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15:关注社会责任 优化教育环境

时间:2022-07-26 09:35:50

聚焦3·15:关注社会责任 优化教育环境

【培训班:火爆背后的“生意”】

案例回顾1:

央视曝瑜伽培训乱象:学一个月就当教练

想健身却伤身,看似优雅的瑜伽运动未必安全,《每周质量报告》近日曝光,瑜伽馆虽“遍地开花”,但一些瑜伽教练并不具备专业水平,瑜伽教练培训机构良莠不齐。由于教练的指导不科学合理,瑜伽练习者受伤骨折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媒体呼吁加强对瑜伽教练等从业者和相关机构的监管,规范瑜伽培训市场。

练瑜伽卡掉骨头

2012年3月,中国人民总医院关节外科专家发微博称:一位20多岁的姑娘,练瑜伽时不知做了什么动作,竟然把膝关节里的软骨带着骨头卡下来一小块。

无独有偶,练习瑜伽受伤的现象,近几年经常出现在报道中。2011年,湖北一位女士因为练瑜伽遇到水货教练,竟然大腿骨折,最终瑜伽馆承担赔偿责任;2010年,上海的郑女士练瑜伽时,因为教练按压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如今,4颗合金钢钉永远埋在她第4、5节腰椎上。

央视记者走访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多家医院后获悉,目前骨科、运动损伤科接诊的瑜伽受伤者人数逐年攀升,且有不少是瑜伽教练。

外行学一个月就当教练

近年来,遍地开花的瑜伽会馆导致教练需求猛增,引爆各地瑜伽培训市场。记者通过网站搜索,在北京西四环找到名为“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学员在那里一个月就能学完瑜伽初、中、高级课程,只要考过了就能当教练。

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网站上宣称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是怎么回事呢?记者打开授权单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网页,在“基地概况”中介绍,这是国家人社部在天津建立的综合性职业标准开发机构,后经记者核实,确认它的确是人社部授权的机构,根据网站的联系方式,记者拨通这家“授权单位”的电话。工作人员证实,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确实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独家瑜伽培训授权。

“国家级证书”是噱头

在这家培训学院教室门口,记者看到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金属匾额,工作人员说,凡是在这儿学瑜伽的人可以花钱买一本权威的“国家级证书”。

当记者向“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求证授权考核和收费等事宜时,却得到不一样的回答。授权方和培训学校都承认,想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颁发的瑜伽教练证都需要另行收费,但又都表示,是对方主动找自己合作的,而且双方所称的收费标准相差甚远。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本“国家级”证书不仅可以当作权威“噱头”,而且最巧妙之处就在于多年来一直被标称为“试点”,既安全又可以免责。

“协会授权”成“通行模式”

除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授权颁发的证书外,天悦还向学员颁发国际瑜伽协会教练证书,并在网站上自称是国际瑜伽协会的官方网站。网站信息显示,国际瑜伽协会总部设在香港。但央视记者在香港发现,网站提供的地址中并没有所谓“国际瑜伽协会”的机构。香港协会注册名单中也没有这家协会。

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凡是在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学习瑜伽的人,就算完全没有瑜伽基础,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瑜伽,只要缴纳六七千元,就可以在1个月内顺利通过考试,拿到香港国际瑜伽协会颁发的高级瑜伽教练证;再多花1 000块钱,还能拿到由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颁发的“国家级”证书。

随着调查深入,央视记者发现,类似北京天悦国际瑜伽学院、北京东四环的凭海听风瑜伽培训连锁这样自称是总部在香港的某瑜伽协会授权、独家在内地进行瑜伽培训,是不少瑜伽培训学校的“通行模式”:学员只要缴纳6 000元至1 0000元不等的学费,就可以在一两个月内顺利通过考核拿到高级瑜伽教练证书。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

案例回顾2:

淄博暑期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丛生

收费无统一标准

在张店区祥和路祥瑞园小学对面不到200米的街道上竟有13家辅导班。艺术特长班、文化补习班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遍布淄博大街小巷,各种招生广告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教育培训机构背后有多少阴影?记者近日调查了淄博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发现违规办学、有安全隐患、恶性竞争、收费高昂等现象普遍存在。

