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胡麻品种在旱地旧膜上的引种试验

时间:2022-07-26 05:55:55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会宁县一年覆膜多年利用穴播胡麻主栽品种,对引进的6个胡麻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轮选2号、陇亚杂1号、陇亚10号、陇亚杂2号和对照差异性显著且丰产性好,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旱地;旧膜;胡麻;引种;经济性状;产量;甘肃会宁

中图分类号 S563.9.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76-01

胡麻是会宁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大田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旧膜的再利用已成为一种节本增效的种植模式[1-3],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适合会宁县一年覆膜多年利用穴播胡麻主栽品种,于2012年在会宁县三房吴村进行了旱地旧膜胡麻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会宁县四方吴乡三房吴村某农户承包地里,海拔1 840 m,年均气温7.2 ℃,无霜期150 d,≥10 ℃的有效活动积温2 400 ℃左右,年降雨量320 mm。试验地为梯田地,质地疏松,肥力中上,前茬作物为全膜玉米。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有陇亚10号、轮选2号、陇亚杂2号、宁101-11、陇亚11号、陇亚杂1号和陇亚8号,均由白银市种子公司提供种子。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以陇亚8号作对照(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33 m2(10.0 m×3.3 m)。

1.4 试验方法

播前施农家肥45 t/hm2、兰化尿素375 kg/hm2、白银普钙750 kg/hm2。采用点播器人工播种,播种深度为4~5 cm,行距27.5 cm,穴距15 cm,每穴播种5~7粒,24万穴/hm2、保苗150万株/hm2。生育期其他管理同当地大田。收获时中间行连续取样10株进行考种,按要求收获19.8 m2标准面积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生物经济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以宁101-11株高78.7 cm最高,较对照陇亚8号高8.7 cm;陇亚杂2号最低,株高为62.0 cm,较对照低8.0 cm;其余各品种株高较对照差异不显著。参试品种除陇亚杂1号、陇亚杂2号工艺长度较对照短外,其余品种均较对照长。参试品种果层最厚的是陇亚杂1号;果层最薄的是轮选2号和陇亚10号,其余基本同于对照。参试品种均属分枝型品种,其中分枝数最多的是宁101-11,平均主茎分枝数8.0个,较对照多1.8个;其次为陇亚10号,为7.2个,较对照多1.0个;分枝数最少的是陇亚杂2号,平均主茎分枝数4.6个。参试品种单株果数以宁101-1最多1为46.33个,较对照42.80个多3.53个;陇亚11号最少为19.50个;单株粒重参试品种均高于对照;生物产量除陇亚11号低于对照外,其余各品种均高于对照。参试品种茎粗最粗的是宁101-11,其余品种接近对照。参试宁101-11千粒重8.4 g,最高,其余品种较对照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品种的籽粒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产量均比对照高,其中产量最高的是轮选2号,折合产量为2 072.37 kg/hm2,比对照增产38.47%;其次为陇亚杂1号,折合产量2 023.59 kg/hm2,比对照增产35.21%。对产量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品种间的F值为10.437(F0.01=4.821),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的F值为0.481(F0.05=3.885)无差异,说明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显著的有轮选2号、陇亚杂1号、陇亚10号、陇亚杂2号4个品种,宁101-11及陇亚11号和陇亚8号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轮选2号和陇亚杂1号,折合产量分别为为2 072.37、2 023.59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8.47%和35.21%,适合于会宁县旱地地膜上推广种植;陇亚10号、陇亚杂2号和对照陇亚8号差异性显著且丰产性好建议推广应用。其余参试品种结合其他各试验点情况综合分析后决定取舍[4-6]。

4 参考文献

[1] 李秉衡.胡麻选种方向与途径[J].中国农学通报,1994(5):9-11.

[2] 秦爱红,安维太.宁夏胡麻科研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2(12):5-7.

[3] 李智明,成爱琴,王久明.白银地区胡麻生产栽培措施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1994(10):11-12.

[4] 岳国强,程炳文,殷秀琴,等.胡麻抗旱节水品种筛选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61-62,64.

[5] 王巨垣.胡麻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2006(11):126.

[6] 佘新成.甘肃胡麻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01(7):11-13.

上一篇:灵璧县加快推进玉米振兴计划的保障措施 下一篇:影响玉米膜下滴灌增产潜力发挥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