽查中职学生“五个一”完成情况,从完成态度、技能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表扬进步等。

思想与心理的成长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基础,只有中职生真正懂得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目标,才能促进个体其他层面的成长;学业成长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另一环,与提升技能水平有关,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终身学习能力、付出后收获成功的喜悦等方面的成长,这些层面的带动可以推进学生个体整体向上且有较大的飞跃,同样地,也推进完成中职学校班级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马万全、袁丽英.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06.11.

[2]林向英、韦小满、郑慧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7期.

[3]叶锐先.职校学生心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初探【J】.科教文汇,2007.1.

上一篇:浅析企业办公室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下一篇:高职院校机房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