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中国的世界最悠久爵士乐队

时间:2022-07-26 11:13:41

创建于中国的世界最悠久爵士乐队

05年10月14日,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爵士音乐家、伦德斯特列姆乐队创始人、俄罗斯人民演员、俄罗斯国家奖获得者、圣马力诺国际科学院名誉博士、1998年美国图书协会“年度风云人物”阿列克·伦德斯特列姆在莫斯科去世,享年90岁。他所缔造的“伦德斯特列姆爵士乐队”是世界最古老的爵士乐队,1994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②,这一年乐队正好年满60周年,其乐队甚至比美国著名的贝西伯爵乐队成立还要早一年,“被公认为世界历史最悠久之爵士乐队”③,到他去世为止,乐队已存在整整71年,这一吉尼斯世界纪录又被他延长了11年,至今无人打破。伦德斯特列姆作为音乐家、指挥家在俄罗斯享有盛誉,足迹遍及国内外许多城市,有关他的报道在俄罗斯新闻媒体屡见不鲜。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音乐之旅是从中国开始的,他缔造和领导的这支世界最古老的爵士乐队最初组建于中国的哈尔滨,成名于中国的上海,他的足迹还遍及青岛、武汉等中国多个城市。他曾在中国生活了整整25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伦德斯特列姆爵士乐队”在上海红极一时,他本人被当时的上海媒体称为“远东爵士之王”④。

奥列格·伦德斯特列姆(Олег Лундстрем)1916年生于俄罗斯赤塔市,祖辈是俄罗斯裔的瑞典人,伦德斯特列姆是典型的瑞典人名,1921年他随家人来到中国哈尔滨。父亲在哈尔滨远东铁路商业学校教授物理,后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哈尔滨远东铁路商业学校是当时远东俄侨最好的学校之一,自然伦德斯特列姆也在那里学习。据伦德斯特列姆回忆,正是那时他开始走上了音乐之路:“在那里你可以找到能激发个性和音乐才能的一切:管乐队、交响乐队、俄罗斯乐队、意大利那不勒斯乐队等不同风格的乐队,还有专门学习器乐的班级。”⑤。伦德斯特列姆和小他一岁的弟弟伊戈尔·伦德斯特列姆的音乐才能源自家庭,父亲虽然不是职业音乐家,但却弹得一手好钢琴,母亲有一副优美的歌喉,而且会弹吉他。伦德斯特列姆家住商业学校的宿舍,他和弟弟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12岁时他开始师从小提琴家施菲尔布拉特,从此走上了音乐之路。1932年伦德斯特列姆从商业学校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力学部,同时他还考入哈尔滨音乐学校专门为俄罗斯人开办的小提琴班学习。当时哈尔滨音乐学校汇集了众多俄侨音乐家、歌唱家、演奏家,伦德斯特列姆得到了很好的音乐教育。虽然那时他的主要任务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业学习,但他晚上常常去大学生舞会伴奏。有一次,伦德斯特列姆在哈尔滨偶尔听到了当时人们还不熟悉的爵士音乐演奏家埃林顿伯爵所演奏的乐曲,特别是《亲爱的古老南国》(“Dear Old Southland”)一曲让年轻的伦德斯特列姆深深迷恋上了爵士乐,而且这一迷就是一生。从此,伦德斯特列姆放下手中的小提琴,转而吹奏起萨克管,尽管爵士音乐在当时的家长和老师们看来不是一个正经的“行当”。

年轻的伦德斯特列姆越来越迷恋爵士乐,1934年他和几位同学组建了自己的爵士乐队,这是哈尔滨历史上第一支爵士乐队。乐队由两把中音萨克管、一把高音萨克管、两把小号、一把长号、钢琴、班卓琴、低音提琴、爵士鼓组成。伦德斯特列姆弹奏钢琴,他的弟弟伊戈尔吹奏高音萨克斯,班卓琴和低音提琴由亚历山大·格拉维斯一人演奏。1934年秋,机会终于来临,他们受邀参加由青年宗教联盟组织的“红玫瑰舞厅”演出。“他们开始在舞厅中伴舞,并到哈尔滨中央放送局〔即广播电台?雪举办广播音乐会……这个乐队经过一年多学习和演奏的实践,便走上了音乐专业(专业音乐)的道路,巳经成了哈尔滨乐坛中,一个很有名气的爵士乐队。”⑥。他们主要学习美国音乐,经常演奏世界爵士乐大师埃林顿公爵及格伦·米勒等人的经典乐曲,演奏完全是美式风格。当时的哈尔滨人“称伦德斯特列姆为‘龙先生’。一是伦德斯特列姆出生于龙年,二是他名字的‘伦’的发音与‘龙’近似,他自己对这个称呼也感到很骄傲。”⑦

