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教师的爱与孩子快乐的关系

时间:2022-07-26 02:21:16

漫谈教师的爱与孩子快乐的关系

摘 要: 在许多环境优美的幼儿园中,一些孩子的精神却受到了压抑,与教师产生了隔阂、距离。教师应该用“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用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方法,以及采用一种与儿童相互联系的方式,切实掌握孩子内心的需求,掌握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教师的爱是真诚的、无私的、友善的,他们会感到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乐园,他们是幸福的、快乐的。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师爱 幼儿快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设施越来越现代化,不少幼儿园越来越像花园、公园,达到大市级、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标准。但是在许多设施比较完善、装饰比较漂亮的幼儿园里,仍然有一些孩子不愿意幼儿园,对幼儿园有一定的抵触心理。

对于幼儿园来说,其要让幼儿喜欢幼儿园的生活,营造和谐、温暖的氛围,让老师与孩子有良好的关系,培养老师与孩子之间融洽的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做孩子的朋友。这样的师生关系,给每个孩子一片爱的阳光是教育的前提。目前孩子不快乐的原因在哪里呢?通过与一些本园及其他幼儿园孩子、家长的交流,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原因。这里将突出的几个事例展示如下:

事例一:“幼儿园里老师不喜欢我。”

辉辉是小班小朋友,刚入幼儿园时,表现得特别让老师、家长宽慰,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怕生、胆怯,很快就融入集体生活,老师在忙着安抚哭闹的孩子时,让他和其他不哭的孩子一起游戏。老师在抚摸胆怯的孩子时,以为勇敢的他不需要。他还喜欢跟着中大班孩子一起做操,看他们游戏、体育活动,是让大家放心的好孩子。

几天后,他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上幼儿园了。”

妈妈问:“为什么呢?幼儿园小朋友欺负你了?”

“不是。”

“老师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不喜欢我。”

妈妈瞪大眼睛,不相信地问:“老师今天还告诉我你在幼儿园很乖,她很喜欢你的。”

“她骗人!他一次也没有抱我,也没有亲我。”辉辉大声地吼叫起来,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事例二:“老师不让我们说话。”

这是我与大班孩子丁鼎的对话:

“丁鼎,你在幼儿园一定很快乐吧?”

“一般。”

“为什么?老师不好吗?”

“老师成天不许我们讲话,上课不许讲话,吃饭不许讲话,下课活动不许大声讲话,做游戏也不许讲很多话的。”

“是不是你们平时太闹了,老师要你们轻轻地讲?”

“不是,老师说不喜欢听到我们说话的声音。”

“……”我一阵无语。

事例三:“不许和大家一起玩。”

在一个朋友家玩时,他的儿子昊昊缠着要与我一起玩捉迷藏,期间我问起他在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吗?他说:“老师不和我们一起玩,谁不听她的话时,就要挨罚。”

“老师怎么罚你们呢?”

“罚站呀,在旁边看别人玩,不许和大家一起玩。”

“你罚过吗?”

“我今天罚了,他们捉迷藏的时候我只好站在旁边看,老师对我说‘不许和大家一起玩’。”

我知道昊昊为什么要我陪他捉迷藏的原因了。

还有许多的例子,虽然孩子们说的都是一些小事,但从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在幼儿园并不快乐的原因在于:(1)教师对孩子的爱没能采用孩子能体会、感悟的方式;(2)教师缺乏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的激情;(3)教师的专制剥夺孩子交往的空间;(4)教师侵犯孩子在幼儿园倾诉的权利。

高质量的物质环境并没有给这些孩子的心灵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播撒爱的阳光,他们在幼儿园里精神受到压抑,与教师产生隔阂、距离。用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塑造心灵”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是不容忽视的。

一、用孩子理解的方式滋润他们的童心

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需要,特别是精神需要,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爱的阳光下。如上面例子中的辉辉,由于他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老师在给予别的孩子安抚的时候,忽略了幼儿特有的年龄特征,尽管老师从心里喜欢他,但忽略了在行动、言语中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使他产生了“老师不喜欢我”的感觉。虽然辉辉的妈妈转达了老师对辉辉的喜欢、赞扬,但是辉辉由于自己没有亲身感受到老师的爱,还是产生了对老师的不信任,他的身心并不快乐。所以,在面对幼儿这样的群体时,我们应该多多利用他们理解的言语、动作,将对他们的爱说出来、表达出来,让他们从身体到精神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对老师产生信任。

二、用孩子接受的态度倾听孩子内心的渴求

在孩子的世界中,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美好的。孩子天生比较爱玩,秉性活泼,与成人看待世界的态度与看法完全不同。因此,大人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要多一些耐心与理解,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特点。老师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将想法付诸实践的环境,为孩子的思想启航。

1.认真地听取孩子说话

幼儿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孩子说话,让孩子发觉自己的意见及想法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及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表达内心想法的氛围。只要孩子主动地跟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他们的想法正确与否,思路是否清晰,老师都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并且在倾听的过程中用言语对孩子加以鼓励。例如在开展幼儿园集体活动的时候,老师应该耐心地与孩子共同融入活动中,安静地观察或者是倾听孩子所说的内容,鼓励孩子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教师千万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的内心世界,打击孩子的想法,将他们的内心想法扼杀在摇篮之中。

2.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在生活过程中及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自己遭受委屈的时候,特别希望有人倾听他们内心的委屈,帮他们解决问题。一些孩子生性比较胆小、懦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出声,自己被困在其中。这时需要老师认真地观察,及时地发现孩子的不同,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在老师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多的是一种和谐、温馨,师生之间毫无隔阂的沟通。孩子对老师的害怕心理完全失踪,老师与孩子以一种朋友的关系相处。当孩子向老师提出一些比较稚嫩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与孩子耐心地沟通。然后与孩子不断地探索。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独自探索的能力,以及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孩子,对凡事都十分好奇,看待问题的角度往往别出一格。这个时候,老师应该首先给予孩子言语上的肯定和鼓励,认真地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内心的想法得到不断的升华。孩子们会有更多交流,发现提炼的机会,与教师的关系将由老鼠与猫转化为朋友、挚友的关系,师幼共同构筑的爱会使这片真诚的天空更广阔、静谧、快乐和祥和。

3.保持一个积极热情的倾听心态

老师不仅仅要耐心听孩子所说的内容,还要理解孩子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意思。老师在倾听的时候要保持热情的心,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热情,然后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幼儿园孩子的内心世界中,世界上的万物都十分的单纯和美好,虽然很多孩子的想法并没有任何的科学根据,也不可能实现,但是我们要给孩子倾诉、交流的时间与机会,不能当一个“丁鼎”眼里的老师。在与孩子的交谈中,积极、真诚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我们不但能倾听到孩子稚嫩的心声,更重要的是真诚的态度能浇灌孩子纯真的心灵之树,让它健康成长。

孩子是特别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假如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分和谐、友善的环境中,性格、品性就会十分友善。老师应该给孩子营造这样的氛围,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并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教会孩子如何爱别人,怎样更好地感悟生活,感恩身边的人。切忌让我们的任性给更多的“昊昊”增加心理阴影,让一个个“辉辉”对老师失望,让“丁鼎”不知所措,让随意扼杀他们的智慧萌芽和源泉,要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我们的爱是真诚的、无私的、友善的,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乐园,他们是幸福的、快乐的。

总而言之,家长与老师应相互配合,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中,使得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袁爱玲.论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与幼儿积极心态的培养.

上一篇: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数学教育中选择和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