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茶经》的摇篮

时间:2022-07-27 12:40:29

孕育《茶经》的摇篮

据《沔阳州志》载:“东冈,在县东七十里,夹松石、华严二湖之间。陆羽尚居于此”。又乾隆《天门县赫》曰:“东冈岭,陆子之所居也,位于松石湖畔”,“东乡有村日乾镇(注:即现在的天门市乾驿镇)……北行二里许有湖,周四十里水澄如镜,日影中子鱼螺蛤毕见。湖岸阜起似土山,西北尤隆耸,榆柳绿中桃花作姿掩蔽茆屋,真作图画观也!”(图1)

唐・天宝十一至十四年(公元752年~公元755年),陆羽曾结庐于此。欲知这段时间他干了些什么,还是先从“天门山学堂”讲起。

天门山求学,“百氏之典学铺在其掌”

陆羽3岁至12岁生活在龙盖寺(后名西塔寺),“九岁学属文”,“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正是少年时期的寺院教育培养了他良好的品格。

唐代除宗教寺学外,官学与私学更为普遍。州县的官学,分别有经学、医学和崇玄学教育。此外,学生还可兼习吉凶礼,参加地方礼仪活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时任竟陵太守李齐物因赏识陆羽的聪慧,亲自赠书并资助,送他上了天门山(亦名火门)学堂,时年陆羽14岁。时任教师邹墅(唐以前“野”字写作“墅”)乃当地一位名师,天门方志《西塔寺源流》中有“邹野记一番”句。即可说明其在当时竞陵文坛上的地位。

天宝六年至十年(公元747年~公元751年),少年陆羽在此渡过近5年光阴,完成了系统的“经典”学业。从《茶经》“七之事”征引书目达45种。含经、史、子集及传说、掌故、寓言、诗赋、本草、食经、地志、方剂和释道注述等48则,足可以推见陆羽读书之广博、知识积累之深厚。因此,才有崔国辅及以后颜真卿等名士与之交往;因此,才有他曾经的同事、后任复州刺史周愿对他的评价:“百氏之典学铺在其掌,天下贤士大半与之游”。①

因为唐代的官学是有假期的,故在天门山学堂这段时间里,陆羽可多次出游。他采茶山野,品泉煮茗,考察了山南道、剑南道的一些茶区(图2,右边蓝色线所标示范围)。

追索陆羽的“茶水之缘”,源于史禅师(智积)嗜茶的影响,为之汲水煮茶10年的经历。特别是天宝乙酉年(公元745年),他曾随师傅出游黄梅西山道场和茶区,留下过“望茶石”的遗迹与传说(图3),也正是这段经历,促使少年陆羽走上了品茶评水的探索之路。

东冈岭结庐,“相与较茶水之品”

天宝十一年(公元753年),礼部员外郎、诗人崔国辅贬竟陵司马,“初至竟陵,与处士陆鸿渐游三岁,交情至厚,谑笑永日。又相与较茶水之品”。说明此时的陆羽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评水评茶知识与经验。

这段时间。正值陆羽从天门山学堂毕业归来。并远离县城隐居于东冈岭。其间。他相继考察过随州、申州、光州等地(图2,左图红线标示的范围)。想必每次归“家”,他都会向崔国辅“汇报”,而其他人难知其行踪,于是便有了诗僧皎然慕名赴竟陵拜访陆羽不遇的故事。

乾隆《天门县赫》卷二有。泗洲寺”词条注文曰:“泗洲寺在县东华严湖,离城四十里,相传释皎然寻陆羽至此。”道光《竟陵诗选》收录僧皎然诗时,其作者“僧皎然”名下有注文为:“住燃灯寺,有遗像及碑踱”。《大清一统志》亦载:“燃灯寺在天门县东南淘溪侧。有唐僧皎然碑。”从地理位置上讲,泗洲寺毗邻东冈岭北。燃灯寺位其东南,有水道与之相连。凡此种种,均可说明:陆羽居东冈期间,皎然到过竟陵的寺院,且寻访过陆羽。是专程抑或往返。五祖寺“途经于此,皆有可能。

也许,正是因为先有皎然寻陆羽,才有后来陆羽“洎至德初(公元756年)秦人过江。于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总之,陆羽结庐东冈期间,因地处水驿之滨。方便外出考察,亦便于与崔国辅游处;因环境安静。宜于整理出游所得,即整理品茶评水资料甚至实物样本。被学者称之笔记体的《茶记》,正是源于此段时间。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东冈草堂可被誉为“孕育《茶经》的摇蓝”。就像“天门山学堂”是“茶圣的摇篮”一样,它们共同见证过茶圣陆羽“十年寒窗”生涯。

天也正因为如此,东冈岭成为历史上竟陵文人向往的地方,它的风貌也被永久地留在了明代画家郭诩的《竟陵山水图》上。

注释:①唐・周愿《三感说》。②元・辛元房《唐才子传》卷二。③陆羽・《陆文学自传》。

上一篇:跨越海峡的“千两”茶缘 下一篇:沈学政:谁是我们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