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作对度晚年等

时间:2022-07-27 12:11:32

退休后,我告别了繁忙的工作,步入了东篱采菊的悠闲生活。

2003年,我幸运地买到了一本刚出版的黄志浩著的《古代诗词创作与鉴赏》。黄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这本书是他积多年教学经验之作,对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为了在自学中领会释义,我又买了一本《古代汉语词典》。循此,我开始了对古代诗词知识的系统自学。

后来,一位上海的前辈张真葆(字泰然)先生送了我一本《泰然诗稿》,这是他的诗文汇编,内有80首旧体诗(大多是七绝);他同时还赠我汤文璐编写的《诗韵合璧》、袁枚著的《随园诗话》以及王力著的《诗词格律》。再后来,内叔张以铣先生送了我一本《散宜生诗》。此书是聂绀弩同志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之后20多年的苦境中,用旧体诗(以七律为主)记录下的自己的辛酸经历,其独特的风格前无古人,对我的影响较大。再加上我一直珍藏的《诗赋词曲联精鉴辞典》和一部家父留下的残缺的《辞源》,这些便是我习作古诗的全部家当。

就这样,我捧着黄先生的教材,查阅着这些工具书,边读边写直到今天。

我的学习方法很简单。没有像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题词中说的那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为我年纪大了。过目就忘。所以,我除了阅读和理解黄先生书中的引证例句外,基本不读其他,更不会去背。不读前人的佳作怎么办?读字典!字典中的每个词条都有例句,绝大部分是引自前人的名著,对于择字炼词而言比阅读原著更容易上手。那本《古代汉语词典》我从头到尾读了3遍。当然也记不住。我将诸多字词摘录下来,作为写作时求助词典的索引。

写诗是要有灵感的,即所谓有感而发。有一阵子我好像脑子空白,什么都憋不出来,大有“心余力绌,徒唤奈何”之感,怀疑是“江郎才尽”了。可是我外出一趟,又来灵感了。原来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确是写作的源泉。

在我所有的文稿中“联稿”占了不小的篇幅,这是因为我在创作诗词的同时旁及楹联,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欣赏佳联、试对难联至自拟趣联,我一时竞到了痴迷的程度。

这些年来,我拼拼凑凑写了百余篇,涉猎的体裁较广,诗(76首)、词(7首)、曲(3首)、联(27副)、文(9篇)均有,今已集成为《南竹文稿》。对这些,我无意付梓,只为休闲自娱;或通过电子邮件送给亲朋好友,供茶余饭后消遣:或刻成光盘留给下一代人作为纪念,以提趣发轫引路。我真希望他们也能喜欢上古代诗词。

耄耋之年显风采 芦苇

回忆往昔,为革命事业、为家庭而忙碌,今朝步入老年,我寻找到一种乐趣:学习炒股,学习写诗。我自得其乐,过着多彩的晚年生活。

2009年底,因老伴芦烈媛患脑溢血和粉碎性骨折,我便陪她入住到南昌市老年颐养中心安度晚年。我在照料老伴的同时,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丰富晚年生活的途径:不会炒股学炒股,不会写诗学写诗。怎么开心就怎么过,做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基本上能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获。

在炒股方面,我自从学会了用电脑在网上炒股后,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2010年炒股赚到6.2万多元。平均每个月赚5000多元,高于我每月的离休金,让我十分高兴。兴奋之余,我先后多次写诗,表达炒股的乐趣和体会。例如,第一首《炒股养生》:“炒股养生紧相连,心态平和是关键。一买一卖学问深,老有所学又休闲。耄耋之年学理财,低吸高抛巧应变。心态健康人不老。乐在其中度晚年。”第二首《炒股赚乐》:“老人炒股要开心,天天锻炼脑神经。看涨看跌看世界,任牛任熊任其行。不做金钱小奴隶,只图轻松好心情。赚来快乐比钱好。赢得健康更年轻。”

在养老院里,不像在家里那样要天天买菜做饭,因此,我有时间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写作。入院一年多来,我先后写了几十首诗。尽管水平不高,但我还是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把它们收集在我的《家庭小诗集》内。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生活。例如《赠老伴》一诗,是赞扬老伴顽强的人生:“身残志坚意难摧,笑对人生老有为。坐着轮椅看世界,不信夕阳唤不回。”结婚50周年时,我写了《金婚纪念》:“相敬如宾五十年,共赏人间苦与甜。开心过好每一天,白首相携到永远。”入住养老院时,我写的《养老篇》,在今年1月26日颐养中心举办的迎春联欢会上,作为一个节目,我被安排去朗诵:“相濡以沫暖心田,迎来夕阳霞满天。常陪老伴唠唠嗑,多彩晚年谱新篇。”朗诵完后,我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我怀着感激的心情,最后写下《老有为》,作为本文的结尾:

莫道年老没出息,

老有所为不稀奇。

耄耋之年显风采,

创出奇迹令人喜。

责编/余扬

上一篇:How to Understand Images in Poetry 下一篇:大义保姆刘芳:带养的小孩成了自己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