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人际气泡”

时间:2022-07-27 01:18:20

心理学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大小不同的球形三维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一定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上称之为“人际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像大气泡一样包围着每个人,心理学上便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

人际气泡虽然无影无形,但可以在生活中随时观察到。

有时候,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就一个或轻松或严肃或有趣或无聊的话题闲聊或讨论。如果你细心,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也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往前移,另一个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往后退,他们之间的距离虽然相对不变,但是,他们却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是为什么?

导致这一有趣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两人的人际气泡大小不同:人际气泡小的一方,总是希望离对方近一点,就不断往前移;人际气泡大的一方,不喜欢离得太近,就不断往后退。就这样,进进退退,进进退退,不知不觉间两人远离了原地。

人际气泡,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独自心理空间的需求,在交往上体现为人际空间距离。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善于调控好彼此的人际气泡,就会出现交往障碍,生出许多麻烦。

那么,人际气泡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是空间环境。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坐在他或她的旁边。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个人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从而会选择默默远离去别处坐下。不难理解,如果阅览室里坐满了人,就不会在意谁挨着自己坐了。由此可见,随着空间大小变化,人际气泡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在广阔的田野上散步,你的人际气泡少则也要几十米;在空旷的公共场所,人际气泡也要几米;而在公共汽车上,你会自动把人际气泡调控到几十厘米甚至是零。

其次是个性特征。前面说到两个人谈话时无意中发生的位移,其人际气泡的不同,可能就是不同个性所致。通常,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更乐意接近别人,人际气泡较小,较能容忍别人靠近;性格内向、孤僻封闭的人,人际气泡较大,不愿主动接近别人,也不愿别人靠近自己,喜欢保持较大距离。

再次是文化背景。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小,认为交往中近一些才合适,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大,则认为远一些才舒服。比如,一个美国人与一个巴基斯坦人面对面谈话时,巴基斯坦人步步进逼,美国人则步步后退。再如,法国人喜欢近距离,乃至呼吸也能喷到对方脸上,而英国人会感到很不习惯,步步退让,要保持较大的空间距离。这是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体现。

还有就是临场心态。不难想象,愉快与愤怒、激动与消沉、轻松与恐惧等不同情绪状态下,每个人的人际气泡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正处在“烦着昵,谁也别理我”的心态下,谁要贸然靠近,往往会使双方都陷入尴尬。

最后是心理关系,人的交往距离因心理关系不同而分为4种情况:亲密距离(约0.5米以内),通常出现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和恋人之间;个人距离(约0.5米-1米),通常出现在好友之间;社会距离(约1米-3米),如售货员与顾客之间;公众距离(约3米以上),通常出现在公共场所演说者与听众之间。这告诉我们,交往中因心理关系不同,彼此需要大小不同的人际气泡,如果混淆了不同的人际气泡,交往就会失败。举一个例子,一个小伙子向姑娘求婚,但遭到姑娘当众拒绝。过后那个姑娘气恼地说:他离我那么远说这种话,哪有诚意?说得也是,都想谈婚论嫁了,你的人际气泡还那样大,难怪会碰一鼻子灰了。

上一篇:核辐射的民间疗法等 下一篇:太厉害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