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革命“芯”时代下的智能电视

时间:2022-07-26 06:47:14

软件革命“芯”时代下的智能电视

就在2010年,智能电视还只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谷歌提出的前瞻性电视概念。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内厂商开始纷纷布局“中国式”智能电视,用最短的时间开发、生产出代表着未来电视发展趋势的智能电视产品。国产电视企业对未来趋势的敏感度令人称绝,但“徒有外表,鲜有内涵”的尴尬局势不由得让人捏了一把汗。这个内涵不是别的,正是智能电视的“芯片”。

智能电视热度“回放”

海信、创维、海尔、康佳、TCL、长虹……几乎在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国产电视企业无一例外都涉足了智能电视领域,只是进入时间和表现形式稍有不同。

康佳的智能电视所能提供的应用软件相对其他国产品牌而言算是比较多的,有超过3000个应用程序可以下载,其中游戏超过2000个,并且这些程序都是免费的。康佳智能电视还能实现使用内置浏览器浏览网页及系统的随时升级。其开放性的平台设计让软件的种类实现了“无限”增加。

9月海信了全球首款3D智能电视,卖点是可以像电脑一样自行安装、卸载软件、游戏。同康佳一样,也采用了开放式平台、自建应用软件商店,但软件数量相对较少。

国内首款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是由TCL研制出的。

长虹的智能电视一大亮点在于可以通过摄像头实现远程视频聊天,长虹表示,随着软件的不断扩充,下一步还将增加安防等物联网功能。

海尔的模卡电视则可以通过更换“模卡”来实现电视功能的智能化。

总结国产智能电视的特点,可以发现都围绕着开放式操作程序、内置浏览器网页、应用软件的多样化做文章,正在逐渐地向“泛电脑化”方向过渡,是对原有互联网电视操控模式的质变升级。

互联网电视在中国经历了一段从“热炒”到“被冷落”的曲折经历。最初的互联网电视只是在电视上添置网络接口,利用网络来实现影音播放和上网功能,意在将庞大的互联网内容引入电视机,吸引消费者将视角从电脑转移到电视上来。但由于广电部门对互联网电视的内容监管加大力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扩展,也直接导致了互联网电视的“畸形”发展,更导致了国产电视企业在与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争夺战中快速失利。

广电总局主要通过对集成播控平台和内容服务平台的管控,“迫使”互联网电视终端与广电内容制作机构合作,以嵌入电视客户端的方式让用户“主动”观看由广电部门提供的电视内容。在三网融合进程不断提速的背景下,这种管控方式有利于对电视终端的互联网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和清除,但同时也限制了用户的内容选择权,降低了用户对互联网电视的选购积极性。像索尼、三星、夏普等外资彩电巨头没有适时进入互联网电视领域,正是基于中国对互联网电视内容过渡管控的担心。

互联网电视的萧条造成国产彩电企业发展路线的混乱,而对上游技术话语权的缺失和外资品牌的价格打压则直接推动了国产电视的保“利”行动。

康佳集团彩电事业部市场部总经理黄心仲曾公开向媒体表示,国庆前日韩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动“价格战”,为维持市场份额,国内品牌只得被迫跟进,以至于产品毛利率被迅速拉低。这也是导致整个国内彩电业的销售持续低于预期,增速逐步放缓的关键原因。

在此背景下,中国彩电企业急需寻找到一个挽救市场份额、延续互联网电视梦想的舞台,谷歌智能电视的出现恰好为中国彩电企业指明了方向。

智能电视的模式争端

方向敲定,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实施的方法。尽管谷歌的智能电视搭建了未来电视发展的框架,但没有人能完全想象出几十年后电视到底可以多“智能”,也由此引发了对智能电视发展要素的不同理解。

智能电视的概念:

智能电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智能电视,是指具备开放式操作系统与芯片,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可以向电脑一样实现双向人机交互功能,能够通过自主安装应用程序实现上网、游戏、通讯等新功能或增值服务,并可以借助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接入、3C融合等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电视产品。

广义的智能电视,则是指通过改变电视载体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机理,通过自由扩展无限的内容和应用使其具备仿生思维、只是和进化能力,达成双向深度人际交互,集成家庭影音、娱乐、学习、安防、生活辅助等功能为一体的终端应用平台。如果说互联网电视是从彩电向电脑靠拢,智能电视则是从电脑向电视靠拢,是基于家庭娱乐的多人娱乐及共享平台。