小作坊辅导班存隐患

记者近日调查淄博多家培训机构了解到,在淄博的大街小巷存在很多小作坊式的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机构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大多利用沿街的门头房开办,甚至有的辅导班开设在小区自家的住房里。很多辅导班连最基本的防火措施都没有,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在近日淄博市教育系统组织的一次突击检查中,3天时间里,张店区查出89个违规培训机构。据了解,截至2012年7月,淄博市共有约440所教育局备案的正规民办教育机构。今年上半年淄博市教育局仅审批通过了7所合格的民办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制度比较严格,每年能够注册的合格民办教育机构并不是很多。

据了解,有一半以上的小作坊式辅导班是由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学生创办的。

小张大学里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办一个美术培训班。小张说:“现在辅导班市场这么火,毕业后我也没找到中意的工作,就想自己创业,办个辅导班。”

但是这些小作坊式的辅导班往往存在办学条件差、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安全隐患多、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收费多无统一标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淄博市现在的正规文化课辅导班,大多以一对一、小班制教学为主,以前的大班制教学已逐渐被淘汰。

一辅导班工作人员小贺说:“现在家长对培训的效果要求比较高,以前的大班制教学,效果差,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家长的要求,随着外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一对一模式、小班教学模式的涌入,淄博市现在的文化课培训,已经逐步变成了一对一和小班制为主。”

那么,现在辅导班的收费情况怎样呢?据了解,现在培训机构的收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原则上是各辅导机构申报物价局进行审批,可现在很多辅导班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定价收费。

在一大型文化课培训机构,记者了解到,一对一辅导每高一年级收费递增10元,高一、高二、高三每课时的收费分别高达180元、190元、200元,初中收费分别是140元、150元、160元和170元。一对十的课程辅导,基本上是每课时40元左右,一对二十的是每课时25元左右。“我们这还不是最高的,我知道有一家的高三一对一辅导已经升到220元了。”该培训班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一个孩子,一对一的班,多的一个假期能花到一万元左右,少的也得四五千,上普通班大约能花到两千七八百元钱。”

采访中,一位辅导班负责人对记者说:“只要家长能接受,我们就收呗,家长愿意,我们何乐而不为。”

为抢生源啥招都使

每年的寒暑假都是辅导班市场的招生高峰期,也是各个辅导班争夺生源最激烈的时候。在各所学校门前发放宣传单页是最传统最老套的宣传方式。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很多培训机构“另辟蹊径”。一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王先生向记者透露,除了市场招生、发放宣传单页、做广告外,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选择从学校方面“突破”,现在很多辅导班都和学校有联系,选择和校方合作。

王先生说:“一般是学校开家长会或者学生会,向学生和家长暗示假期里或者周末去哪家辅导班学习。虽然老师表面上不强制要求,但是学生们都‘心领神会’。甚至有些学校直接明着告诉学生要去哪上课,培训机构可直接进入学校发放宣传材料,让学生干部发放宣传单页、登记学生信息。再就是和学校的班主任合作,班主任会把辅导班推荐给学生。”据该负责人介绍,现在这种和校方合作的现象很普遍,这种方式被称为“跑关系”招生。“学校老师推荐了,家长一般都会让孩子去,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所以学校、老师的推荐很管用。在有些学校,甚至整个年级都被一个培训机构给包了,假期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去这个辅导班上课。”

王先生还说,“跑关系”招生,这种关系并非所有人都能跑,也得需要一定的知名度和实力才行,一些规模较小的教育培训机构由于经费和实力有限,根本没有能力“跑关系”。所以,很多小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便想新点子,直接到同行门口发放宣传材料,或直接将办学点设置在规模较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旁边,以方便“抢人”,甚至恶意中伤对手。

另据王先生说,很多跟学校合作的辅导班,甚至教学课程都是根据学校的需要来制定。“很多学校对课程安排都有要求,一般是对下一个学期新课程的预习,学校开学之后会举行测验,一开学就考试,考的就是暑假学的内容,所以对学生来说,不去上更是不行的。”

授课者不乏一线教师

在很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中,都可以看到“在职一线教师授课”,“名校名师讲解”等宣传标语,“在职一线教师”俨然已成了各大培训机构的“金字招牌”。但据教育局有关规定,公办或民办学校教师不得参与民办教育机构有偿培训。

近日,记者来到张店区人民西路上一教育培训机构,以学生身份见到了其咨询师张先生。据张先生介绍,该机构的老师有两部分来源,一部分是在职的一线教师,一部分是培训机构自己成立的教研组。记者在教师的办公室里看到,该办公室至少有八个座位。工作人员说,教师数量不止这个数。据介绍,这些老师基本是来自中学一线老师,甚至还有些是从济南学校聘请来的老师。

