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对肛瘘患者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26 08:53:19

【摘要】 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对肛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术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结果 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1.8%vs50.9%,P<0.005]。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6%vs12.7%,22.8±3.2dvs27.1±2.5d,P

【关键词】 肛瘘;辨证施治;辨证施护

肛瘘在我国的发病率占直肠病1.67%-3.6%[1]。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我院于2011年1月-6月对110例肛瘘患者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肛瘘”诊断标准,均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式可为肛瘘切除缝合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高位挂线+低位浮线引流术等。②年龄在18-60岁,患者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及护理者。③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病、肿瘤患者和严重机会性感染患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治疗组男4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0.4±2.2)岁;病程(10.1±8.8)个月;肛瘘程度:轻度15例,中度28例,重度12例;湿热下注型25例,正虚邪恋型15例,阴液亏虚型15例;对照组男48例,女7例,平均年龄(31.2±1.6)岁;病程(11.25±9.59)个月;肛瘘程度:轻度12例,中度30例,重度13例;湿热下注型20例,正虚邪恋型18例,阴液亏虚型1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辩证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 法

2.1 对照组入院均行手术,术后常规治疗,便后熏洗坐浴,伤口行换药处理,静脉输液消炎。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

2.2.1 湿热下注型 治疗20例,证见肛周经常流脓,脓质黏稠,色黄白,局部红肿热痛,肛周有溃口,按有索状物通向内;伴纳呆少食,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利湿。给予萆薢渗湿汤加减中药汤剂,2次/d,饭后温服。选用花椒、艾叶、槐花、蒲公英水煎后熏洗,给予九华膏合大黄油纱换药日2次。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瘘道流出脓液的量、色泽、气味,有无疼痛、瘙痒以及腹胀等情况。如果疼痛肿胀加重,多是引流不畅造成的,要及时检查,必要时伤口冲洗,充分引流。辨证施膳:热偏盛者,多吃清热解毒的食品,湿偏盛者,多吃健脾利湿的食品,流脓较多者,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可以芥菜250g,瘦猪肉100g,粳米100g煮粥服食,或以薏苡仁30g,粳米100g煮粥服食。平时金银花9g开水冲泡代茶饮。发热病人按发热护理,配合针刺风池、合谷、大椎和曲池穴,透穴退热。重视口腔护理,用野溶液清洗口腔,2次/d。便秘者,指导中医饮食调理,口服润肠通便药,必要时灌肠。伤口疼痛较甚,给予针灸承山、合谷穴,以缓解疼痛。

2.2.2 正虚邪恋型 治疗15例,证见肛周流脓,质地稀薄,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有索状物通向内;伴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治宜扶正祛邪。给予托里消毒饮加减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运用解毒洗药熏洗后,给予九华膏或大青膏换药日2次。辩证施膳:脓水清稀量多,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应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例如畜禽的瘦肉、鱼类、贝类、蛋、奶、豆类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可以人参10g,黄芪30g、大枣10枚,粳米100g煮粥服食,以益气补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病人术后每日用中药苦黄洗剂坐浴后,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30min/次,2次/d,以利气血恢复,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和便秘,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3]。

2.2.3 阴液亏虚型 治疗15例,证见肛周溃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如米泔水,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击;伴形体消瘦,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托毒。给予青蒿鳖甲汤加减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选用花椒、艾叶、金银花、蒲公英水煎后熏洗,外敷生肌玉红油纱或生肌散、湿润烧伤膏换药日1次。辩证施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特别是滋阴生津的食品,例如雪梨、西瓜、银耳、黑木耳、甲鱼、莲子、百合、竹笋等。可以百合100g,麦冬12g、糯米100g煮粥服食,也可常饮鲜芦根汁或以芦根50g煎汤代茶饮。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2] 治愈:肛瘘瘘管消失,肿痛流脓症状消失,手术创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正常;好转:肛瘘肿痛流脓症状减轻,手术创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基本正常;无效:肛瘘肿痛流脓症状依然如故。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3.3.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4 讨 论

肛瘘多由肛痈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瘘,或因肛裂感染,虚劳久咳,肺脾两虚,湿热下注,热毒蕴结大肠致瘘。对肛瘘肛瘘的根治,需局部手术治疗[4]。肛瘘术后创面往往为血脉损伤,经脉不畅,气滞血瘀,腐肉不尽,并常伴粪水、邪毒污染,故易导致创面迁延难愈[5]。应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治疗,以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6]。我院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肛瘘患者从伤口辩证换药、辩证口服中药汤剂、辩证施膳、日常生活等方面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本病的疗效[7-10]。对于湿热下注型,旨在清热利湿;正虚邪恋型以扶正祛邪;阴液亏虚型以养阴托毒为治则,故有效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疗效较好。本研治愈率(81.8%)显著高于对照组(50.9%),P<0.005。创面愈合时间(22.80±3.2d)明显短于对照组(29.1±2.5d),P<0.05。并发症发生率(3.6%)明显低于对照组(12.7%),P<0.01。

经临床实践证明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于肛瘘病人,从整体观念出发,能帮助患者解除其病痛,治愈率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明显促进病人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53.

[3] 张志涛.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0):16.

[4] 郑毅,崔金杰.肛瘘的诊治现状[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4):11-13.

[5] 潘琼.红油膏在肛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4):1027-1028.

[6] 柏连松.痔瘘病的中医治疗思路与经验[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5):1-3.

[7] 姚康群.辨证施护肛瘘病人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9(24):37-38.

[8] 雷雨,王才刚,李凌琳.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528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2):44-45.

[9] 卞玉花.肛瘘的辨证施护及防止术后复发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87-788.

[10] 张英,刘文清.127例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的辨证施护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125.

上一篇: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探析 下一篇:f—PSA与t—PSA的比值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