1935年,随着日本占领满洲国,以及中东铁路的出售,许多俄侨不得不离开哈尔滨,伦德斯特列姆与其乐队和许多俄侨一起南下来到上海。当时的上海已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城市人口已达数百万,世界各国不同的民族都在这里汇聚。这里与在哈尔滨的生活完全不同,要想在此地落脚,竞争十分激烈。况且那时上海已经有许多来自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乐队,而且俄侨叶儿莫尔爵士乐队已经在上海很有名气,曾在1920年末及1930年初“被誉为远东最优秀的爵士乐队”⑧。不过令伦德斯特列姆没想到的是全球正在风靡的狐步舞在上海也十分流行,人们常常会跳到深夜。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个令人着迷的城市。他想这里一定缺少乐手,于是他决定在当时商业贸易繁华的街区霞飞路(现淮海路)的旅馆、电影院、咖啡馆演出,因为,当时各国租界的工作人员都会经霞飞路到南京路。那时,一到夜晚,橱窗和整个街道各种招牌的霓虹灯闪烁,色彩斑斓,五光十色。1936年他们便与扬子饭店签订了第一份工作合同,为该店的午后茶舞伴奏。当时的欧洲人和英国人都视中国人为廉价的劳动力,而俄国人则被视为半廉价劳动力,虽然这些俄国人长着一副欧洲人的脸,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当时持有中国公民证的中国公民”,⑨拥有英国和美国护照的人劳动报酬很高,因此,许多人愿意雇佣俄罗斯人,他们的工作不比英国人差,甚至要更好,但付给他们的报酬要比给英国人的少。”⑩

1937年伦德斯特列姆乐队应邀赴青岛演出,“在青岛,伦斯特列姆爵士乐队走上了艺术的顶峰。1938年日本占领了青岛,沦陷后一批欧美人士仍客居青岛,他们热捧这支乐队,演出曲目有《玫瑰、玫瑰》、《夏天最后的夕阳》、《哈喽!上海》等。每逢演奏《哈喽!上海》的时候,观众会一起随着节拍拍手。”{11}。1938年乐队重新返回上海时已发展到11人。由于在青岛演出大获成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乐队便一跃成为沪上著名的爵士乐队之一。1941年乐队终于来到了上海最高级的舞厅“百乐门”演出。百乐门大舞厅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灯光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成为当时上海上流社会争奇斗艳,社交应酬的首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社会名流。这里的顾客不仅仅是来跳舞的,许多是专门来听音乐演奏的。而舞厅业的竞争,除了舞池等基本设施与装潢之外,最重要的构件就是乐队了。许多客人往往是冲着一支出色威武的乐队而来的。从此,“百乐门”楼顶亮起了“伦德斯特列姆爵士乐队”的霓虹灯广告招牌,上海刮起了“伦德斯特列姆风”。伦德斯特列姆及其乐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好评如潮,并取代了已于1937年率队离沪定居哈尔滨的叶儿莫尔爵士乐队,成为上海最优秀的爵士乐队。此时的伦德斯特列姆乐队已经“从乐队建立时的音乐小青年成长为一支专业的大乐队,并与美国、欧洲、菲律宾爵士乐队并驾齐驱”{12},当时一些美国爵士明星们听过他们的演奏都赞叹不已。“一份上海出版的《奥林匹亚》?穴英文?雪杂志,向该刊读者问卷调查‘哪一个是最好的乐队’时,广大读者都认为上海一流的乐队就是奥列格·隆德斯特列姆乐队(即伦德斯特列姆乐队)。”他们在百乐门的“每一曲演奏之后,都将舞厅的气氛推到一个新的高潮,他们已不仅仅是伴奏,而是真正的一场名副其实的演奏会”{13}。此时,乐队已发展到14人,1944年达到19人,伦德斯特列姆乐队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大乐队。伦德斯特列姆也成为乐队的核心和指挥,只有独奏时他才会坐到钢琴旁。他开始改编俄罗斯民歌,如《船长之歌》、《别人的城市》、《喀秋莎》等,深受听众的欢迎。当有媒体问到他是怎样将演奏人员长期紧密团结在一起、其秘诀何在时,他回答说:“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总是将自己的创作视为集体共同的。”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上海欢呼雀跃,并举办了隆重的音乐庆典活动,伦德斯特列姆用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为这次音乐庆典活动创作了一首新爵士乐《过场》,这时伦德斯特列姆的音乐创作出现了许多新的东西,他对音乐的结构更加感兴趣,还创作了以俄罗斯和东方为主题的《海市蜃楼》、《幽默音乐作品》等。然而,正当伦德斯特列姆乐队的发展蒸蒸日上之时,苏联开始号召俄侨回国,1947年伦德斯特列姆与其乐队也随之一起离开上海回到自己的祖国。

