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跑泉镇的老街故事

时间:2022-07-26 11:45:49

马跑泉镇的老街故事

传说,某年那位被后世当作门神的唐朝大将尉迟敬德与番将在秦州(今甘肃天水)作战,军中无水,战马饥渴,以蹄刨地,有泉水出,此地便得名马跑泉。

马跑泉是个早码头,有着久远的商贸传统。马跑泉镇新街与老街平行,集市都很大。老街上的马跑泉街1号是一家低矮的机床加工车间,接收车钳铣铯等方面的零活。76岁的老工人倪先生正在台灯下加工一副轴承。倪先生带着老花眼镜,看人时目光从镜框上沿越过来,有探究之意。他的胡须茂密,俯身在零件上的身影专注,动作娴熟专业。案几上、窗户上挂满了各种工具和零配件,看上去杂乱无章,但倪先生伸手一探,就能拿到他想要的工具和配件。环顾四周,蔚为壮观:车间的四壁几乎是一个各种型号的缸盖、连杆铜套、非标件的展示墙。车间有几具中小型车床,由老倪的儿子和女儿操作。这是一门我们都很陌生的职业,他们从事的是我们陌生的手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新奇的感觉。高大笨重的柜子抽屉上分门别类写着各种零件的名号,比如轴承、锣丝、尼龙、不锈钢等。机床旁立着一个小黑板,上写如下一行字:“钱大平借一把伞、24号钻头、钢丝刷。”落款时间是2004年6月,敢情钱大平所借东西至今未还。墙上还贴着前国家领导人的遗像以及几张明星海报,另有几帧书法,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刘炳森的书法挂历,写的是一首唐人张谓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落款是“北京松下彩管投产之贺”,如此贴切,仿佛是专门写给天下所有的工厂车间的。整个环境有些灰暗,却营造出一种工人阶段朴素的劳动氛围,显示出一种热烈。大柜上的电视正在直播全国政协会议的闭幕式,电视上方的铁丝上还悬着国旗和奥运会会旗。一分钱旧币折叠成的工艺品、憨态可掬的小熊玩具以及老式闹钟……填充着小小的一个车间,国事、家事、天下事,无限丰富,无限浓缩,反射出无限悠长的生活的回声。

倪先生的机床加工车间是此行的意外收获,缑先生的传统老醋坊则很早就列入我们的考察项目中。

老醋坊在马跑泉镇老街之北,门面高出街道尺许。拾阶而上,便有醋香扑鼻而来。铺面中依次排开十余口油光锃亮的大缸,大缸底部各镶一只水龙头,成品醋从装满了醋胚的缸中源源渗出,形成细流,注入下面的瓦盆中,有清泉鸣石之声。此声置于闹市,恰是闹中取静。穿堂而过,主人带我们依次参观了制醋的各道工序,最后领至三楼阳台,那里正在做醋模,这道工序称作拌醋。知识分子模样的缑先生说我们来得正是时候,醋模每年仅做一次,最多两次,便可供一年制醋之需。他用铁铲翻搅着各种配料,有浓郁的中药味飘来。配醋的原料除了麸皮、白面等五谷,更重要的是还有中药成份,比如当归,因其性热,利于发酵;此外还有川乌和杏仁等。制醋的中药配方是不传之秘,它决定着醋的成色、香味与口感。缑家是制醋世家,传至缑先生这一辈,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之所以长盛不衰、受人青睐,即是由于其配方与工艺均有过人之处。缑先生还向我们展示了皂角木做的醋胚圈模,和北方农村打胡基的模具大致相似,只是略大些,且每次能做两块醋胚。把五谷杂粮、中草药一起搅拌做成醋胚后,即以麦草覆盖,逐渐发酵,随用随取。

缑先生家道中兴,和醋作坊连在一起的三层楼,少说也有四五百平方米,家中被女主人收拾得干净清爽,缑先生有暇时还可以挥豪写一篇朱子的治家格言,他的字有柳体的骨,也有颜体的筋,虽是业余,但已俨然初具格局。

马跑泉的老街还残留着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印痕,看上去可爱而珍贵,比如每家商店的墙上都镶着一个水泥小黑板,用于布告商品项目和价格。再比如水磨石墙体上做成的三菱形修饰图案,使人依稀想起一个时代的尾声。当然,马跑泉最负盛名的还是其山货市场。这一天是农历双日,马跑泉并未逢集,但老街上的山货依然堆积如山,各类竹编或枝编的筐箩篓筛及其他农具均码得比屋檐还高,人行其间,不由噤若寒蝉,恐致其如多米诺骨牌般倾覆也。

正是树苗上市的季节,核桃苗、花椒苗、苹果苗三五成簇地一字排开在渗金寺门前,那个跃马扬鞭的敬德雕塑守卫着他曾经刨开的那眼泉。春天的气息日渐浓郁,柳芽早已吐翠,马跑泉街上的树苗,各自做着一个怀春的梦想。

它们等待植入泥土,成为南山或北山的一抹春色。

上一篇:清幽宁静潭柘寺 下一篇:麦积山:携世俗之美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