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7-26 09:46:18

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思考

【摘 要】随着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要想稳固立足之地,以及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管理水平。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就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

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逐渐暴露出了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经济管理观念陈旧、信息化建设能力不足、管理人才缺乏、固定资产及三公经费管理不严格等问题。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深刻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事业单位必须认清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是值得所有事业单位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及时更新工作理念,提高队伍素质

首先,事业单位在各类经济管理活动中应当始终牢记成本效益理念,力争以最小的投入确保单位社会效益的实现,并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事业单位应当将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提升单位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的服务为工作目标。其次,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工作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加强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单位领导应当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组建一支由专业经管人才组成的管理小组,全面统筹单位经管工作。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重视员工经管意识的强化,充分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经济管理活动中来。

二,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提高资金利用率

预算管理是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可实现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监督控制与管理,有利于经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编制的过程就是对单位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当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支出定额,以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此外,还应当借助预算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高效的管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是单位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固定资产的实际占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与预算,确保预算编制准确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情况,为单位后续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单位资金和资产的利用率,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三、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应对能力

随着市场改革的全面深化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与日俱增。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应对能力。首先,单位财务部门应当主动增强部门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贷款资金和专项资金的管理,将其纳入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中去。事业单位在进行贷款活动之前,应当对单位内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评估单位还款能力,根据单位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金额与还款期限;其次,单位内部应当建立起风险财务预警机制,设立财务对比指标,为财务风险的识别、防范奠定基础。其中,资产负债率以及长期还款能力是事业单位应该重点关注的指标和能力。

四、加强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行为的必然要求,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向科学化、动态化和定量化管理的过渡。当前,我国各级事业单位间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平台,单位间的信息和数据资源无法共享,所以事业单位应当加快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进度,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和各项数据的共享,为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动态化、科学化奠定基础,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效率。例如,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下属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之后,即可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和连续化管理。

五、建立健全一个科学的经济管理工作体系

健全的工作体系是确保经济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为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有助于降低工作当中的失误率。完善的工作体系意味着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可以实现常态化和标准化,必将使事业单位经济工作受益良多。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管理工作体系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督,确保单位资金安全,避免资金挪用现象和使用不当;第二,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建立会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降低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风险。

总之,随着市场改革的全面深化和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事业单位应当认清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市场经济形势和经济管理活动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强化单位内部预算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并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活动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春芝.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70-271.

[2]曹春梅.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建议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1):40-41.

[3]王鹏.新形势下对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6):57+67.

上一篇:关于铂热电阻在线检测方法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