奥维咨询认为,智能电视是相对基于传统架构设计的以收看电视节目为主要功能和使用目的的电视来说的,包括互联网电视只是将部分互联网功能生硬地转移到电视这个载体上,其主体属性仍然属于传统电视。而智能电视通过特定的创新设计和用户关怀,使电视摆脱了以往的单一的被动节目播放地位,依托最新的半导体、芯片和软件技术,使之具有进化、思维和融合等人文特征的新型电视产品。

智能电视的发展对电视的终端性能、芯片研发、用户体验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传统电视不曾涉及的,发展模式也呈现出纷繁复杂、多头并进的特性。

海信认为,要达到智能电视的标准,硬件是先决条件,即除去网络功能外,应具有高速度的处理器、高容量的内存和高性能的图像芯片。“否则无法再处理繁杂的网络信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海信昆明分公司总经理张武俊表示。

海信智能电视的HiTV OS智能操作系统基于PC环境开发,按照海信的介绍,其系统拥有XML、JavaScript语言基础,代码开源性好,开发门槛低:代码无需编译,源文件可查询,安全性高:应用和平台无关,具备良好的继承性和可移植性等优势。

在保证基体性能提升的前提下,发展具备自由拓展性和双向交互性的软件则是未来智能电视的灵魂所在。包括海信、康佳、长虹在内的多家国产彩电企业都将开发开放式平台,搭建无线扩展的软件系统作为电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一次有关彩电行业的研讨会上,四川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互联网电视技术研究所副司长宋舰总结了智能电视应有的三个开放:一是开放式、个性化的硬件平台,体现在结构规范开放、接口规范开放、协议规范开放。二是开放式、嵌入式软件平台,包括应用模块的开放、中间件开放及设备资源管理软件的开放。第三是开放式的产业化商务模式。

做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业内对智能电视的普遍共识,但这种开放的模式建立在什么标准之上、依据怎样的基础开放,从目前彩电企业“各自顾扫门前雪”的情况来看,想要实现真正的开放难上加难。

正如韩国彩电企业三星、LG等不愿意像索尼一样受制于谷歌的系统和英特尔的芯片一样,国内的彩电企业也希望在“谷歌们”浸入到中国智能电视市场前,提前掌握智能电视时代的上游话语

权,各个品牌采用的系统和芯片并不兼容。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违背了彩电企业所倡导的“开放性”。

芯片为大用户之上

奥维咨询研究总监赵茂军认为,今后在整合上游资源的情况下,除去芯片等条件外,本土企业在智能电视领域有可能跟外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问题是,芯片对未来智能电视的重要性与电视面板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全球彩电产业的竞争态势来看,智能电视的兴起正在改写“面板坐庄”的产业游戏规则,硬件体系对电视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操作软件、信心芯片等软性因素成为确立企业产业地位的关键要素。

在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看来,智能电视的竞争将集中在四大主导因素上:一是核心芯片,即半导体;二是软件;三是内容;四是显示屏。

长期受制于国外厂商的中国彩电业,缺“屏”一直是“咽喉之痛”。面对上述四大要素,国内彩电厂商最为有利的是软件和内容,而芯片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面板一样被外资零配件生厂商“牵着鼻子走”。

缺乏独立开放的操作系统,高性能处理芯片需要进口,各种软件应用市场也不成熟,内容瓶颈短期内难以突破,这就是我国智能电视的发展现状。

“智能电视有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彩电行业的发展轨迹和商业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但由于低成本和高集成的芯片解决方案牵制着智能电视的发展步伐,智能电视将面临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宏观形势和不确定性。而家电业与IT的互相渗透和模仿也将加大彩电企业的竞争难度和压力。”赵茂军表示。

罗清启与赵茂军持相同观点:未来彩电业必将成为一个软硬结合的混合产业,中国彩电业想从其中任何一个单一角度出发去获得世界竞争的话语权已经不可能。未来彩电业的竞争必然是小前台、大后台的竞争格局:前台是建立在产品硬件基础上的终端设备,后台是包括芯片、操作系统、软件、内容等更宽泛的运营平台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包括操作系统、芯片、软件、节目内容等要素的整合平台,是当前彩电企业面临的核心命题。

智能电视的蜕变不在于操作方式和浏览内容的改变,而在于隐藏在“软性”要素之后的一整体智能产业链的蜕变。尽管当前智能电视概念的炒作有利于消费者去认识、接受智能电视带来的“观看革命”,但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业务升级转型,向行业高附加值领域渗透,加强企业管理和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充分发挥智能电视的“智变”效应。

当然,在注重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更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及时了解用户的实际体验需求。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和肯定,一切发展都是空谈。

上一篇:DVI接口如何转为HDMI接口 下一篇:DSNG工作流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