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华:臻善吾“芯”济天下

时间:2022-07-26 07:08:58

一件黑色呢子大衣,配以米色围巾,无论从衣着还是谈吐上看,杨清华都很难让人把他跟“工科男”“博士男”联系到一起。

事实上,今年38岁的杨清华在2008年就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并担任贵州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凯里学院客座教授,但他内心最在意的职务,却是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2014年9月,贵州省2013年度“‘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出炉,杨清华入选首批“百人领军人才”,成为其中最年轻的入选者。

不安现状的探索者

“我更喜欢明天是未知的,而不是不断地重复今天。”说这句话的时候,杨清华眼里闪过一丝得意。“这可能与我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冒险精神有关。”杨清华并不介意别人用“不安分”等字眼来形容自己,相反,对他来说,生命就是一段充满探索、不断挑战的旅程,其中虽然不乏艰辛,但却蕴含无限的乐趣。

20年前,杨清华高中毕业并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凯里市凯棠乡第一个清华大学生,在家乡轰动一时。当时包括家人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杨清华毕业分配工作后,家庭条件即能得到改善。然而,在杨清华看来,清华大学只是一个开始,本科毕业后,他并没有如家人所愿就业,而是选择了继续读研,后来又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攻读博士。

“人们可能认为这种选择有些自私,但无论对家庭还是自己,我都 希望有一个质的改变。”因为家境的贫寒,杨清华从小就体会到贫穷和落后的痛楚,而当时继续深造的选择,让杨清华背负了更大的压力,可他并不后悔。

2005年6月,在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杨清华留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在此期间,他致力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先导工艺技术及其可制造性技术的研究,承担和参与国家、院部级、研究所级的项目10余项,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10余篇、获得专利15项。

虽然科研生活有序而稳定,但杨清华明显地感觉到,这并不是他理想中的生活。当看着教授们不断重复着申请项目、发表专利、带研究生,他突然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如果明天还是这个样子,我会感到恐慌。”

导致杨清华开始审视自己的原因还有一点,2002年父亲的突然逝世,对他的心灵造成极大的震撼。面对生命的消亡,他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何在?如何体现人生的价值?

杨清华一直在寻找答案。

义无反顾的辟路人

2009年对于杨清华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一年,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科研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杨清华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前往江苏联合创业,联合投资人和地方政府在江苏省昆山市注资创办昆山光微电子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杨清华对企业、产品和市场了解甚少,“教授办企业”的角色转换更让他感到难以适应。杨清华用一个风趣的比喻来形容其中的差别:“如果说教授奉行的是‘大爷哲学’,那么企业家们则是‘孙子哲学’,前者往往喜欢把自己载得太高,而后者秉承的是客户是上帝的理念。”

毫无疑问,对于大学毕业后十余年间一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杨清华来说,这样的转变难免带着痛苦和纠结,但通过与外商和企业家不断接触,杨清华逐渐打开视野、拓展知识,并在创业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完成了自我的蜕变。

在江苏三年,杨清华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款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PA非制冷红外成像焦平面芯片和红外成像仪,协助参与筹建江苏省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获得了江苏省昆山市创新创业人才奖。拥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上丰富的从企经验,杨清华有了更为自信也更为大胆的想法――自主创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2012年初,杨清华辞去了中科院的工作,开始着手撰写商业计划书,并多次往返杭州、上海等地融资、考察。与此同时,他还充当梦想的说客,不断广纳贤才,说服业界同伴加入团队,一道开启人生的新征程。2012年7月,杨清华带领六个人的创业核心团队在北京成立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致力射频/模拟集成电路芯片、SOC系统集成芯片、MEMS射频滤波芯片,以及物联网核心技术芯片及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推广。

虽然属于高新技术行业,但公司成立之初并不顺利。技术团队有了,资金还得靠融资解决,为了给天使投资人信心,创业初期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杨清华主动不拿工资。面对着家庭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以及各种质疑和异议,杨清华没有气馁,用他的话来说:“华山只有一条道,踏上了,就只有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返乡创业的“领头雁”

也许,最能表达杨清华志向的,正是中科汉天下“臻善吾芯,心济天下”的宗旨。对此,杨清华很是满意。这得益于他从小喜爱阅读文史书籍的习惯,“有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

在外闯荡多年,杨清华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2012年4月,当他了解到家乡凯里正在实施凯麻同城化建设后,当即带领团队回乡考察。通过深入了解凯里片区产业布局发展状况,杨清华敏锐地意识到家乡高端产业发展的薄弱,并毅然决定在凯里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办物联网企业。

“回乡创业的初衷和目的,是想给家乡产业转型升级尽些绵薄之力。”杨清华说。同年9月,贵州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随即公司总部由北京迁至凯里。与此同时,投资建设物联网科教产业园,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一期项目建设和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2014年3月正式投入试生产。

“就目前来说,国内做类似产业的团队也就几十家,在贵州,我们应该是第一家做核心产品的。”对于企业和产业园未来的发展,杨清华满怀信心。经过两年的发展,中科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的射频前端等低功耗高频芯片大批量生产,在CMOS射频功率放大器、砷化镓、低功耗电路领域获得20余项专利,产生了不小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中,国内首款GSM CMOS射频前端芯片自2013年4月投放市场以来,销量已突破3.5亿颗,销售额突破3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位居全球第一。2014年6月,公司被贵州省经信委、科技厅等部门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贵州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奖”。

作为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在企业建设发展的同时,杨清华始终铭记社会责任。近两年来,他积极协助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智慧城市通卡、晨鸣电器、巨象和合智能科技等10个项目落户物联网科教产业园,同时发起成立黔东南州青年创业促进会,筹建黔东南州物联网产业联盟,并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为推进凯里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平台和资源。此外,杨清华还通过企业、个人的力量,联合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同行业人士,对黔东南山区的孩子和学校进行捐助帮扶。

提及未来,杨清华不掩雄心,“争取3到5年内打造一家半导体行业的上市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惟其如此,才可能有能力和实力带动更多的群体,从而回馈地方经济建设。”也许,这正是杨清华对中科汉天下“臻善吾芯・心济天下”宗旨的最好诠释。(责任编辑/姚 远)

对话杨清华

记者:作为企业管理者,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理念比较重要?

杨清华:我认为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尤为重要,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它更多讲的是资源整合,而开放和共享,就是要敞开心胸,接纳不同事物,并且在资源上有所共享,从而实现互相进步、共享未来。事实上,这也是企业自信的一种表现。

记者:阅读文史书籍有什么收获?

杨清华:对理工科出身的人而言,阅读人文、历史方面的书籍一方面可以互补,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以致用。比如我们看汉朝历史,为什么西汉早期治国时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而到汉武帝国家富强时则提倡独尊儒术?这里面的区别我认为值得思考,对企业管理上或多或少也会有所启示。

上一篇:把“有尽”化为“无穷” 下一篇:试论《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