在记者离开时,恰逢一名小学生过来进行一对一辅导。一位五旬左右的男子是其辅导老师。据工作人员介绍,该老师是年龄比较大的在职一线教师,快退休了。

“培养自己的教师团队花费时间太长,也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该民办教育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说。据王先生介绍,教师备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教师需要集体备课,每一个成功教案的完成都集结了很多教师的心血,是众多老师的集体智慧。培训机构培养自己的老师周期很漫长,没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很难带出新老师,这方面的花费还不如请在职一线教师来的划算,而且,一线教师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很多家长也是冲着一线教师来的。平时本地一线教师多点,但是寒暑假则以外地教师为主。他们这里聘请的主要是济南、潍坊、滨州的老师。离家远的就住在咱这,离家近的可以来回往返,给报销路费。

虽然教育部禁止一线教师从事有偿授课,但是家长们则因在职教师有经验,信得过而支持在职教师授课。记者采访了5个家长了解到,这几个家长均说给孩子报辅导班时会选择一线教师。“俗话说,富不能富孩子,穷不能穷教育。为了孩子花再多的钱也值得。”一位家长说。据孩子马上就要升高三的王女士说:“一线教师毕竟比那些大学生有经验,信得过。何况孩子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这个时候可不能为了几个钱耽误了孩子。”家长于女士也说,给孩子报辅导班最重要的是学到东西、有效果,还是一线教师经验多。

据一位在职老师透露,一线教师寒暑假做有偿辅导,除了为赚钱,还有不少在职老师都是碍着朋友的面子才去的,还有的老师因寒暑假学生都放假了,比较闲,就继续找点工作干。

(来源:《齐鲁晚报》)

【MBA:高学历的“诱惑”】

代表吁规范教育培训市场乱象

在上海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校外培训的种种乱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时下,上海共有教育培训机构6 000余家,其中经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仅1 000多家,不到五分之一。

不具备教育培训资质的机构中,有的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的是人保局批准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的是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咨询公司”,还有的什么手续也没有办,就是几个人租了一块场地,挂上牌子,就开起了补习班。

代表委员呼吁:教育培训市场过于混乱,监管不到位,亟待规范。

乱象1

机构突然倒闭家长面临窘境

市民黄燕(化名)为了开发儿子的语言“敏感期”,选择了英语早教机构“迪士尼神奇英语”。当时“迪士尼神奇英语”承诺“贴心一对一”服务,还保证可以免费为孩子进行上海市少儿通用英语考试辅导,直到考试通过为止。于是,黄燕前年4月一次性支付了两年的培训费共计23 800元、48节课。没想到儿子才上了6节课,黄燕就收到了暂停上课的短信。

黄燕立即打电话给公司的两名负责人,两人都指责对方侵占了公司营业款,说没有钱赔偿剩余学费。黄燕又致电上课老师,才知道老师也已经好几个月没拿工资了。“学校一共有学生300多人,这样算来,他们侵吞的学费有近400万元,现在苏某干脆卷款潜逃了!”黄燕欲哭无泪。

而另一位市民怎么也没想到,花了1万多元学费给儿子报的“恐龙创造力”早教课程,竟然说关门就关门了!去年,和其他几十个家长向浦东新区法院递交诉状,将“恐龙创造力”的老板顾某和上海琼林文华传播有限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法院支持了的诉求,判决顾某和琼林文华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归还1万余元的培训费及支付相应的利息。但是,家长们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赔偿款。

最近,本报曾不止一次报道过这样的案例。一些人根本没有教育培训的资质,只是到工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就开出各种培训班,尤以早教、语言类培训居多。他们将培训班设在高档商务楼里,雇佣几名促销员,忽悠家长支付高额的培训费,收了培训费后就去投资、炒股,亏损了就关门跑路。

市政协委员、中福会托儿所所长陈磊在调研中发现,去年本市就出现了多家早教机构的关闭、倒卖的情况,一旦这类早教机构出现倒闭,家长就面临着“三不”窘境——进不了门、见不到人、拿不到钱。

乱象2

“金牌”教师大多数“不及格”

“工商发照、各占市场,培训成了‘打鸡血’,有的学生‘恶补’后反而得了厌学症,简直是误人子弟!”对于培训市场的混乱情况,市人大代表、延安高级中学校长郭雄在会场上直言不讳,“炮轰”部分非学历培训教育机构师资良莠不齐的现象。

