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多用”―――如何运用

时间:2022-07-26 01:36:50

随着生活化课堂理念的深入贯彻和实施,情景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随处可见。许多教师都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实际,选编许多生活素材作为情景,引入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中感悟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老师们较多地采用了“一材多用”的做法,这一做法较好地实现了生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

在一节课中,以一个情景素材为基础,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执教高三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时,首先选择一个素材“光盘行动”为背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光盘行动”经济意义,复习落实金钱观、消费观、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点;然后从措施角度以节约资源为目的,以“资源性产品,提价势在必行”评析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复习落实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的形成、价值规律等知识点;最后从建议和行动角度要求学生进行思维综合,从哲学、文化和政治生活角度提一个建议。一材多用可以将知识专题与时政专题结合其来,选择一个热点素材,精心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究,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和整合能力。

在一节课中,始终以某个事件情景的发展线索为素材,培养学生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如新授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笔者以“小强的烦恼”为一个情景素材,分“篮球、手机、学业”三部曲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各自的方法论要求,把握对立统一规律。这一素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的要求,能激发学生兴趣,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具体中概括出一般,再由一般回到特殊的思维能力。“一材多用”,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内容,当学生再遇到这块内容时,可以举一反三,回忆课堂上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事例素材,将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内容区分开来。

“一材多用”因其能化繁为简,辐射性、综合性强,思路清晰,有助于抓住主干知识实施教学,能够有效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教学素材的作用最大化,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是坚持适度原则。以经济生活“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为例,曾有一位教师借鉴了网上的一个教学设计,以“赵有才的一天”为素材,借班上课,设计了一系列情景探究,围绕本课三维目标实施教学,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一节课有七个问题探究,学生和听课教师都不免感叹:“赵有才这一天忙死了!”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贝勃定律,当同样一个素材多次使用超过一个度时,它的效用就会降低。开始时,学生兴趣高涨,但再用同样的素材信息对学生进行刺激时,学生就会疲劳,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一材多用,也要有个“度”,对“度”的把握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目标,符合心理学规律和教育认知规律。

二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一材多用”好,还是“一材一理”好,不能一概而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次我讲授“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以“问题”为例,课上运用了“一材多用”的做法,虽然探究的问题只有三个,但学生在课堂中小声嘀咕:“又是”。课后我就在反思:是不是上什么课都要一材多用?只要本课做到了“一材多用”就是好课,学生就会欣然接受?我犯了形式主义错误,强拼硬凑,为“一材多用”而“一材多用”,为“一材多用”而放弃了更具典型和说服力的素材。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求新的性格特点,一则材料不足以使学生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因此有必要适时补充一些其它典型材料,来完善教学内容,同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一材多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方式,使其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上一篇: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所得税对资本结构影响相关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