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废后始末探研

时间:2022-07-27 12:00:12

摘 要 明宣宗是明朝第一个废黜皇后的皇帝,其中的情由与原委很是复杂,“星气”、“法相”、权力、感情都左右着皇后的册立,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后,明宣宗终于成功废黜了皇后,开启了明朝废黜皇后的先例。

关键词 明宣宗 废后 胡皇后 孙贵妃

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识码:A

永乐十五年(1417年)成祖朱棣下诏为皇太孙朱瞻基选择皇太孙妃,根据观察“司天奏星气见奎娄,当在济河间求之”,于是使者来到济宁后,胡荣将自己的第三女即胡善祥进献,“按之合法相,遂于是年册皇太孙妃”。因为符合天相星气,胡善祥在当年即被册立为皇太孙妃,其地位也随着朱瞻基地位的上升而上升,“初,宣宗为皇太孙时,纳胡氏为妃。及居东宫,称皇太子妃。宣宗登极为皇后。”

1“星气”、“法相”决定地位

孙氏是山东邹平人,与胡善祥同出一地,史料记载她姣皙而慧,而她入宫则是由于仁宗张皇后的母亲彭城夫人的推荐。早在永乐八年(1410年),朱瞻基十二岁的时候,成祖朱棣就曾下诏为皇太孙朱瞻基选择皇太孙妃,这时彭城夫人通过张皇后“言于太宗曰:‘孙氏有贤女。’遂选入宫”①,此时刚满十岁的孙氏就已经成为了皇太孙妃的候选人。

胡氏与孙氏同为皇太孙妃的候选人,此时尚无高低之分,最终确定其地位的是钦天监的官员,“至是诏选妃,以司天奏故,竟册立胡氏,而以孙氏为之嫔。”成祖朱棣显然深信钦天监官员的话,于是胡氏被选定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皇太孙嫔。

后来明宣宗废黜皇后胡氏,从表象上来看是皇后多病无子,且宣宗又宠幸孙贵妃。实际上却是孙氏十岁的时候就进入了皇宫,被张太后抚养长大,与朱瞻基可谓是青梅竹马。而胡氏虽然贤德,但进宫时间短,并不受朱瞻基的宠爱,胡氏之所以能够后来者居上,只是由于“星气见奎娄……按之合法相”、“以司天奏故”等原因,在入宫的当年就被成祖朱棣册立为皇太孙妃,但这并非是朱瞻基按照自己喜好的选择,故此朱瞻基对孙氏的感情要大大超过胡氏,宣宗自己就曾说:“贵妃孙氏,皇祖太宗(成祖)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宣宗在继位的第二年即准备废黜皇后,改立孙氏,可见在感情方面,宣宗是十分偏向于孙贵妃的。然而当时的朱瞻基对于妃嫔的抉择是毫无决定权与话语权的,故此胡氏被册立为皇太孙妃,是太宗的决定,是“星气”、“法相”超过了人为的推荐与个人的感情。

2宣宗“宠孙而厌胡”

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皇帝位,是为明宣宗,尊张皇后为皇太后,胡氏与孙氏皆各有封赏。刚刚成为皇太后的张氏下了一道旨意,“谓两家定位久,无可议,仍册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这道旨意看起来很普通,但仔细阅读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谓两家定位久”,说明当时已经有人对于胡妃和孙嫔的地位问题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史料中并未记载是谁向张太后进言,推断起来有可能是张太后的母亲彭城夫人,也有可能就是宣宗本人,而宣宗本人的可能性很大。此时皇太后下懿旨既是向进言人表明情况,也是在告之天下胡氏成为皇后是既定方针。

随即胡氏被册立为皇后,孙氏被册立为皇贵妃。按照过去的制度,皇帝册立皇后要用金册金印,册立皇贵妃及以下则只有金册而无金印。这时宣宗的一个做法更是体现出他的感情天平是向孙贵妃倾斜的,“时宣宗初嗣位,意亦稍稍向孙氏,特为孙氏请宝于太后”,这种先例是以往从来没有的,故此孙贵妃开创了明代“贵妃有宝自此始”的先例。

明宣宗是个喜欢游玩的皇帝。他自小就喜爱斗蟋蟀,继位之后便屡次派人到江南寻取,“宣庙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②,还因为进贡促织一事而逼死了枫桥粮长和他的妻子,因此明代江浙地区的民间盛传着“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的民谣,宣宗也被称为“促织天子”、“蟋蟀皇帝”。胡皇后作为贤后,担心宣宗丧志,荒废了政事,因此“数数规讽,上稍厌后。”本来宣宗对于胡皇后就没有太多的感情可言,加之皇后又常年身体多病且无子嗣,这时胡皇后的规讽不仅起不到劝谏的作用,而却适得其反,“帝殊不喜,每朝太后必`后”,胡皇后的规劝更加引起了宣宗的不满与厌恶之情。