郭雄告诉记者,他曾经担任过一次培训机构“金牌教师”的评委,对各培训机构选送的“优秀”义务教育阶段培训教师的说课打分。作为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特级教师,他发现,参选的20多位数学教师口才很好,“花功”很足,但仅有一人可达到正规学校的及格标准。他随后了解到,这些教师都是著名的非学历机构的骨干教师,在课余时间收费为上千的小学生补课,甚至有的机构开出“20万3年保你上名校”的承诺。

“尽管这些教师有的也有本科学历,但不一定有教师资格证,而且从未经过正规统一培训,根本算不上合格的教师。他们不是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而是简单采用机械灌输的方式,急功近利,只为眼前的‘成果’。有的学生在培训机构里学习,反而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厌学,好好的苗子被耽误了!”郭雄说。

市人大代表、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讲述了这样几桩怪事:经常有学生家长接到某培训机构邀请听课的电话,口口声声说该机构是由建平中学一位退休的副校长办的,经调查,建平中学历届副校长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还有一家培训机构打出建平中学一位高水平的数学教师的名头,招徕学生。而事实上,这位老师从未到那里去上过一节课,他得知后非常气愤!现在,学校已请律师调查取证,准备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这位老师的权益。

而一些外语培训机构具有吸引力的外教,更是鱼龙混杂,有的人只是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根本没有教师资质。

乱象3

父母竟让1岁孩子读MBA

“一些早教机构竟然让1岁孩子读MBA。”近日,市政协委员陈磊在专题会议上痛斥各类早教机构的乱象,她举的例子,令在座的政协委员和前来听取意见的各部门领导感到震惊。1岁的孩子路都不会走、话都不会说,读什么MBA?但是,偏偏有不少家长受了广告和营销人员的忽悠,像中了邪一样,把孩子往那些外表光鲜、内里连资质都没有的早教机构送。

陈磊列举了一组数据,2010年至今的3年中,上海市新出生的婴儿达60多万,“婴儿潮”催生了社会对早教市场的需求。但由于政府开设的公益性早教机构“僧多粥少”,而受到利益驱使,许多商业性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多数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甚至连最基本的保育员资格都没有。“早教行业被称为最能挣钱的行当,我认为也是最能骗钱的行当,早教机构扩张迅速,缺乏监管的后遗症也大量显现。”

陈磊认为,全社会都应该注重科学早教,但早教不代表读、写、算、学钢琴等,0~3岁科学的早教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养成好的习惯,培育健康的人格,说得白一点就是“吃喝拉撒睡”。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物归原处、怎么洗澡,还要告诫家长,不要一味地朝所谓的专业早教路上去走,生活就是教材,大自然就是教材。“好的早教机构对家庭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不好的早教机构不仅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它会使我们的孩子离智慧越来越远,离健康成长越来越远。”

“早知者并不是早慧者。”杨振峰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说,现在提前学习的情况非常严重。比如,某学校刚开学,老师对一年级学生说:“学过拼音的请举手。”大部分孩子都举手;“学过两遍的?”又有不少孩子举手……一直问到“学过4遍的”,仍有孩子举手!预备班学生学物理、初一学生学化学,也不少见。杨振峰非常不赞成提前学习,他说提前学习的孩子课堂表现很糟糕,有的表现欲太强,有的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的浅尝辄止、没有深度思维,还有的很不合群……

郭雄也曾碰到一个典型例子,一名医学博士被二三年级孩子的数学题目难倒,向他求教。他一看题目,完全超出了这个年龄孩子的思维理解水平,这样的学习对孩子有害无益,他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做这样的题目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

【治理乱象 还教与诚】

教育培训乱象整治遇两难题

望子成龙心态成诱因

蒙上眼睛,把扑克牌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就能说出数字花色;在耳旁迅速翻书,就可以知晓书中内容,3分钟看完10万字且过目不忘……家长交上十余万元的费用,仅仅几天,就能开发孩子的脑力,让他们学到这些“神奇”本领——这些,是一家教育培训的广告内容。

日前,数位如梦初醒的学生家长向上海市青浦区警方报案,称上海市闵行区新雨教育培训中心以开办“赢在右脑”培训班为名,收取高额费用,涉嫌欺诈办班。目前,警方正式立案侦查,涉案单位法人雷雅茹(本名雷鹂)被取保候审。

违规的培训班,如何办起来

一些学生家长反映,最初他们对孩子脑力开发的培训还是赞同的,但很快就发现被“忽悠”了——通过自行测试后不难发现,所谓“蒙眼识字”其实是透过一定的作弊技巧实现的偷看术。

