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两大责任

时间:2022-07-26 01:42:45

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两大责任

中国动画的发展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曾经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领先的,但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却成为了外国动画的跟随者,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不断下大力气发展动画产业,而大多数组织和个人却一直致力于国外动画的研究、合作、交流、模仿,但也只能艰难的打拼国内市场,想在国际上竞争,只能说“想当年”了。各种国外订单、动画培训遍地开花,但大都是朝不保夕,艰难度日,生存下来的对中国动画发展也没有太大意义的贡献。中国动画产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和国家投入的初衷背道而驰。

极少数真正的创作研究者,不论是出发点怎样,近几年来出现的原创作品,肤浅到了可悲,让人大失所望。想想当年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还有传统水墨动画等等,其中强大的感染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如今的动画作品中仿佛有永不再复的茫然。

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为国家政策不利和中国动画产业市场不完善上。这方面的原因是有的,但以此为理由在抱怨中推脱责任,中国动画产业也就没有完善和发展的一天了。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需要的不是指责和抱怨,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也不是单纯一方面的改革就可以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全社会每一个人每一个方面都担负起自身应有的责任。

其中作为高校,有着十分强大的社会教育和影响力,近代,一切的社会思潮和思想变革都源自于高校。在动画行业中也是这样,高校是高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动画产业发展的技术核心,在推动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责任重大。

就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言,高校应该担负起两个重大责任:

一、高校有培养动漫创作人才的责任。从事动画行业的人应该都知道,动画的技术不是真技术,就像是在工地和泥垒砖的,他们知道垒到最后是什么样吗?一个高考美术落榜生,不超过半年的培训就可以胜任任何一个动画技术岗位。那要大学还有用吗?虽然动画产业中大部分人都是和泥垒砖的,不需要那么多工程师和设计者,但就是因为满中国都没有几个合格的创作者,“楼才会越垒越歪”。这种盲目性是中国动画产业目前的问题之一,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动画工作者除了挣钱没有目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另一方面,动画公司面对没有经验的高校人才也是盲目的聘用,除了为了钱没有目标可言。这就造成了几乎整个产业都在向钱看,没人在乎什么原创、文化、深度等等看不见利益的东西。这种社会整体创作欲望的不足也给高校提出了培养高层次动画创作人才的要求。而培养创作人才的经验中不难看出,在进行动画专业教育的同时,更要进行相关素质教育:

1、培养学生的艺术探索能力。动画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实用性是通过艺术手法来体现的,艺术性是动画作品的灵魂,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进而提高艺术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探索能力的培养有两条腿:第一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二就是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探索和创作的能力。如果一个动画创作人才在高校中不能完成被培养,那么到了金钱至上的动画产业链中只会成为恶性循环的牺牲品。

2、加强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扬中国老一辈动画工作者的执着精神。优秀的动画作品,无不是感人至深、极具内涵的,而现在的大学生更多的只是追求时尚、前卫、别出心裁和所谓的冲击力,这也没有错,但是任何一个失去内在的作品,都只能存在于眼前,像昙花一现。也有一些致力于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动画的人,让人眼前一亮,但可悲的是刚刚有一个开始就突然渺无踪迹了。

这时有人感叹:我们有能力,但为什么没有人能坚持?这个时候我要说:那就需要有人能把这种: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执着追求中国动画发展的精神,不断注入到整个产业。这个任务理所应当由高校来承担。如此不断地致力于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又极具艺术创作能力的动画工作者,不远的将来,包含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作品将会遍布中国动画产业,并开花结果。

二、高校有通过自身专业优化来促进动漫产业市场完善的责任。

前不久看完了《功夫熊猫2》3D版,不得不让人惊叹,整个故事及感情十分流畅的在复杂而合理的剧情中一气呵成,可以感染每一个人,这种感染力在中国动画中40年不见了。中国到底还能不能做出这样的动画?高校说“给我五千万,我也能做出来”,能不能做出来尚且不说,没有人给他钱,也没人敢给他钱才是决定性的;可是有的大公司呢,国家给了他足够的钱,做出来不是那么回事。

具统计,中国目前仍然需要30到35万动漫制作人员。而另一方面,教育部认定的就业红灯专业中,动画专业是其中之一。有大量需求的就业市场却与高校相关专业成为了矛盾。这不是笑话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1、中国目前动画产业中最紧缺的人才是产业推广、业务、策划等。但这几个专业方向在高校动画专业中几乎没有,因为仿佛和专业不搭边,也没有人愿意学习。在公司中的这方面人才都是自己培养的,大部分是动画制作领域人员转型的,因为一方面,这样的工作收入比较可观也不像动画制作那么累,另一方面,业务、推广、策划等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动画专业知识。

2、一方面,很多动画公司通过免费培训的方式,希望为自己培养稳定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大部分动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不屑与进入动画公司,或者是进入公司之后不满现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要搞原创,是设计师。关键是让他做只能是做出没有市场,只能自恋的个性动画片,因此毕业生就业后大批的不满现状,离职或者是不断跳槽。这样就使得动画公司把高校毕业生看作是烫手的山药,能不用就不用这些自负不靠谱的青年,哪怕是公司没有原创能力,只接外单,需要人就自己培训,反正公司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他们只看到钱。

通过这两个例子再回答上边的问题:为什么就业市场大量需求,动画专业就业形式还依然严峻?因为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一来,高校动画专业无法生存,更何谈促进中国动画产业发展?

这就要求,高校动画相关专业急需以市场为导向,与发展中的动画产业相接轨,不断地自身优化,并且与企业公司合作,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和研究。这样一来中国整个动漫产业不但有了高校作为研究发展平台,高校也有了研究的经济支持和实践平台。此外,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那就是国家要对这一平台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给予支持和鼓励,不再像现在这样只是盲目支持产业而对高校动画教育亮红灯,过多的禁锢只会让很多优秀的创作在各种顾虑中被扼杀。

总之,动画产业只有在循环中才能发展,高校无疑是这一产业的重要支柱。如果把这个动画产业形容成人的血管,那么执行好高校在动画产业中的心脏职责,就等于把学生变成了学习和工作实践相互转化的血液,源源不断,有机发展。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虽然悠久,但是高校动画专业却非常年轻,这也许是中国动画发展不能得以延续,动画教育水平又不足以振兴中国动画产业的根本原因,但是随着国家多年的投入不断得到回报,在失败和成功中总结的无数经验,目前来看中国动画整体上还是向着一个光明的目标不断前进的。

上一篇:安顺地戏与贵州的人物画造型 下一篇:混凝土中氯离子浓度预测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