3大臣态度的转变

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当宫中传言贵妃生皇第一子时,明宣宗就开始实施废后的打算,先后三次召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等人商议废后的事情。第一次召见时宣宗对五大臣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决心,废后的原因依旧是皇后无子多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而“贵妃有子,当立为嗣,母以子贵,礼也”,故此按礼制的规定应当封孙贵妃为皇后,宣宗并表示这是自己已经决定的事情。

宣宗此语一出,五大臣都默不作声,宣宗见状于是列举出了胡皇后的一两种过失,杨荣说这样的话就可废黜了,并以宋仁宗废郭后为仙妃来比附。此时杨士奇、张辅、夏原吉则保持沉默,宣宗再问,杨士奇说“中宫母仪天下,群臣子也,子岂敢议废母!”并对宣宗说这种大事必须要和群臣商议,宣宗问到这种事不会被外界大臣所谈论吧!蹇义为了取悦宣宗说到:“自古所有,何得议之!”,而杨士奇以宋仁宗因为废郭皇后而被孔道辅、范仲淹极言其非,群臣数十入谏的例子来劝说宣宗,并说“夫廷臣非之,至今史册犹讥之,谁谓无议哉”。

又一日宣宗在武英殿召见了杨士奇,屏退左右人后以“朕丐卿”这样近乎乞求的口气和杨士奇商量,杨士奇推脱,宣宗如此恳求再三,终于将杨士奇拉到了自己一方,使杨士奇赞成了自己废后的打算,并为宣宗策划出“因其有疾而导之辞让”,这一高明的办法让宣宗十分赞赏。

宣宗说服了胡皇后自动上表逊位,请早定国本的时候,张太后不同意,孙贵妃也假装推让不受。事情见阻,杨士奇又向宣宗进言只要陛下平等的对待两宫,自始至终不要有厚薄尊卑的区别,并可以借鉴当年宋仁宗废掉郭皇后却恩义更加深厚的事例就可以了,宣宗郑重说到朕不食言。第二天将这个商量结果告诉其他大臣议论,大臣都说好,于是废后之议始定。

五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沉默不做声、耐心劝说到后来的屈从,甚至为宣宗废后出谋划策,原因即在于宣宗作为最高统治者,废后的决心已定,则五大臣也毫无办法。宣宗也看出了五大臣之间并不是铁板一块,杨荣、蹇义属于随风倒的一类,唯皇帝旨意是从,不用太费心思;张辅、夏原吉属于反对力度较小的一类,正好可以乘机拉拢;独有杨士奇是极为不赞成的一类,需要动情晓理使之赞成,如此则可以分化瓦解、各个说服,只要五大臣支持,其他朝臣则难有异议,果然后来的事情像宣宗预料的那样发展。

宣宗敕谕礼部要更立皇后,在敕谕中又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高大上的光辉形象。敕谕中强调皇后“故怀谦退,上表请闲”③,而宣宗却“念夫妻之义,拒之不从”,只是经不住胡皇后“陈辞再三”,宣宗才“不得已从所志”。但宣宗最后确实没有食言,并说明胡皇后“因其谦德而遂尊之,礼也”,故胡废后“称号、服食、侍从悉仍旧不改”。之后孙氏被更立为皇后,胡废后退居长安宫,信奉道家黄老,成了一名道姑,宣宗还给她赐了法号曰“静慈仙师”,宣宗废后一事至此告终。

胡皇后被废以后,张太后格外怜悯这个儿媳妇,“仍命入居清宁宫,进膳如常仪。每燕会,必命居孙后之右焉”,孙皇后为此常怏怏不乐。到英宗继位,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皇后为孙太后。至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崩逝,胡废后失去了依靠和保护,而在祭奠仪式中,胡废后竟然被排在了妃嫔之中,不得与孙太后并列,胡废后由是痛哭不已,也于一年后去世。

注释

①③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三十九,宣德三年三月癸未条.

② 皇甫录:《皇明纪略》.

参考文献

[1] [清]毛奇龄.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一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 [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二)[M].商务印书馆,1936.

[6] 夏燮.明通鉴(卷二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 [明]陈建.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卷十)[M].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1997.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归责问题及风险管控 下一篇: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