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养老院老人情感陪护的干预观察

时间:2022-07-26 05:26:11

100名养老院老人情感陪护的干预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情感陪护对养老院老人孤独感的干预效果。方法:100名老人一对一情感陪护,前后自身对照,孤独量表评价。结果:半年的情感陪护,老人的孤独感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的孤独程度均较陪护前有明显改善(P

关键词 养老院 老人 孤独感 情感陪护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4-0050-03

孤独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等的重要因素[1]。我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养老院和居家养老为主[2],而养老院的老人更易发生心理问题。我们进行了情感陪护对养老院老人孤独感的干预研究,结果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

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黄渡养老院意识清醒、能够有效沟通的入住老人,年龄60~90岁。排除感官残疾明显影响调查、重度痴呆,有精神障碍者。

方法

情感陪护志愿者

10名护师以上资质的护理人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干预前进行了志愿服务、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请心理咨询师就老年人心理问题等知识加强培训。

情感陪护内容

1)陪聊 一对一陪聊,一名护士负责10位老人,每人每次30 min,每星期一次。以拉家常式的陪聊,交谈中要求专心、耐心,尊重老人,让老人尽快熟悉护士,增加信任感。细致的观察,适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的疏导。

2)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每月组织一次健康知识讲座,由主管护师负责授课。根据老年人身体、心理的特点,讲授老年期慢性疾病基本知识,进行用药、日常生活起居安全宣教,并教练简单的养生保健操。对生活自理有困难老人,鼓励其进行早期主动锻炼,延缓骨骼肌肉的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3)娱乐活动 每月组织一次娱乐活动,如舞蹈、互动游戏、兴趣小组、手工评比等,鼓励老人积极参与。通过活动,使老人相互了解,互帮互助,犹如在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内。也使老人感受到年轻的活力及社会的关爱。

评估方法

1)一般情况调查 参考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专家审核后使用。内容包括研究对象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教育程度)、入住情况(入住费用、费用来源、子女看望次数)、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活动兴趣)、入住满意度等。

2)孤独感调查 采用孤独量值评分表(Russell编写,第三版)。该量表为自评量表,主要评价由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量表有三个特点,第一“孤独”一词未见任何条目之中,Russell指出,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回答问题的偏性;第二为一维性,只需一维是一般测量表较好的选择;第三未给受试者规定时间范围。量表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有4级频度评分:4级=一直有此感;3级=有时有此感;2级=很少有此感;1级=从未有此感觉。分数越高,孤独程度越高。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共100人,其中男性36人(35.6%),女性64人(63.4%);年龄56~90岁,平均(81±6.45)岁;入住时间少于一年4人,二年以上13人,三年以上83人;大专3人,初中2人,小学16人,文盲79人;配偶健在13人,孤寡老人87人;从不参加活动锻炼13人,参加87人。

干预前后老人孤独程度比较

情感陪护干预后孤独感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干预前老人孤独量值评分为(62.08±5.285)分,干预后为(42.87±3.161)分(P

婚姻、学历不同的老人干预前后孤独量值比较

有配偶的老人与孤寡老人的孤独感干预前后的同期比较,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情感陪护干预后,有配偶的老人及孤寡老人的孤独程度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

讨论

贾守梅[3]等人的研究认为,通过健康宣教和聊天[4]的方法向老年人介绍其心理、生理特点及常见的健康问题,使老人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作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可以很好的帮助老人有效的应对自身面临的具体问题。本研究表明以专业的护理团队介入养老机构,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老人心理问题。

养老院老人有被抛弃、寂寞和孤独感,他们需要交流、需要被关心、关注。情感陪护干预老人总体孤独程度有明显改善,重度孤独感的老人数量明显下降。婚姻状况对干预效果影响不明显,原因可能与研究样本中有配偶的老人数量较少,也可能与研究对象都在养老院,生活状态差不多,导致两组干预效果差异不大。学历状况对干预效果有影响,有学历的老人在情感陪护干预中,能更快地融入干预活动,更好地理解每次活动的意义,容易接受外来服务。本研究未设对照组,采用了自身前后比较观察干预效果。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应当大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活动,建立有效的养老服务机制,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参考文献

汪娟. 城市居家老人与养老院老人依恋与孤独感的比较研究 [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2年.

侯晓丽, 马珊珊, 黄磊. 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 管理观察, 2011(21): 78-79.

贾守梅, 李虹. 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心理科学, 1997(2): 123-126.

徐筱莉, 孟恺, 潘毅慧. 聊天护理对改善住院老年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 2006, 6(2): 41-43.

(收稿日期:2014-03-10)

上一篇:BT模式下监理单位的管理风险及方法 下一篇:白水沟滑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