伦德斯特列姆在七十多年的音乐生涯中,一直担任伦德斯特列姆乐队的指挥,其乐队遍及国内外许多城市。伦德斯特列姆乐队参加了几乎世界上所有著名爵士乐的演出活动,华沙、布拉格、荷兰、法国、美国圣巴巴拉,以及华盛顿举办的纪念埃林顿爵士音乐会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众多知名爵士乐手都出自他的乐队,俄罗斯天后阿拉·布加乔娃,当红歌星伊琳娜·波纳罗夫斯卡娅、伊琳娜·阿吉耶娃等都曾在他的乐队里演唱。伦德斯特列姆乐队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张名片,经常参加外交国事活动。1994年8月应中国文化部的邀请,伦德斯特列姆爵士乐团在上海、兰州、青岛、济南做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巡回演出。2000年6月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为美国总统克林顿举办的欢迎晚宴上,其乐队应邀参加,演出后克林顿特邀伦德斯特列姆一起合影留念。2001年8月底,伦德斯特列姆再次来到上海参加以他生活为蓝本的电影拍摄工作{14},他非常激动,感概万千,因为这是他曾经度过最美好青春年华的城市,更是令他走上一生迷醉的音乐之路的城市。这一年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来上海,他将这次上海之行作为对这座“最可亲可爱城市”的一种独特的朝圣。

2001年8月25日,上海俄罗斯俱乐部经理米哈伊尔·德拉兹多夫在其位于上海俄罗斯俱乐部的办公室对伦德斯特列姆做了采访。伦德斯特列姆说:“大概30—40年代的上海人还能记得我,我是老上海,看着他们和您,如同看到自己的上海老乡”。{15}“许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尽管很可爱,但不够文明,缺少教养,而我对中国人完全是另一种看法。我成长在满洲里,我7岁那年父亲给我和弟弟各买了辆当时最好的德国牌自行车,我们骑着它走遍了满洲里。中国人很善良,我们来到农村,他们自己都没什么可吃的,但拿出所有能吃的东西给我们吃,而他们自己却坐在桌旁。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是最善良的民族。我用中文告诉你:‘我爱中国,我爱中国人。’”{16}“所有到过中国的人无不为他们所亲眼目睹的一切感到惊讶,人们不禁惊叹‘中国人太聪明了!’当然,聪明人和笨蛋到处都有,无论是我们俄罗斯、美国,还是中国,但中国人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欧洲人常常认为,中国人是些野蛮人,他们才是文明人,说中国人只会保护传统,这恰恰是我为什么说中国人智慧的原因所在。俄罗斯人常说:‘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俄罗斯敬意’,而我却对朋友们常说‘我向您致以最崇高的中国敬意!’”{17}

上一篇:展翼胶州湾 下一篇:世界在我俩的背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