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那一端

时间:2022-07-26 11:23:40

虽然,万泉河、红色娘子军的名字如雷贯耳,我却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琼海。此次由琼海市委、市政府、中国女导演俱乐部、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海南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红色娘子军杯”中国女导演看琼海电视采风活动,一共有18家电视台参加。

一般异地采访比赛活动的规则是,提前在网上抽取选题,然后集中报到拍摄,拍摄周期三四天左右,最后留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交片,再由组委会评审确定名次。

去琼海的头两天,我才知道给湖北台的选题是《散落琼岛的南洋花瓣》。一见这名,内心一紧:这要讲啥内容啊?赶紧连夜翻看资料,原来是关于琼海侨乡的建筑:蔡家大宅、王家大院、何家祖屋等等。通过一座座中西合璧的城堡,探访一段段历史,在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流露出蕃客们的酸甜苦辣,体会海外赤子的故土情怀。

选题是定下来了,可是面对这么多老房子,谁才是被拍摄的主角?于是,我又把琼海提供的大约8个拍摄点,挨个仔细上网查阅,最终收集了8000多字的保留素材,确定以蔡家大院为主线,以点带面,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到琼海的那天,白云大朵大朵的,在蓝天下铺陈。这样的天,是极适合拍摄的!我内心正美滋滋的,组委会却关切地通知:这两天海南会有暴雨台风,请大家注意安全。

赶紧调整拍摄计划。当天夜里在琼海市侨务办相关人员的联络下,我见到了第一个拍摄蔡家大院的摄影家王裕超,见到了蔡家大院第四代长孙媳妇王普君,他们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史料,及时纠正了网络上某些错误信息。

采访过程,就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比如,我想当然地以为琼海靠海,必定信奉的是妈祖,准备去拍摄妈祖庙,出发前,问王普君路怎么走,才知万泉河边的华侨村、留客村供奉的是水尾圣娘!据说水尾圣娘会保佑南洋客们平安到达东南亚。瞧,这不经意的一问,竟然避免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

再比如,网络上的文章都写着蔡家森1939年再次离开家乡,当时留下了老母亲守着空屋,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见到最后一面。这会是多么心酸而富有感染力的一个细节?但事实上,我们在蔡家找到了蔡母布满灰尘的灵位,上面清楚地写着她是宣统三年去世,也就是1911年,这祭祖牌位上的时间不会有错;那么,留守的女子会是蔡家森的结发妻子吗?我们在留客村找到了蔡家森原配妻子的墓地,上面清楚地写着黄氏于民国11年去世,也就是1922年;那么,留守的女子到底是谁呢?我们在村子里又看到了一座墓地,后来王普君查阅家谱,打越洋电话,确认是蔡家森的弟弟蔡家宏的媳妇王氏。

这个过程虽然有点纠结,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是编导的职责。其实,一栋老屋,两座坟茔,不正是历史遗留的伤痕吗?下南洋,留给亲人的永远是无尽的思念与等待。

梁思成说,民居的风格也就是民族的性格。民居,是一本凝固的史书,也是一部历史的年鉴。所以,房子只是一个符号,我们需要表现的其实是房子里、和房子背后的东西。在历史的节点上,我注意到了三个时间:1911年和1939年,恰巧是这两年,一次是革命动荡时期,一次是日本侵华占领琼岛,蔡家森两次被迫离开琼海下南洋;而2002年,随着博鳌论坛的成立,蔡家老屋又重新迎来了新的生机。

房子是静止的,它是岁月的守望者。那么,还有没有历史鲜活的见证者?幸运的是,在摄影家王裕超的介绍下,我们见到了101岁的印尼华侨陈继栋。他26岁逃避壮丁下南洋,80多岁回到琼海家乡,他就是历史见证者。在后期的处理上,老房子和他,一条明线,一条暗线,相辅相成,勾画出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化。

一个人物、一座房子,只有结合了历史的大背景,他的命运沉浮才是厚重而有张力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没有家,就没有国;可是没有国,哪里来的家?老屋的生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因为年代久远,蔡家森除了一张照片并没有合适的影视资料,于是在拍摄手法上,我想到了情景再现。确切地说,纪录片再现的不是人物外形的相似度,而是力求营造出一种情绪性的张力,从而达到一种通感的效果,恰如金铁木在《圆明园》中营造的那样:“我要的是真实感,而不是真实。”大热天,汗水一直没有停过,琼海的蚊子别看个头小,明明穿着长裤,可腿上到处咬的都是。而且我每天在蔡家大院进进出出,也没好意思麻烦人家,正琢磨着咋办呢?不死心,悄悄地问:你们过去穿的衣服有吗?有;你们有人会划船吗?有;你们有人愿意上船表演吗?有;再问,你有过去用的皮箱吗?……有!于是,大家以为是电视剧里截屏的精美画面就是出自我们辛苦合作的拍摄了。感谢王普君和留客村村民的大力支持,好的作品永远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件事。

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一首歌让我的剪辑停滞了很久。

《万泉河水清又清》估计是每家电视台的编导都会用到的,但是我不能用。因为里面的歌词是:“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给红军送斗笠……”主体上,这个情绪与蔡家大院不是一个时期的产物。后来无意间听了黑鸭子演唱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开场的过门特别好,是地道的琼海原生态民歌。但后面一句确实听不懂,不放心的情况下,就用手机播放给琼海侨务办的王奉听,他也听不明白,还特意从网上下载给朋友听,才知道这后半句是琼海地方方言,意思还是“我为红军送斗笠。”于是我只好悻悻地作罢。

好的音乐,就像遇到对的人,相遇要讲缘分。泄气的我在淘宝上瞎逛,随机点开一间铺子,放出一首歌,呀,一听就喜欢上了:“在梦中你的脸,那距离不曾有改变,灰白的是过往云烟,痛已不见……”

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那梦中的家国,无论距离有多远,都不曾改变。

海的那一端是什么?是家、是国、是亲人。

上一篇:电视娱乐新闻的表现手法及创新方向 下一篇:A Study of the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