这家培训班的初级班历时3天,学费49 880元,中级班历时5天,学费59 880元。记者了解到,自2012年2月到8月期间,上海市闵行区新雨教育培训中心共开办“赢在右脑”培训班4期,招收学生202人,涉嫌违规收取学费1 200多万元。

经查询,上海市闵行区新雨教育培训中心的举办单位是上海雷辣婆康乐浴有限公司,2002年6月,由闵行区教育局批准设立并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批准的办学地址为闵行区莲花南路719号;办学内容(业务范围)为中等及中等以下非学历教育(情商教育、外语类、文化类、社会生活类、职技类)。

该中心开办的“赢在右脑”培训项目,并不包含在备案申报的内容中。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告诉记者,该培训机构存在办学地点、办学内容和财务管理“三大违规”:未经审报批准,便擅自异地办学,租借青浦区的酒店旅馆开办右脑培训班,存在擅自变更办学许可“乱设点乱办班”和“超范围办学”等行为。同时,财务管理混乱,收取学杂费未开具正规发票;涉案培训费用绝大部分不入账;举办单位及办学负责人涉嫌抽逃和挪用学校办学资金等。

记者从闵行区教育局获悉,2012年8月25日接到举报,区教育局立刻展开调查,8月27日向涉案单位下达了《行政告知书》,责令其停止办学并立即整改,退还违法违规办学所得,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在青浦警方开展案件调查的同时,闵行区民政局会同区教育、财政、税务、物价、审计事务所等五部门,也依法对涉案单位进行了行政检查。

右脑开发,是否有依据

令人诧异的是,如此荒唐的培训班却吸引了一批家长。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家长大都是企业家,也有律师、工程师。许多家长都是通过企业家商学院同学会被推荐来报名的。

而培训班的“教师”雷雅茹,从上海雷辣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上海雷辣婆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摇身一变成了“国内著名右脑教育专家”,声称经过右脑训练后,学生接收的脑电波会转化成图片储存在大脑里,不需要看字就可以进行阅读。

一名14岁的学员曾向媒体记者展示训练成果:“最开始书上会发光,每个人看到的光的颜色都不同,我看到的光是紫色的。出光后才能出图,最后是出故事,每个阶段要慢慢来。练到深了,我们不学外语,看外文书就可以直接出图。”他说,这里出过一个奇迹,一个小女孩看日文书,耳朵就直接能出现中文的声音。

右脑开发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主攻脑认知发育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副主任李斐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赢在右脑’其实是利用智能发育学科来‘胡诌’的案例。把字当成图形、符号来阅读,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但是读得快,并不等于理解了。听书、闻味道就能阅读更是胡闹了,更多是通过猜测或其他手段作弊。”

心理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孙时进也表示,对右脑进行潜能开发,如果由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实验是可行的,但如果由商业机构进行推广,带有强烈的商业动机,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甚至有副作用。

民办非学历教育,如何规范

“走火入魔”的培训,敲响了民间办学的警钟。如何整治教育培训乱象,不只是上海的难题,而是全国共同的难题。在全国各省会城市,教育培训机构都达到上千家甚至几千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是普遍状况。整治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教育部门没有执法权,必须联合工商等相关部门,这就给执法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非法办学机构很容易另起炉灶,只要换一个场地,有老师有生源就可以死灰复燃。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光华坦言,像“赢在右脑”之类的违规办学,往往隐蔽性强,很多采取异地开班、吃住全封闭的方式,仅靠教育主管部门的日常检查很难及时发现。他表示,今后将完善动态排查机制,“除了在审批源头把好入口关,更需要对培训机构及其办学项目有后续监管,对所谓的培训专家和培训人员的行为也要跟踪监督。”

庄俭表示,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学杂费专户管理制度建设,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形成有力约束。他同时指出,民办非学历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标准相对模糊,教学质量很难衡量,收费标准缺乏参考体系,客观上给违法违规者不少空子可钻。建议培训机构和受教育者之间签订合同,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作一些约定。因为一旦发生纠纷,“天花乱坠”的口头宣传很难作为查处依据。

专家也提醒道:类似“赢在右脑”的教育培训,危害社会、误人子弟,作为手握选择权的家长们,也不要盲目轻信给忽悠了。要知道,望子成龙、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是催生非法教育培训的土壤。

(来源:《光明日报》 )

上一篇:博士生规模庞大质优量多?优秀博士培养难在哪? 下一篇:云南省教育厅领导赴昭通看望慰问朱银全及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