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教学在应用中的的思考

时间:2022-07-26 06:30:01

项目驱动教学在应用中的的思考

摘 要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同时也是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以《黄鹤楼传说》为例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的同时,对项目驱动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项目驱动教学 职业素养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际公认行之有效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平稳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合理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前提是理论和实践一体,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方向,从实际项目出发,从前期策划、拟定计划、中期制作、商讨修改、完成项目、经验总结,所有项目环节学生与老师全程参与。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可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及职业岗位素质要求进行课堂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有利于在项目驱动教学中锻炼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二是职业素养,即是执行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省能力。作为职业人踏入社会从事岗位工作必备的素质,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生今后进入职场的“软实力”。

《黄鹤楼传说》正是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动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此项目是利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黄鹤楼传说》的目的就是根据故事情节把三维的角色和场景叠加到实体绘本上去,并让角色在场景中“活动”起来。要实现最终的效果,前期的基础目标是制作绘本与设计场景角色。笔者在分解项目内容,制定文字脚本并拟定好计划时间表后,把学生分组,绘本组学生根据参考资料和要求绘制草图,统一时间进行整合讨论,分析各自不足并统一风格,从构图―线稿―色稿―定稿来把握整体效果;三维组学生根据角色三视图建模,贴图并设计一系列的表情动作,最终把角色代入三维场景中,实现增强现实技术在初级阶段的准备。在时间长达三个月的制作时间中,笔者在参与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提出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并进行了思考。

1教学进度与项目进度发生冲突

在项目任务分解,项目计划时间制定时,必然会出现无法预计的情况,譬如对项目难度和完成时间无法准确确定等等,丰富的经验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项目计划时间有误,就会影响整个项目与教学进度,教师可以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间表的时候留出一定的“调整时间”。虽然与设计院的运作模式有一定的差距,考虑到学生长时间在校学习的情况,虽不能做到“无缝对接”,但时间配置更合理,更“人性化”。不断丰富和完善项目案例库,每一个案例都需要提供详细的需求说明,项目的规模、分组情况和每组人数以及总体要求及考核标准。以便对以后的项目指明方向和提供参考。

2任务分配

项目计划时间制定后,就涉及到以学生能力为基础的任务分配的情况,任务难度稍大的可以分配给基础扎实,完成效率比较高的学生,难度稍小的分配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某些商业化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力有所欠缺的,在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的改进及修改建议的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继续修改和完善项目。在“调整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个例分析。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长处因材施教也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方法。

3考核与评价

前面提到,项目驱动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科学地考评和有效地反馈机制也不仅仅是最终的交付结果。因此考核与评价的标准除了学生提交的项目汇报文件外,应更加注重学习实践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考评”的依据都包括哪些方面呢?笔者从《黄》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反思中认为,案例的搜集与素材的选用、文件的分类整理善后、观察分析问题、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完成任务的诚信和效率,团队沟通和管理协作,最后才是项目成果的质量的阶段性汇报。以此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忽视设计过程、依靠最后阶段的突击完成任务的情况。

4教师专业素养

理论与实践一体的项目驱动教学需要一支符合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既精通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经验的教师素质在现在高校中暂时还是很难实现。在项目驱动教学中,把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组织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安排。

从项目驱动教学需要教师的任务和数量要求来说,至少需要三位:一位是专业导师,负责项目研究方向的整体把握;一位是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处理和完成技术上的事务;一位是项目进度监督,按照项目内容合理分解一个或者多个子项目,制定计划并督促学生的完成进度。在整个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传授者,也不是纯理论研究的指导者,而是成为项目进度的控制者,设计方案的建议者和作品质量的把关监控者。

总之,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师专业素质上有着更高的要求,项目类别的差异在具体的实施制作过程中更是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项目的各个环节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控,对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项目完成过程是主要目的,使教师从向学生单纯灌输理论知识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实际项目中积累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也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在交通广播系统内建设应急广播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机敏网的裂缝传感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